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最美技法”CRT 疑难病例讨论沙龙成都站成功举办

2018年4月21日,由美敦力公司支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办的 “最美技法”——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疑难病例沙龙成都站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沈法荣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薛小临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范洁教授担任主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兴斌教授、重庆西南医院舒茂琴教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蔡琳教授出席担任点评专家。

1.jpg

与会专家与病例汇报医生现场探讨,气氛热烈


主题分类索引

病例一:【术后管理】随访中电极故障处理

病例二:【适应证】心衰症状+LBBB的CRT植入时机提前

病例三:【术中靶静脉选择】左室电极在多个靶血管起博阈值过高的处理

病例四:【手术方案】无法植入左室电极的替代方案


病例一:CRT 有反应伴电极故障一例

2.jpg

刘志医生病例汇报

病例汇报

汇报医生:刘志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首次就诊病史:患者为55岁女性,主因“间断胸闷、喘气1年余,加重9月”于2012-5-3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入院心电图示LBBB、QRS波172ms,动态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120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6阵次)、交界性逸搏心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超声心动示EF 28%、室间隔、左室壁运动幅度普遍减低、左心室显著扩大(舒末内径71mm),冠造提示LAD、OM1存在中度狭窄。

治疗策略:植入CRT

首次手术过程:冠状静脉造影可见左室后侧静脉、左室侧静脉及左室前侧静脉,其中侧静脉及前侧静脉细小,遂选择左室后侧静脉为靶血管。后因血管迂曲严重,左室起搏电极植入失败,仅植入RA、RV电极,3天后请外科小切口植入LV心外膜起搏电极。术后测试CRT功能正常。

微信图片_20180428111745.jpg

随访及二次手术:术后1年、2年随访均未诉不适,超声心动检查左心室缩小、射血分数改善。术后第3年再次出现心衰症状,随访程控发现右心室阻抗3000Ω,遂入院手术拔除原右室被动电极,植入5076螺旋电极。

4.jpg

二次术后1年、2年随访均未诉不适,超声心动提示左心室内径缩减、射血分数提高。

5.jpg


专家点评讨论:

  该例患者病程持续6年,突出了CRT术后持续随访与优化管理的重要性。术者所在中心现在对于所有CRT患者均进行远程随访,一旦发现显著异常,24小时内会联系患者/直系亲属要求到医院就诊,从而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并且对于CRT有反应的患者,当电池耗竭后,如果心室缩小、用药规范,是否需要立刻植入新的CRT,还是可以观察半年再根据患者情况决定下一步策略,有待未来的临床实践验证。此外,该患者由于经济问题,接下来可能难以再更换CRT,也许考虑采用左束支/希氏束起搏的治疗方式。值得思考的是CRT需要双心腔同步达到最优效果,如果仅采用左束支/希氏束起搏是否能够改善心脏运动功能,有待进一步观察。


病例二:CRT植入适应证探讨一例

6.jpg

田磊医生病例汇报

病例汇报

汇报医生:田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病史:患者男,67岁;主因“反复胸闷、气促5年余,加重半年”就诊,既往有脑梗塞病史。查体: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双下肢轻度浮肿,6分钟步行实验100米。入院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短阵室速,超声心动示EF 64%、左心室扩大(舒末内径63mm)。

治疗策略:患者既往5年期间曾多次因为心衰症状就诊,给予药物治疗后患者EF值>50%,仍存在症状,是否适合植入CRT?新指南强调了对存在适应证的心衰患者应及早进行CRTD治疗:美国指南规定NYHAⅡ级患者,如满足LVEF≤35%,窦性心律,LBBB且QRS时限≥150ms时也升级为CRT的ⅠA类适应证;欧洲指南将Ⅰ类适应证范围扩大到QRS波宽度120~150 ms。此外,存在LBBB的心功能不全患者植入CRT更能够获益。因此决定为患者植入CRT。

随访:术后1年患者的心功能达到NYHAⅡ级,无外周水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至64%,较CRT植入前有明显改善。


专家点评讨论:

植入CRT时机对于患者预后非常重要,许多有心衰症状、心电图LBBB的患者,仅因为EF值≥50%不符合指证就没有接受手术。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地方医院可能做超声心动存在人为偏差,因此作为临床医生不能仅依赖客观检查,更要综合患者的整体情况决定治疗策略,对于可能获益的人群尽早植入CRT。


病例三:左室电极多个部位起搏阈值均高的 CRT-P 病例一例

7.jpg

柴虹医生病例汇报

病例汇报:

汇报医生:柴虹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

病史:患者女性,60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6年,加重1月”于2018年3月22日就诊。入院查NTpro-BNP 1287.0pg/ml,心电图示LBBB、QRS波174ms;超声心动图:EF=33%、左心房(38mm)与左心室(78mm)扩大、二尖瓣中度反流、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冠脉造影正常。

治疗策略:植入CRT-P型起搏器(Medronic CRT-P C2TR01)

手术过程:尝试多个部位放置电极,起搏阈值均过高。

8.jpg

起搏阈值5V                               起搏阈值6V

10.jpg

双导丝寻找其他血管                              双导丝加强支撑

12.jpg

起搏阈值1V

术后程控:左心收缩功能测定EF=36%,EDV=315ml,SV=115m。半月后门诊随访无不适。程控参数为起搏频率50次/分、LV>RV40ms、双心室起搏比例98%。


专家点评讨论:

1. 术中应选择合适靶血管,避免膈神经刺激;据统计CRT植入术后膈神经刺激发生率可高达37%,膈神经心大静脉、后静脉、心中静脉、前室间静脉交叉走行发生率分别占 80%、49%、10%、9%,两者解剖位置毗邻决定 CRT 治疗很容易出现膈神经刺激;2.靶血管植入困难时的特殊处理。①更换电极②更换靶血管③采取双导丝、球囊扩张、鞘中鞘等技术④外科开胸将左室电极缝在心外膜;3.起搏阈值高的处理办法 ①更换靶血管②四极电极。


病例四:CRT 失败行穿间隔左室面起搏一例

13.jpg

蔡彬妮医生病例汇报

病例汇报

汇报医生:蔡彬妮  厦门市心脏中心

病史:患者男,75岁,主因“活动后气促4年”于2018-3-21就诊。2年前曾接受CRT植入手术,但反复尝试无法经冠状窦植入左室电极,最终植入ICD。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双下肢轻度浮肿。心电图示LBBB、QRS波>200ms,超声心动示EF 24%、左心室扩大(舒末内径76mm)、二尖瓣轻度反流。

治疗策略:植入CRT 采用何种方法?

1、经冠状窦途径左室心外膜起搏

2、开胸左室心外膜起搏

3、穿间隔左室侧壁心内膜起搏 

4、希氏束起搏

5、束支起搏    决定采用束支起搏

手术过程

14.jpg

术中10V起搏 左室达峰时间147ms,P-QRSd 169ms

15.jpg

术中植入电极时10V起搏

16.jpg

植入后效果

17.jpg

Bipolar pacing (LVTip-Ring, 3.5V/0.4ms)  SAV60-180ms

18.jpg

术后程控优化心电图:单独左室起搏最佳


专家点评讨论:

  一种可行的CRT替代方式:穿间隔左室面起搏(1)理想的起搏位置 左束支区域起搏;判断标准:P电位,起搏图形(形态和时限),LV-VAT正常(2)病例选择 近端左束支阻滞——真性完全LBBB【心电图特征】V1导联呈QS形或呈rS形且r波<1mm ,aVL 导联的q波振幅<1mms;QRS波的切迹或顿挫:在I、aVL、(V1、V2)、V5、V6 导联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存在QRS 波的切迹或顿挫;【电生理检查】 HIS远端高电压起搏能缩短QRS提示近端束支阻滞。

此外专家们还提到,目前希氏束和左束支起搏是热点,尝试新技术值得鼓励,但是首要是保证患者的安全,如果手术时间过长,植入感染的概率也会增加,作为术者应当谨慎。左束支起搏在植入时不清楚阻滞点是高位/低位,或者间歇性,还需要更多临床实践证实,现在取代CS电极还不可能。


19.jpg

会议现场

20.jpg

与会专家合影


本期使用工具介绍:

Attain Select™ II + SureValve™ 传送导管系统(鞘中鞘)

21.jpg

 不透光的头端便于在透视下观察

 成角头端设计帮助静脉分支选择

 柔软、会聚的头端可平滑插入并扩张静脉

 一体式止血阀,易于操作

阅读数: 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