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范到应用:OCT线上大讲堂-上海九院站

1.jpg

2020年6月28日,OCT线上大讲堂迎来了九院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王长谦副院长、张俊峰主任担任此次会议的主席,并特别邀请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赵仙先主任担任共同主席。会议邀请了沪上众多知名专家参加。张峰教授、李晨光教授、沈玲红教授、武英彪教授进行了OCT相关讲题的精彩分享。范虞琪教授、范例教授在OCT的指导下带来了两例精彩的手术病例。庄少伟教授、杨震坤教授、陆阳教授等作为讨论嘉宾也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

王长谦教授、赵仙先教授、张俊峰教授 会议开场

“OCT作为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腔内影像学工具,对ISR、ACS等病变都有独到的指导意义。但是相较于日本20%使用OCT指导PCI,中国整体OCT使用率仅约1%,全国大多数地区OCT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是上海OCT技术应用最多的中心之一,本次会议将围绕四个话题,两台手术进行讨论,旨在推动OCT技术的规范应用,优化PCI策略,使患者受益”,会议主席张俊峰主任提纲挈领地讲述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并介绍了参会的专家。

会议主席第九人民医院王长谦副院长首先向参会的专家表示了感谢,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希望通过专家的讨论与手术的实时交流,让线上的听众能够有所收获”。

会议主席长海医院赵仙先主任表示:“OCT在指导PCI时有很多优势。上次OCC我们转播了一场分叉病变的手术,OCT发现导丝Re-wire到LCX时,有一段导丝走行于支架和血管壁之间,避免了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另外,OCT相比IVUS更加直观。相信随着造影-融合OCT技术的运用,未来OCT可以使PCI取得更好的远期结果”。

2.jpg

左上-右下,分别为王长谦教授、赵仙先教授、张俊峰教授、陆阳教授、杨震坤教授、张峰教授

张峰 教授 OCT指导精准PCI治疗—“七步法”

3.png

张峰教授精彩授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峰教授对OCT在PCI中的规范化应用做了详细的介绍:整个过程可以总结为七个步骤(如上图所示)。张峰教授具体介绍了不同斑块的识别方法、钙化和ISR病变预处理策略的制定,支架尺寸选择的方法(以EEL平均值为准,当看不到EEL也可参考相对正常段平均管腔直径)、造影-融合技术对于landing-zone的判断、支架后残余狭窄评估、边缘夹层判断等内容。从张峰教授的精彩授课中可以得知,OCT在介入治疗前评估、支架植入、支架植入后评估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价值。

李晨光 教授 寻根求道:OCT全程优化支架内再狭窄介入策略 

4.png

李晨光教授精彩授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晨光教授在讲课中指出:在DES时代,ISR发生率大约在10%左右。再狭窄的机械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支架膨胀不良、支架不充分的病变覆盖、支架断裂、Ploymer损毁、病变或处理过程导致的药物分布不均匀、支架边缘血肿。然后,对ISR分型、不同机制的ISR在OCT中的表现(均质、非均质、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等)、OCT观察下的早期和晚期ISR的特征、ISR的介入策略(见上图)等内容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李晨光教授又用三个实例介绍了OCT在ISR中的应用。首先,通过OCT判断ISR的发生机制(是否机械性因素,是否有钙化,纤维增生or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然后,选择合适的处理策略(高压球囊扩张、切割球囊、旋切、旋磨、药物球囊、药物支架等);最后,再用OCT去评估处理结果。

范虞琪 教授 OCT指导PCI手术一例 

5.png

范虞琪教授手术演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次会议不仅有精彩的讲课,还有OCT的实战应用。紧接着李晨光教授关于ISR的讲课,第九人民医院范虞琪教授带来了一例复杂ISR病例的精彩手术演示。

患者既往因心梗于RCA植入过支架。LAD、LCX均有严重狭窄并伴有严重钙化。LAD在外院旋磨后植入两枚支架。LCX于今年5月旋磨后亦植入两枚支架。此次造影显示,LAD支架远端可见明显管腔丢失,近中段也可见狭窄。

OCT显示:LAD远端ISR,可见支架节段性(大于两个象限)断裂,长度2mm左右。支架内可见钙化和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小管腔面积1.53mm2。近端支架突出到LM,存在贴壁不良的现象。张俊峰教授指出,此次ISR可能与病变处严重的钙化有关,导致了支架断裂,另外支架内可见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OCT清楚地识别了此次ISR的机制,为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支持。OCT对于EEL的测量也提示,既往两个支架选择上尺寸偏小。经过讨论后,先用切割球囊对病变进行了预处理,再植入了支架。OCT复查显示远端MLA达到3.91 mm2,管腔丢失明显改善。

6.png

术中造影和OCT图像

沈玲红 教授 OCT指导ACS

7.jpg

上海胸科医院沈玲红教授从ACS斑块性质的鉴别、ACS模糊病变的鉴别、OCT指导ACS病变介入策略三个方面系统地讲解了OCT在ACS领域的应用。沈教授指出:OCT可以清楚地鉴别引起ACS的三大因素,斑块破裂、斑块侵蚀、钙化结节。对于造影模糊病变,OCT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介入医师能够明确病变性质(血栓、血肿、夹层、痉挛、肌桥、斑块破裂、血栓再通等),改变并优化手术策略。之后,沈教授分享了一个冠脉痉挛的病例,造影下的模糊病变,使用OCT后明确诊断为斑块侵蚀并确定了侵蚀的位置,很好的指导了后续的治疗。   

武英彪 教授 OCT指导分叉病变

8.png

“Re-wire时导丝选择支架远端网眼可以减少分岔脊的支架梁堆积。OCT 10微米的高分辨率可以更精准地评估边支的开口情况,通过OCT的3D重建,可以精准指导Re-wire时的导丝位置。”周浦医院武英彪教授首先介绍了OCT如何指导分叉病变Re-wire网眼,接着提出:OCT可以通过脊尖部成角,近端边支起点与脊尖部的距离,预测主支支架植入后边支闭塞的风险。成角小于50°,距离小于1.7mm是边支闭塞的预测因子。

范例 教授 OCT指导PCI手术一例 

9.png

范例教授手术演示

最后,第九人民医院范例教授带来了一例PCI术后复查的病例。患者既往于2018年RCA中段,2019年RCA远段分别植入了支架。这次造影显示,LAD近端有夹层(上次PCI未见)。OCT检查证实患者LAD可见TCFA斑块,近端发现斑块破裂。

张俊峰教授、范例教授认为:这次夹层应该是斑块破裂导致的。虽然患者症状并不典型,肌钙蛋白也没有升高,但OCT提示患者LAD中段仍然存在TCFA斑块,而且此次斑块破裂发生在LAD近端的位置,破裂处形成的夹层较大,相比正常段面积狭窄率约50%。此次应该是静默型心梗,但患者仍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因此应该积极予以治疗。术后夹层完全被支架覆盖,OCT检查发现MSA也达到10 mm2以上。OCT在PCI后的复查以及治疗策略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10.png

在张俊峰教授的主持下,会议充分地讨论了OCT在ISR、ACS、分叉等冠脉病变中的应用,并以实际病例展示了OCT在PCI优化中的价值。在冠脉介入治疗日益个体化、精准化发展的背景下,此次OCT线上大讲堂对于OCT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应用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阅读数: 1109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