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领导的结构性心脏病团队使用杰成医疗(健适医疗成员企业)的经血管介入生物主动脉瓣膜系统(简称:杰成经血管介入瓣膜)成功为一名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成功实施救治,完美展现了这套系统在治疗高危狭窄病患中独特优势。术后患者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恢复良好。
健适杰成新一代经血管介入生物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研究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和各级院领导的鼎力支持下,由唐熠达教授、崔鸣教授以及汪宇鹏教授、何立芸教授、徐昕晔教授、祁雨教授带领实施,联合麻醉科郑清主任医师、心脏超声专家冯杰莉主任医师、高峻主治医师、心外科团队、放射影像科等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共同协作下高质量完成。唐熠达教授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始终坚持前期充分、精准评估,关注患者病情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诊疗技术,让广大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真正获得精准治疗。

患者情况
男性,76岁老年男性,主诉因“间断胸闷、心悸、乏力1年余,加重2月”入院,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伴心悸、乏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瓣钙化,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室间隔基底段增厚,二尖瓣返流(轻度)、三尖瓣返流(轻度)。
入院后再次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瓣三瓣,瓣叶增厚,开放幅度明显减低,主动脉瓣口面积0.9平方厘米。
结论:1.主动脉瓣增厚;2.主动脉瓣狭窄(重度)返流(轻度),左房增大;
临床诊断:1.主动脉瓣狭窄(重度);2.2型糖尿病;3.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状态。
患者术前CT
1.患者主动脉瓣三叶式,瓣叶基本等大,瓣叶稍厚,瓣叶游离缘轻度钙化;
2.患者主动脉瓣环周长折算直径约24.2mm;
3.患者双侧冠脉开口高度可LCA:14.7mm,RCA:10.4mm;右侧冠脉、左侧冠脉及分支轻度钙化;
4.患者术中建议造影角度LAO:23°,CRA:24°;LAO:17°,CRA:20°(其它参考角度如下图);
5.双侧髂外动脉稍迂曲,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散在钙化;左髂总动脉局部增宽;
6.左室流出道凸出。
术前CT影像

瓣环

瓣环上2mm

瓣环上4mm

升主动脉

LVOT

外周血管
手术策略
患者为老年男性,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采取通过术前CT提示主动脉瓣瓣环直径24.2mm,以狭窄为主,可以选择25mm的J-Valve经血管介入生物主动脉瓣膜。
手术过程和结果
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经股动脉穿刺开通血管通路,建立轨道,将输送器送入主动脉瓣目标位置,轻松实现定位件的正确入窦,后成功释放25mm瓣膜,并予球囊后扩,后扩后经DSA造影和超声等综合评估显示瓣膜释放位置完美,瓣膜工作稳定,人工主动脉瓣瓣环内无狭窄,无反流,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
术中操作过程

术前造影
定位件入窦
瓣膜仓释放

球囊后扩

术后造影
新一代经血管介入生物主动脉瓣系统
杰成医疗研发的J-Valve经心尖介入生物主动脉瓣置换系统具有自主定位装置,并获批全球首款同时具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和狭窄适应症的TAVR系统。该系统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应用原生辦叶配合短支架设计,大幅度降低辦周漏及Ⅲ°传导阻滞发生率。与国际主流 TAVR研究结果对比:该系统解决了占比近2/3 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患者介入治疗难题;使得TAVR手术不再受冠脉开口高度限制,增加了约 26% 的适应人群;瓣周漏及Ⅲ°传导阻滞发生率下降达 80% 左右。它是我国经首个批量逆向输出欧美地区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此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应用的杰成经血管介入瓣膜,在延续了上一代J-Valve系统优势的基础上,采用经股动脉(经血管)入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入路选择,同时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病人恢复更快等优点,预计该系统将在各大心血管中心广泛开展,给更多的主动脉瓣狭窄及重度反流患者带来福音。
专家简介
唐熠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