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 2019丨“协同”而非“对抗”,让AI赋能心电读图│东方·智能心电人机协同竞标赛精彩上演!

  OCC 2019

 Shanghai, Chin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融入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医疗界“人机大赛”的新闻时不时就会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到底AI来了吗?医疗行业将如何面对?

6月1日下午,东方·智能心电人机协同竞标赛在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的“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医疗论坛”上开赛!本次竞标赛与以往“人机比赛”最大的不同即在于,这次的比赛并不是人机“对抗”,而是——人机“协同”,是真正实现AI赋能心血管医学的最好体现。

2.jpg

竞标赛现场


是“协同”,而非对抗,看AI如何助力心电读图

大赛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主持,点评嘉宾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钱剑安教授、张瑞岩教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卞士平教授、朱福教授等。

据介绍,本次竞标赛的参赛选手是通过网上报名的方式海选出来的,入围今天竞标赛的30位医生随机组合,每2人一组。竞标赛共设置四轮比拼环节,分别是第一轮练习赛,选手在没有AI辅助的情况下进行读图诊断,本轮结果不计入最终成绩;第二轮开始比赛结果将计入最终成绩,其中第二轮、第三轮比赛有AI辅助选手进行读图;第四轮比赛则没有AI辅助,和第一轮一样,要完全由医生自己来判读。大家能预测到结果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轮练习赛开始,这一轮比赛由自己判读心电图,没有AI的辅助。题目的设置都是比较复杂的,因此选手们的准确度也都不太高,最高一组的准确率也仅为29%。怎么样?看到这个结果是不是有点气馁?又有点期待下一轮有AI辅助的比赛会怎么样吧?

比赛进入到第二轮,这一轮中将有AI辅助诊断,且比赛结果将计入最终成绩。这一轮中,选手们会相信AI吗?结果又如何呢?第二轮结果揭晓——有四组选手的准确率达到了98%,其中用时最短的一组仅用时9秒,这组选手的选择是完全相信AI;而对AI半信半疑以及坚持自己判断为主的几组分数相对较低。

有了第二轮的经验,第三轮选手们会怎么选择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一轮的结果——所有的15组选手准确率均超过了90%!同时,答题耗时也大大缩短,用时最长的一组也仅用了4分19秒,看来,在这一轮,大家都更相信AI了。

第四轮比赛选手们的发挥如何呢?因为这一轮没有了AI的辅助,所以和上两轮相比,选手们这一轮的答题速度明显慢了下来,答题结果也不如AI辅助时那样高,但是较第一轮的分数还是有所提高。

经过四轮激烈的比拼(其中后三轮计入最终成绩),最终,E组的两位医生获得一等奖“读心圣手奖”;B组、M组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3.jpg

人机协同锦标赛现场


看医生如何看待AI?

AI给我们带来红利,医生们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钱剑安教授:AI集中了人类的智慧,目前已经有一些相对成熟的产品,但还需要大数据来进一步验证。AI集成了千万医生的智慧,有发展前景,我认为如今这个时代,医生都需要懂一点AI。年轻医生更是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并且要参与到AI的发展中来。

AI会让医生失业吗?

张瑞岩教授:我认为医生不会失业的。AI发展至今,虽然有些岗位的基本工作可以让AI来做,但是AI仍是服务于人类的工具,其出具的诊断结果没有法律效应,需要医生来确认和签字才可以。

在分析心电图方面,AI能够如何帮助医生?

卞士平教授:首先,AI可以通过学习,非常快速地给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参考;第二,在健康体检时,可以快速判断出异常结果,再由医生与AI进行协同诊断;第三,AI可以运用到远程医疗方面,更好地帮助基层医生。

AI会出犯错吗?出错了怎么办?

朱福教授:人工智能虽然准确率很高,但是也是有一定的错误概率的。但是,AI也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的,而且是在向顶尖的心内科专家学习。因此,虽然人工智能也会犯错,但是却是会不断进步的。


小结

最后,主持人刘健教授也总结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是该与AI对抗?还是合作?还是把AI当成我们的好帮手?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该如何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在今天,我们初步相信,在某些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在帮助医生,提高对病人的诊疗能力。今天,让我们热情地拥抱人工智能,理智地面对人工智能,真正地用好人工智能吧!

阅读数: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