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武林高手汇聚高峰论坛 带你领略结构周线下集会的“华山论剑”

严道医声网讯:

  2018年10月13日,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线下集会暨第二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结构性心脏病论坛精彩继续。国内结构性心脏病领域顶尖高手悉数露面,为与会代表带来了一场丰盛的精神大餐。

1.jpg

▲会议现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往今来,有多少能人异士用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追求梦想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用汗水才能造就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正如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创新之路,从五千年开始到现在为止,一直在路上不曾停下。

2.jpg

▲高峰论坛专家云集

葛均波:中国创新,我们一直在路上

3.jpg

二尖瓣反流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2018年7月3日成功完成全球首例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手术,标志着我国二尖瓣反流治疗进入新阶段。ValveClamp,其技术原理与目前在全球应用的MitraClip相同,原始创意由葛均波院士团队提出。而MitralStitch既可被用于修复治疗器质性二尖瓣反流,又可被用于修复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葛均波院士表示:中国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相对国际起步较晚,但相对刚走过的TAVR历程,其研发器械更具有原创性,步伐更快;中国自主研发的器械ValveClamp及MitralStitch初步临床结果证实了可行性,有望推动中国二尖瓣反流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们期待更多创新性器械的出现!


《孙子·谋攻篇》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正如本次会议上众多专家所讨论的,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国内外疾病诊疗现状、病理基础、更需要深入了解器械及技术的发展。众多专家的分享话题从国内现状到国际进展,从技术进展到优化创新。各位高手都为我们呈现了哪些精彩演讲呢?

4.jpg

▲主持专家(从左至右)

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吴永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周玉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5.jpg

▲主持专家(从左至右)

陈 茂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周达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Hasanian Jilaihawi 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

聚焦TAVR:身在最前沿 才能触摸最先进的技术

吴永健:中国成年瓣膜病诊疗现状

6.jpg

吴永健教授从发达国家和我国瓣膜性心脏病(VHD)流行病学特点入手,剖析了我国成人瓣膜病介入诊疗现状,同时详细介绍了中国唯一一项老年瓣膜病大规模调查研究——中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前瞻队列研究(China-DVD Cohort Study)目前的开展情况。

吴永健教授指出,从2012年ESC/EACTS共同制定完成的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发布,到AHA/ACC《2014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管理指南及执行摘要》发布,再到2017年两篇指南更新,中国的瓣膜病介入治疗正在逐渐规范发展。


侯东明:“The best is yet to come!”

7.jpg

来自美国的侯东明教授回顾了TAVR技术出现的过程,并详细分析了从2007年至今出现的各类CE及FDA批准的TAVR系统,同时列举了新的瓣膜如ACURATE neoTM Valve、LOTUS边缘瓣膜等。对于未来TAVR系统将如何发展,侯东明教授表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修复瓣膜、聚合物瓣膜等或将取得不错的前景。

侯东明教授在最后总结时提到,正如2018年Braunwald在ESC提及的:

“有一件事是清楚的:在应用新兴技术时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的合作将变得更加重要。”

“虽然我们为过去65年来心血管研究的成就感到自豪,但我坚信最好的还未到来。”


王建安:TAVR创新——杭州方案

8.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带领下的由心内、心外、超声、放射、麻醉、护理等多学科组成的心脏瓣膜团队近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杭州方案”不仅包括杭州-中国制造的瓣膜——Venus A,Venus A Plus,更包括王建安教授提出的基于Supra-annular based sizing strategy(基于瓣上结构的选瓣原则),进一步丰富了TAVR治疗的中国经验。

回顾TAVR的器械及技术发展过程,TAVR标志性地改变了瓣膜病的治疗策略。这其中离不开临床医生、工程师、企业相结合的共同创新。

“创新始终是医疗器械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我们的医生应该把创新当作临床工作中的一部分。因为,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王建安教授最后指出。


陈茂:重症AS患者的PBAV以及TAVR治疗

9.jpg

TAVI的I类适应证为: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AS)。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为我们进一步阐述了“重症”AS患者的含义:外科手术高危、具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需要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BAV)和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Emergency TAVI)救治的患者。

通过具体病例的分享,陈茂教授总结道,重症AS患者的PBAV以及TAVR治疗,更需要基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对于危重患者)

●可以考虑应用经皮球囊导管扩张治疗AS(PBAV),从而让患者有机会去做择期的TAVI或外科换瓣手术,但其血流动力学和长期预后可能会较差。

●直接TAVI相比先行PBAV来说,作为血流动力学和患者长期预后直接有效的策略,确实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相对存在风险。如需要娴熟配合的TAVI团队,以及减少所有不必要的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措施。

聚焦LAAC: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苏晞:从循证出发 用证据说话

10.jpg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教授指出:左心耳封堵术LAAC作为房颤病人预防卒中的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任何一项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都会经历发展和提升的阶段,LAAC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苏晞教授汇总了PROTECT AF、CAP(2008-2010)、PREVAIL、CAP2(2012-2014)、EWOLUTION等临床研究的试验人群、研究方法以及数据、结果,并表示:研究充分证明了WATCHMAN在预防全因卒中、系统性栓塞以及心血管源性死亡等方面均不劣于,或优于华法林。


周达新:PASS原则简化术式 实现流程创新

11.jp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发表了题为《左心耳封堵的极简化以及中国的创新之路》的精彩演讲。周达新教授特别强调了LAAC过程中的PASS原则:Position-稳定;Anchor-锚定;Size-压缩;Seal-封闭。

LAmbre™左心耳封堵器应用PASS原则极大的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通过对比LAAC的常规步骤(手术器械准备→术前TEE评估→术中操作过程→术后评估)和优化后的手术流程:术前评估→术中优化(局麻、镇静麻醉)→TEE穿刺→术后造影、牵拉评估→释放后TEE评估,周达新教授指出:简化手术流程是创新,而非降低手术标准!

三尖瓣反流——不可忽视的心脏问题

林逸贤:三尖瓣修复——早干预,早治疗

12.jpg

香港亚洲心脏病中心林逸贤教授分享了三尖瓣修复介入治疗的“前世今生”。三尖瓣反流一般由肺动脉高压、右室扩大、三尖瓣环扩张引起,其中大部分由功能性反流引起。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三尖瓣反流与右心衰引起的死亡风险的增高存在联系,但是三尖瓣反流总是被忽视。很少有患者会单独行三尖瓣的外科手术,且单纯三尖瓣外科手术的院内死亡风险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干预得太晚。

林逸贤教授为我们系统介绍了5种针对严重三尖瓣反流和左心衰竭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手段,并表示,如果我们在三尖瓣反流轻度时就采取措施干预,可能会极大改善患者预后。

国际视野 交流无国界

13.jpg

14.jpg

除此之外,Hasanian Jilaihawi教授分享了全球TAVR治疗现状以及进展,Thomas Modine教授也分享了极简化TAVR治疗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展望,为我们带来了TAVR治疗的国际观点。

15.jpg

16.jpg

17.jpg

▲会议精彩花絮

本次高峰论坛由国内外顶尖专家同台论道,就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最前沿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相信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正如葛均波院士所说:“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将成为今后心血管介入治疗创新和发展的最重要方向,让我们共同迎接介入心脏病学的第四次革命!”

阅读数: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