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ADR | 李妍:外柔内刚的中国第一位女性Hybrid CTO带教术者

1_meitu_7.jpg

——“为什么选择了挑战冠脉介入最难项目CTO?”

——“因为CTO就在那里。”

2.jpg

初见李妍教授,如果不说明她的身份,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气质娴静、温文尔雅的女子,会是一位在手术室里运筹帷幄、守护病人每一次心跳的心血管介入医生。更加想不到她擅长的还是复杂危重冠心病的治疗,尤其还喜欢挑战“冠脉介入治疗最后的堡垒”——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

当你问她为什么明明可以靠颜值,却要选择耗时耗力、最难攻克的CTO时,她用电影《攀登者》的台词回答了:

“人为什么登山?登山能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吗?”

“当然不能,但是山就在那里。

就像CTO一样,闭塞的血管就在那里。”

“我所有行动都是源自于内在的激情和原动力,这种激情一方面来自于对病人和医疗事业的热爱,另一方面来自对于挑战困难的成就感。

正如登山一样,CTO就在那里,吸引着人们去挑战,这就是CTO的魅力。”


CTO这条路很艰难,非有志者不能行

CTO曾经是公认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难点,是PCI的禁忌。一代又一代的PCI医师们在攻克CTO的道路上,尝试、历经了30余年,终于在10多年前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如今CTO-PCI已经成为冠脉介入领域全球性的热点。

CTO相对于非CTO介入手术,在手术难度上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严重迂曲的病变在处理上非常困难,血管走形判定、器械选择与进入时机、支架释放位置等等每一步都会影响手术最终结果。对于CTO-PCI而言,可能每一步成功概率的提高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每一步更优方案的选择都至关重要。所以,CTO-PCI手术对医师的判断能力要求非常高。除此之外,心脏介入手术非常依赖造影结果,手术要在放射线下进行,为了隔离辐射尽可能保护医护人员,他们必须穿上几十斤重的铅衣,进了手术室就要穿上,经常一穿一整天,后背被汗浸湿浸透已经是司空见惯,“回家累到一门心思只想睡觉”。

高难度、高压、高风险,每一位愿意去攻克CTO的介入医师都是值得尊敬的。

从CTO病变本身来说,男医生和女医生在开通病变时并没有什么区别,仍然是几项技术的综合使用。对于女医师来说,由于体力上先天的劣势,因此一方面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一方面也要学习如何选择效率更高的开通方式。因此,当李妍教授首次接触到ADR(Antegrade Dissection Re-entry)技术,就发现了它独特的魅力。如果利用恰当,就可以精准穿刺,省时省力,实现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


女性身份带给我的是特色,不是桎梏

继2018年李妍教授获得了ADR独立术者认证后,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俱乐部(CTOCC)会议期间举办的Hybird Algorithm CTO Community Night上,李妍教授再次获得了Hybrid CTO带教专家认证,也是迄今为止获得此项殊荣的唯一一位女性介入术者。

女介入医生不多,能做CTO的女介入医生更是少之又少,李妍教授认为“这不是劣势而是优势”。

“我做CTO始于2010年左右,虽然比起很多医生的时间不是很长,早期也不被很多人看好,但我一直相信女性具有独特的精细与敏感的特质,不要一味追求与其他术者比拼例数,我们需要的是新理念、新技术的不断学习和提升。回想我做CTO的成长历程,几个飞跃的阶段是循序渐进的,而每次飞跃首先是理念的更新,其次才是做法的更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将实际操作的感受与理论对比,经过几个轮次,我个人觉得自己会比那些蛮做的人提升得更快。”

这种女性特质让李妍教授在ADR技术应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作为目前CTO新兴的开通技术之一,ADR首先兴起于欧美地区,在进入中国后不断有医师在摸索中国式ADR理念。

李妍教授强调导丝精细操控基础上的ADR,对于特殊病例也开拓性地使用PrimaryADR、大分支下启动ADR、逆向导丝指引下ADR等技术。

在某次病例分享会议上,李妍教授还讲述了她意外的“二次补救性ADR”的故事。患者是右冠CTO,可见桥侧支。拟采用ADR技术,启动Primary-S-ADR。仅仅耗时30分钟左右,就进入远端真腔,但此刻突然GC无法回抽,怀疑导管内血栓,反复回抽及调整GC避免坎顿时指引导管不慎脱出,并将工作导丝一起弹出,导丝重新送入后不在真腔,于是二次重新启动补救性ADR,成功开通了血管。这也是李妍教授随着病例积累摸索出来的经验。


开通CTO需要始终关注的三个问题

开通CTO需要始终关注的三个问题:(1)如何提高开通效率;(2)如何提高开通过程中的安全性;(3)如何改善患者开通后的预后。

女性独有的细腻与敏感,让李妍教授能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沉着冷静,并从中总结出宝贵经验,为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李妍教授告诫初学者,要在掌握一定CTO-PCI基础操作的情况下,再去追求效率。“初学者应该把安全列在第一位,不能为了开通一个血管却造成了无数个并发症,不能用过多造影剂增加病人肾脏负担,不能长时间为了开通而造成病人放射性损害。使用ADR技术开通CTO后,一定要做IVUS确认内膜下的长度及重回真腔的位置。有时候内膜下距离过长,带来潜在的预后不良,李妍教授不会为了开通而开通,往往进行Investment后择期复查,尽可能真腔通过后植入支架。

此外术前尽可能进行存活心肌的评估,超声造影尽管不能替代CMR或SPECT,但是可以作为简单易行的心肌灌注评估。“我认为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如果你不去接受新的理念,不去使用新的器械,你永远不知道这些新技术会带给你什么。我在学习应用ADR技术的过程中,极大地拓展和改变了我对CTO病变和结构的理解,让我操作导丝的方法变得更高效快捷。”


工作与生活不是对立,是学会和解

作为一名医生,尤其是一名女性医生,如何做好家庭与工作的平衡?

这不仅是个问题,更是一门值得钻研的艺术。

李妍教授用“士力架”来做比喻:“人的生活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有工作、有家庭、有朋友、有孩子,还有你自己,每个部分都不可或缺。就像士力架里面有花生、有巧克力、有糖浆,融合到一起才是一块能让人活力充沛的能量棒。在这其中你又必须做好取舍。我觉得我的生活中,工作占据了很大部分时间,如果没有来自家庭的亲情、朋友的友情、个人爱好的激情等等这些无形的粘合剂,我的人生一定是支离破碎的,只有把这些黏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幸福的我。”

“我经常会抽出手术间隙写一些感悟,关于手术、关于病人,或者关于今天的天气。我的家庭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当我熬了几个小时开通CTO时,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理解就像是深夜里的一杯咖啡,很暖心。”

有这么一群人,遇到困难遇到山遇到海,想的不是绕过去,而是搬山填海,硬生生的也要走出一条路来。李妍教授文静的外表下,藏的就是这样一颗坚强的心。中国第一位女性ADR独立术者,中国第一位女性Hybrid CTO带教专家……生活中也是怀有一颗少女心的普通女孩,然而当她拿起手术刀的那一刻,她就变成了将生命扛在肩上,无所不能的“女战神”。

就在刚刚过去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心血管年会(CSC2019)上,李妍教授当选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ellow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FACC;FACC被ACC定义为“取得心血管医学最高学术成就的资深ACC专家会员”,只授予全球在心血管医学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和具有很强影响力的心血管病专家,是ACC赋予成员的最高称号和卓越荣誉,它是业内人士在专业成就上所能达到的终极认可)。

“我心甘情愿承担在探索心脏的专业道路上追求卓越,更深刻全面地认识它的功能,并更深刻地了解如何医治其疾病。我心甘情愿地在同仁面前实践专家会员的最高要求,向年轻人分享可取之处,向名家学习以使我的工作更有价值。我会努力探索未知,在更需要光亮的地方拼力击垮屏障。我会毫无保留并无私地奉献出我的所知所得。”

李妍教授说自己从来不会后悔走上了心血管介入医生这条路,只要有挑战,她就会迎接。

阅读数: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