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心声︱于波:临床医生需用好“第三只眼”

人类对于未知神秘力量的渴望和探索,自远古以来从未停止,“第三只眼”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外神话中,关于“第三只眼”的说法由来已久。二郎神杨戬额头上的那只眼睛,具有超出正常眼睛的功能。许多宗教仪式上,人们也习惯在双眉之间画上第三只眼,认为这样便可获得与宇宙直接交流的通道。而现代医学对“第三只眼”的研究也从未停止。

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教授说:“超声,就像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帮我们看到看不见的地方……”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能看到什么?临床医生如何借助“第三只眼”完成诊疗?请听于波教授一一道来。

微信图片_20200114153811.jpg


No.1

超声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视野”

于波教授从事心血管工作已经30余年,始终坚守临床一线,和超声可以说是“老朋友”了。从读书时期只能通过听诊器问诊查体,到心电图、X光片,一路见证了超声的崛起。“超声已经是几十年的老技术了,但随着适应症的扩展,特别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时代的来临,临床医生将面临又一次的变革。”他说:“有了超声,很多之前讨论一两个小时都搞不清楚的问题,现在完全不用讨论了,因为通过超声心脏结构一目了然。所以,超声是结构性疾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手段,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2.gif

实时三维超声显示心内结构(TrueVue)

超声在结构性心脏病,包括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的诊断以及治疗策略选择上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经血管或者经心尖的植入以及左心耳封堵,临床离不开也离不了超声,可以说超声推动了心内科和心外科在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没有超声,很难想象怎么去诊断,怎么能够精准植入。”于波教授认为,医生的武器越来越高精尖,对病人来讲越来越好。而临床对超声的依赖也越来越强,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 为医生诊断增添了一双“慧眼”,为治疗增添了一双“妙手”,就像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 在医生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超声能帮忙看到。为术者提供更加准确、清晰的立体图像,帮助术者了解病变的空间位置关系,已经发展成为指导手术、协助手术决策甚至协助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而且超声对医生从认识心脏,到在脑海里重建心脏结构是非常有用的手段,对所有介入医生都有很有益的帮助。不管是经胸超声,还是经食道超声,超声都会给予指导、给予定位、给予评估。比如,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3D TEE)可以从不同方位观察各瓣膜,附属瓣器的整体轮廓,边缘厚度,腱索走向,活动状况等。对先心病、瓣膜病的治疗能实时评估,同时指导精准治疗,包括房间膜穿刺、瓣膜球囊的选择,特别是扩张后或者治疗后的效果评价,有没有瓣膜反流、瓣周漏等,超声必不可少。

3.gif

3D TEE 瓣周漏介入封堵(TrueVue)

No.2

超声从“屋里”走进病房

随着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时代来临,临床医生学习超声,影像科医生学习临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于波教授在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上有很多年的实践经验,而且硕士期间专门做过三年超声,所以他对超声和临床 “亲密关系” 的理解非常透彻。

“由于我们国家的特殊模式,超声往往都是超声大夫在做,但做结构性心脏病的医生,如果不了解超声,就不是一个好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生。所以临床医生一定要学习超声或者影像科医生学习临床,超声也一定会从超声科走到心内科,从屋里(超声室)走进病房。”在学习的过程中,于波教授认为,虽然现在讯息发达,医生可以自学,但更需要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学习,而培训就是走向专业正规的必然过程。

由于一些并发症和急救患者需要及时判定和维护,虽然文字能描述图象内容,但容易造成信息丢失,用图片呈现,就会直观获取大量信息,懂超声就成为了一个必备的手段。所以哈医大二院现在的监护室就有两台超声机,医生可以随时查看病人的相应情况。并且,随着器械的国产化,超声机器价格呈下降趋势,心内科医生做超声,临床跟超声建立联系,除了一些复杂病变需要专业的超声医生看之外,绝大多数病变不需要那么专业的人员去看,超声检查会逐渐常规化,真正从超声室走向病房。

4.jpg

让超声走进病房的Lumify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万物互联的世界。于波教授透漏,哈医大二院近期要打造从无创到有创的全链条影像学中心,包括CT、超声、核磁等都要纳入进来,互联互通,互相认证,医生必须运用好这些“眼睛”,对比和分析后获取更多信息,判断更加精准,提高患者术中舒适感,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阅读数: 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