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无置入” 专题研讨会撷英

微信图片_20200703113506.png

2020年4月21日~25日,第二十三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2020 Online)线上会议圆满召开,这是首次将全国性大规模学术会议转为线上会议。4月22日上午11:30,“介入无置入 新希望、新局面”专题会准时在直播间二召开。

微信图片_20200703113822.jpg

主持人CCIF秘书长刘健教授热情洋溢的介绍了出席本次专题会的十位“重量级”讨论嘉宾和特邀讲者以及本场专题会的目的与重点。

微信图片_20200703113832.jpg

CCIF执行主席李建平教授为专题会致欢迎词,期待本次“介入无置入”专题会圆满成功。李教授指出,虽然这场突如其来的COVID-19疫情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但是却让我们彼此的心靠的更近了——在后疫情时期线上举行的CCIF会议得到了很多心血管专家的支持和参与,仅第一天(4月21日)的点击量就达到了二十多万。

微信图片_20200703113850.jpg

专题会讲座首先由阜外医院唐熠达教授分享了介入无置入的“新数据”。唐教授通过列举DCB临床研究的最新结果,进一步证实了DCB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唐教授着重介绍了RESTORE SVD China等一系列在国内开展的针对de novo原发病变的DCB临床研究结果,这些研究结果为拓展DCB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证据,而且对未来DCB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微信图片_20200703113918.jpg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庞文跃教授理论联系实践,分享了如何优化DCB对支架内再狭窄疗效的经验。庞教授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经验,强调了腔内影像指导以及优化预处理等手段对ISR远期预后的重要性。庞教授分享了一例全新一代药物涂层球囊RESTORE DCB治疗LAD ISR的病例心得,结合病例强调了支架内再狭窄是DCB的优选适应症,而且降低术后残余狭窄率和延长DCB的贴壁时间有助于改善ISR治疗的远期预后。DCB技术升级将进一步推动介入无置入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00703113943.jpg

北京医院孙福成教授结合国外相关报道以及北京医院丰富的DCB使用经验,分享了DCB治疗de novo长病变的观点。孙教授通过2个典型病例,强调了弥漫病变使用DCB的优势与球囊升级的预处理技术以及全新一代药物涂层球囊RESTORE DCB出色的通过性对治疗原发弥漫长病变的价值。

微信图片_20200703113946.jpg

CTO开通后,置入支架或是药物涂层球囊,也许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空军军医大学李妍教授分享了她使用DCB联合DES治疗长CTO的病例。DCB介入无置入治疗CTO具有理论上的优势,但目前应用DCB治疗CTO的研究证据还比较少。“慢工出细活”,在开通CTO病变避免长段夹层后,采用DCB治疗是可行的。DCB可能降低与置入支架相关的晚期与极晚期血栓风险,而且对于置入DES有安全性顾虑(高出血风险、肿瘤以及其他高危合并症)或者从技术上支架不可行的情况下,DCB将成为新选择。

微信图片_20200703114010.jpg

国外研究结果提示“DCB尚不具有类别效应(Class Effect)”,换言之,殊“涂”未必同归。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汪敏教授系统介绍了DCB的载药基质类型、涂布技术和药物释放技术。她指出,不同的涂层性质以及涂布技术赋予DCB不同的特点,SAFEPAX®紫胶铵盐亲水亲脂性载药涂层能够较好的平衡药物释放与冲刷丢失。了解各种DCB的工艺特点,有利于掌握不同器械的操作技巧,从而优化介入无置入治疗。

在本次专题会的最后环节,全程在线的各位讨论嘉宾就DCB的热点话题与各位讲者展开了进一步讨论。

微信图片_20200703114030.jpg

苏晞教授谈到,DCB“介入无置入”口号最初提出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噱头。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DCB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他认为未来“介入无置入”是可以实现的,DCB是一项有前途的技术。目前,DCB治疗ISR和小血管病变的证据相对较多,治疗其他病变的证据如CTO病变、长病变、分叉病变等等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断积累。

微信图片_20200703114047.jpg

张瑞岩教授刘健教授探讨了DCB治疗大血管病变与腔内影像相结合的重要性。IVUS与OCT对于识别病变特点、夹层情况以及DCB的尺寸选择有很大帮助。

微信图片_20200703114049.jpg

洪浪教授与孙福成教授讨论了全新一代药物涂层球囊RESTORE DCB在操作时间方面与造影剂涂层DCB的不同之处。由于SAFEPAX涂层更稳定可以减少药物冲刷丢失,器械输送时间可以不受2分钟的限制,术者操作更加从容。孙福成教授也强调了导引导管、导引导丝等器械的操作技术对于提高DCB通过性的重要性。

微信图片_20200703114127.jpg

唐熠达教授通过RESTORE SVD China研究当中的体会,分享了药物涂层球囊的操作技巧。RESTORE SVD China研究当中RESTORE DCB的通过性表现很好,而且补救性(bail-out)支架置入率很低。唐教授强调细化操作,比如应该缓慢增加DCB的扩张压力,如果DCB加压速度过快,即使压力不大也可能造成血管撕裂而需要置入支架补救

微信图片_20200703114142.jpg

温尚煜教授分享了DCB治疗钙化病变的经验。以前由于担心钙化病变可能影响DCB的药物吸收。但随着经验的积累,采用旋磨+切割+DCB的策略治疗钙化病变是安全的,而且不容易发生急性闭塞。日本也有小规模研究证明了DCB治疗钙化病变的有效性。对于原发病变特别是大血管应用DCB,需要考虑到急性闭塞风险,温教授的DCB治疗策略是先用较小型号的棘突球囊或切割球囊进行预处理,按照“1:1直径”扩张后使用IVUS或者OCT进行评估。如果IVUS发现夹层不深而且不超过60度,那么可以使用DCB。主持人刘健教授也强调了对器械和技术的充分了解与整合对于介入治疗的重要性。

据悉,本场“介入无置入”专题会的观众点击量超过了9000次。心血管介入领域对“介入无置入”这一热点话题的关注度可见一斑。

随着DCB新工艺、新产品、新数据的不断涌现,“Nothing Left 介入无置入”理念必将不断发展壮大,为心血管介入领域打开新的局面,为广大冠心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阅读数: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