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李成祥:浅谈CHIP开展经验

微信图片_20180728203336.jpg

编者按:

CHIP病变(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国内外热推的一类复杂冠脉病变,其介入治疗难度较高,但往往可使患者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2018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举办期间,严道医声网对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成祥教授展开专访,就CHIP的理解和开展经验进行讲解。


严道医声网:

西京会在全国率先开设CHIP论坛,对于CHIP这一近两年介入领域新概念的含义和临床推广意义,您有着怎样的理解和看法?

李成祥教授:

  这一概念涉及三重意义:第一,病变复杂,手术困难,如左主干分叉、钙化、扭曲及CTO病变。第二,复杂的基础上患者为高危患者。这一概念与以往的复杂冠脉病变这一概念有类似之处,但也存在不同。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本身增加了手术风险,但也并非所有复杂病变均为高危病变,因此CHIP这一概念有它的新颖和独特之处。这类患者介入治疗往往风险高,手术难度大,但患者获益也更为明显。第三,PCI过程需要血流动力学支持。


严道医声网:

除了概念的普及,CHIP最关键的是在有指征的(indication)的大前提下,让患者在获得PCI治疗获益的同时减少PCI治疗带来的风险。在适应证的把握和患者获益风险评估方面,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李成祥教授:

如上所述,这类患者往往需要血流动力学支持。我们现在常用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手段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但对于有些患者来说,单纯IABP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Impella可以直接把血液从左室泵到主动脉,提供血流动力学支持,是目前国外比较推崇的手段,但鉴于其价格昂贵,目前在我国的使用较为受限。IABP能够减轻心脏后负荷,同时增加心脏冠脉灌注,ECMO可以有效维持外周灌流,其增加心脏后负荷的副作用可以被IABP抵消,因此联合应用IABP和ECMO能够提供足够的血流动力学支持,就我国国情而言也更为实用。


严道医声网:

从制度建设与战略协作层面建立多学科协作的CHIP心脏团队对更好的完成CHIP血运重建至关重要,能否请您简单介绍西京医院在CHIP团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模式?

李成祥教授:

在初期摸索阶段团队协作至关重要。处理CHIP病变时我们需要经验丰富的心脏外科团队提供ECMO支持,即使是后期我们心脏内科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团队,同心脏外科团队学习并借鉴相关经验、发展多学科建设对于初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第二,制度建设。我们现如今面对的冠心病患者大多病情较为复杂,合并其它脏器损伤,以往我们对这类患者的态度往往比较消极。随着技术的进步,多学科协作模式让我们能够把过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团队,制定相关程序和流程,在不断摸索和诊疗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有效的规程。第三,勇气与踏实并存。通过学习和借鉴文献资料,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地去开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踏实、认真、仔细。


严道医声网:

您个人长期从事冠脉复杂介入治疗,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对于各项技术器械的综合应用具有深厚造诣,能否请您和大家分享提高CTO介入成功率的心得体会?

李成祥教授:

开展CTO PCI促进了术者技术的提高,但也需要注意,只有在积累了一定的PCI经验后才能开展CTO PCI。

目前CTO的治疗策略基本上已经成型了,即Hybrid策略和Hybrid Plus策略。综合应用Hybrid策略可使CTO PCI的成功率达到90%以上。Hybrid策略其实是个人技术和器械应用的综合:术者要熟悉掌握每一项技术,不能 “一朝鲜,吃遍天”,只关注某一项技术而忽略了其他技术。正如现在的“亚洲流”和“欧美流”,虽然各有侧重,但各种器械和技术都需要学习掌握。需要强调的是,CTO PCI绝不可局限于门户之见,这样会影响术者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我们要持有开放的态度,不对任何一项技术有排斥的态度,各流派间相互借鉴学习,提高CTO PCI治疗的成功率。

CTO PCI的开展除了促进术者技术的提高外,对于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有两大明显的作用:第一,以往外科医生认为CTO PCI无法获得完全血运重建,但随着CTO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CTO PCI的疗效已经不劣于冠状动脉搭桥治疗,这一优势未来将会更加明显。第二,就CHIP的概念而言,这类高危患者往往心功能不佳,或合并肺功能不全或透析,这类患者无法接受外科治疗,而药物治疗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几乎上可以说是被判了死刑。随着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通过介入治疗开通这类患者的CTO病变达到完全血运重建,可使这类患者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阅读数: 3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