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心技术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赴印度尼西亚成功指导开展微创心室折叠减容术

严道医声网讯:

  2017年初,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率先在欧洲以外地区开展微创心室折叠减容术(Revivent),这项新技术通过折叠缩小心脏的方法,为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的心衰患者重建了心脏结构。

  这是需要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超声科、重症监护等多学科精细合作的国际顶尖杂交手术,对于无法耐受传统外科手术,不得不等待心脏移植的危重或高龄室壁瘤患者是一大福音。

1.jpg

▲王焱教授在印尼MEDISTRAM医院指导开展左心室折叠减容术

  目前该手术全世界仅开展一百多例,其中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就已成功施行了23例,为全球开展此项手术例数最多、经验最丰富的医疗机构。为此,该技术位于美国的总部将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设为亚洲地区的技术推广中心,并由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王焱教授任手术指导专家(Proctor)。

2.jpg

▲王焱教授(左二)在手术后与当地团队合影

  近日,王焱教授应印度尼西亚MEDISTRAM医院之邀,前往该院成功指导开展了一例左心室折叠减容术。这名印尼室壁瘤患者今年60岁,有心梗病史,活动后持续气喘,心脏较常人扩大了许多,心功能极差。经手术顺利完成后,患者目前恢复良好。

  MEDISTRAM医院心脏中心主任Teguh Santoso教授在王焱教授回国后,特地发来感谢短信,“我代表团队表达最诚挚的感谢,感谢您前来指导与分享,帮助我们在印度尼西亚成功开展了心室折叠减容术,希望将来我们能继续保持密切的交流合作。”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对这项国际顶级手术的实践操作获得了该术式发明者Lon教授的高度评价,多处操作技巧也得到了改进,吸引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和香港、北京、上海等国内外心血管专家多次来厦观摩。接下来日本、新加坡也将组团来厦学习,未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将进一步与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医疗机构加强交流,让这一高新技术在更多地区得以推广落地,造福更多患者。

3.jpg


▲2017年起,多位国内外专家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观摩交流


跳动心脏上“穿针引线”,毫厘间微创“拆弹”
左心室折叠减容术

  作为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室壁瘤被冠以“不定时炸弹”的名号。患有巨大室壁瘤患者的心功能与预后很差,死亡率等同于某些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极低。患者常因心衰需反复入院抢救,严重影响寿命和生活质量,易发生中风和猝死。

2017年初,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率先开展此高新技术

4.jpg


  治疗室壁瘤,传统的方法是外科开胸切除室壁瘤,需要心脏停跳,创伤大,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恢复慢,是世界性难题。很多患者无法耐受这种外科手术,不得不等待心脏移植。


  左心室折叠减容术手术为室壁瘤患者带来全新的手术理念和新生的希望。该手术在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进行,不需要体外循环的支持,在超声和磁共振的辅助下,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精准定位下,先由心外科医生在患者左侧肋间开个小口,暴露出心尖部的室壁瘤;再由心内科介入医生通过颈内静脉途径置入各种导管,在右心与左心室之间“穿针引线”。

5.gif

6.gif

7.gif

8.gif

▲置入锚定系统

  接下来,通过导丝沿着上腔静脉和暴露的心尖部切口各置入一个“锚”,收紧,双锚一内一外,左右夹击,让膨大的瘤子被折叠夹闭。如此重复这些复杂操作,最终将患者左心室重新塑造至几乎正常的形状与尺寸,每位患者通常需要2-6个锚。

病例一

9.gif

▲术前左室造影

10.gif

▲术后左室造影

病例二
11.gif

▲术前左室造影

12.gif

▲术后左室造影

  要在跳动的心脏上完成这一系列精妙操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考验是医院多学科的综合实力。由于是微创手术,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地。

13.jpg

阅读数: 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