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2019|袁祖贻:坚持初心 打造西部最佳心血管学术交流平台

10年前,在古都长安,一群中国心血管病专家开始了一次新的出发,对于能够抵达什么样的终点,他们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坚持着“奉献、创新、合作”这样一个初心。2019年5月17-19日,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CIC2019)将在西安盛大召开,并迎来自己的第十次绽放。10年的成长,CIC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会议之一。在大会召开之前,大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接受严道医声网的采访,回顾了CIC成立的初心和10年来的发展。


严道医声网:首先向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CIC)成立十周年祝贺,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您当年发起成立CIC的初心和背景?

袁祖贻教授:

今年是CIC第10届举办,其实在CIC成立之前,我们就有规范化培训。从1978年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开始承办卫生部的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项目,每年都会在全国招收学员,为基层培养心血管病治疗的专科医师。在开展培训的同时,也会同步举行一些培训会议,但范围和规模都比较小。2004年,我们开始承担中美基金会的一个培训项目,名字就叫“冠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这个项目特别受欢迎,每年来参加培训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提出来,西北地区在心血管领域没有一个特别好的大型学术会议,同时,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心血管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有必要成立一个大型的学术交流平台。

因此,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将原来的专题会变成了综合性的心血管会议,正式起名叫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除了邀请国内最主要的知名专家以外,当时也邀请了很多国际心血管病的著名专家前来参会并授课,比如澳大利亚贝克中心心脏中心主任,美国埃默瑞大学副校长兼心脏中心主任等等。


严道医声网:CIC大会的主题是“奉献、创新、合作”,当时为什么想到这样的三个词?

袁祖贻教授:

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英文缩写就是CIC。同时,也是“奉献(consecration)、创新(innovation)、合作(cooperation)三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的合写。这三个词也正是会议的目的和宗旨。奉献,就是希望能够对区域、基层有所帮助。创新,就是希望能够借助这个平台,推动新疗法、新技术的发展。我们更加强调合作,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学术平台,使得国际国内专家在同台交流中产生更好的合作。


严道医声网:第一届论坛举办时是什么样的规模?

袁祖贻教授:

从现在的情况看,第一届论坛参会的人数不太多,只有大概四五百人。当时是在古都大酒店举办,由于它的会场比较小,四五百人的会议都显得特别拥挤,所以到第二届,2011年,我们就换到曲江惠宾苑,后来发现还是不够。因为从第三届开始,每年的参会人数都在3000人以上,于是就转战到了陕西宾馆。2016年,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第18次全国年会合办,陕西宾馆也不够用,会议地址就换到曲江国际会议中心。这之后,会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参会的代表以及分会场越来越多,会议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涵盖原来经典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介入、起搏电生理、高血压、心衰等经典的板块以外,很多相关的疾病专题讨论会也加入进来,比如泛血管疾病、结构性心脏病、心血管检验、心血管护理、心血管外科等等,真正成为了一个大型的综合性会议。

经过10年的发展,CIC现在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大型心血管病综合性会议之一。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感谢全国的著名专家每年都来CIC会议传经送宝,使得西部的专家,特别是西部的广大基层心血管医生的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当然,也使得CIC经过这10年的发展,从一棵小苗长成为一棵大树。


严道医声网:请您概述一下10年来CIC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在这些成绩中,您最满意的是什么?

袁祖贻教授:

总结10年来的发展,应该说最大的成就是CIC已经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心血管综合大会。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心血管专科医生的参会率及听会率都特别高,这是最让人满意的。

经验还谈不上,但在筹办会议的过程中,我们还是有些体会。一是学术板块设计比较合理,既有国内外的最新学术进展和治疗技术,有阳春白雪的内容,也照顾到基层医院的实际水平,为他们提供比较实用的基层培训。二是重视区域内的交流,比如病例讨论、经验交流等。三是特别重视指南的更新、讨论。四是重视对基层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一些针对基层的项目特别受欢迎,经常一个300人的分会,会场里可能会涌进去500人。从这当中,我们体会到,这样区域性的心血管病会议,既要讲进展、讲指南,也要讲指南的落地,和基层医院的推广和培训。


严道医声网:在今年的大会日程安排方面,有哪些您认为比较值得关注的地方和亮点?

袁祖贻教授:

因为年会,每一年都有大的创新不太可能,但是在今年的会议安排方面,有这么几个方面还是比较重要:

第一,会议设置了关于“新进展、新技术、新疗法”的专题会场,对过去一年中各个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最新临床研究、创新技术、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第二,会议将有一个专门的论坛,对过去一年内所有国际、国内的指南更新进行介绍。

第三,大会特别设置疑难病例讨论和病例汇报,特别贴近临床实践,解决临床问题的一些板块。

最后,还有最基础的培训,主要讲规范、诊疗,也包括介入技术的一些最基础的基本功培训等。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这四个方面,都是临床医师比较喜爱的。


严道医声网:我们了解到,您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以及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能否请您分享一下在开展医学研究方面的经验?

袁祖贻教授:

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的附属医院,我们在做好基础与临床研究一直有比较好的传统,很多成果也都处于国内的前沿水平。在这当中,我个人一直在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现在的方向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尤其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机制的基础研究。

在临床研究中,我们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有效诊断的手段,对不稳定斑块进行发现和预警。判断一个动脉斑块是否稳定,目前临床上最主要的办法是做腔内影像,包括血管内超声、OCT等,通过这些检查判断斑块是否有内膜糜烂、斑块纤维厚度、是否有破裂或血栓等。但这些检查都是有创的,而且目前只有在大医院才能做。我们正在进行的研究表明Th17/Th1细胞、miRNA(mir-126及mir-143)、NF-κB水平有助于筛选不稳定斑块及高危人群。

现在,我们每年都会找到一些新的指标,如果利用多个指标联合判断,建立一个预警评分,对于预测不稳定斑块可能会有帮助。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希望找到可以比较准确的判断不稳定斑块的生物标志物或者危险预警因素,从而能够提示病人是否处于高危状态。

此外,我们现在也在做腔内影像学与人工智能的研究,希望能够利用AI辅助医生来判断斑块的不稳定症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过两个省部级一等奖,承担了973重大慢病等国家的重大课题。我们也培养了自己的人才,一些青年才俊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青年拔尖人才以及长江学者等荣誉称号,成为临床与学术的中坚力量。


严道医声网:对于CIC发展的下一个十年,您有哪些规划和展望?

袁祖贻教授:

在上一个10年的时候,我们并没有预测到多大的愿景,也并没有想到CIC能够成为全国的品牌会议。我们当时的愿景就是要把“奉献、创新、合作”的主题,通过会议的形式更好地体现出来。但下一个10年,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我们希望CIC能够做得更加规范,在这个基础上希望CIC越办越好,进一步提升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成为整个西部地区最好的规范化培训平台,以及一个真正的国际国内同行能够进行交流的论坛。总而言之,希望CIC在下一个10年越办越好。

阅读数: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