
研究背景
目前上市应用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已经历了数代改进,每一次更新都带来了独特设计和释放特点。故而,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特定器械的各自优势,以及术者对不同瓣膜系统的经验和掌握知识,高度个体化瓣膜类型的选择。先前的研究曾比较2种TAV的疗效,其中一些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使用特定TAV可能会带来益处。然而,目前为止,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的头对头比较主要局限于双臂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真实人群中同时比较共五种最常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经导管主动脉瓣的结果。
研究设计
OBSERVANT II是一项多中心、观察性、前瞻性、真实世界队列研究,纳入了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共计2728名使用不同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器械产品(Evolut R 或PRO (美敦力), SAPIEN 3 (爱德华), Boston ACURATE neo (波士顿科学), Portico (雅培))进行TAVI治疗的患者。根据接受不同TAVI器械分为5组进行分组比较。结局通过链接外界数据库进行判定,并使用反向加权倾向进行调整。主要终点是1年全因死亡、中风和心衰再住院的复合终点发生率。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中风、心衰再住院的独立终点和1年时永久性起搏器植入(PPI)和心梗发生率。以Evolut R、Evolut PRO、SAPIEN 3、ACURATE neo和Portico组的顺序分别报告事件发生率。

研究结果
共2728例TAVI患者纳入本分析,数量分别为Evolut R 1125例、Evolut PRO 337例、SAPIEN 3 768例、ACURATE neo 290例和Portico 208例。中位年龄和EuroSCORE II评分分别为83岁(79–86)和5.1%(3.1–8.0)。ACURATE neo和Portico 瓣膜的后扩比例更高(25.2%、25.5%、6.7%、41.2%、42.9%,P<0.01)。院内PPI (16.0%、17.4%、9.6%、9.6%、18.2%, P<0.01)和新发永久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0.6%、20.7%、 10.7% 、7.9% 、20.5%, P<0.01)在Sapien 3和Acurate neo瓣膜中发生率较低,其余院内安全性事件在各类型瓣膜间发生比例相似。TAVI植入后,超声评估结果显示,SAPIEN 3瓣周反流的发生率较低(中重度分别为10.1%、5.0%、2.1%、13.1%、10.8%,P<0.01),但跨瓣压差较高(中位的平均压差分别为7.0、6.0、10.0、7.0、8.0 mm Hg,P<0.01)。
治疗的主要终点在各组之间没有差异(23.9%、24.7%、21.5%、23.7%、27.4%,P=0.56)。同样,全因死亡、卒中、HF再住院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不同瓣膜器械间相似,而1年时PPI发生率有显著差异,SAPIEN 3的发生率较低,而Portico的发生率较高(19.9%、19.3%、12.5%、14.7%、22.1%,P<0.01)。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与所有其他瓣膜器械相比,Portico的全因死亡、中风和HF再住院的风险较高,而SAPIEN 3和ACURATE neo的PPI风险较低。

研究结论
综合TAVI目前所有可用的器械,来自真实世界实践的数据显示TAV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体较低且在不同类型器械间类似。接受SAPIEN 3瓣膜的患者瓣周反流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较低,但残余压差较高(未影响临床终点)。
参考文献:
1. Costa G, Barbanti M, Rosato S, et al. Real-World Multiple Comparison of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s: Insights From the Multicenter OBSERVANT II Study. Circ Cardiovasc Interv. 2022;15(12):e012294.


专家简介
王焱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香港大学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FACC、FESC、FSCAI,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副组长,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高血压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管理专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千县工程胸痛中心委员会委员。
陈翔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会员(FSCAI)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会员,厦门大学医学院MBBS讲师,EHJ中国青年编委,CVIA青年编委。擅长复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的微创介入治疗。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及地市级课题研究。发表多篇SCI,第一作者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1.195(JACC inte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