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CC2020丨钱江论道之瓣膜介入治疗中心建设的经验和思考

1.jpg

第十四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QICC2020)于 2020年8月31日至9月6日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盛大召开。

2.png
扫码回看钱江论道精彩内容

作为QICC的特色学术版块,今年的QICC钱江论道围绕心血管领域热点话题,设置了二十余个专场。其中,9月5日举办的瓣膜专场中,邀请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先宝教授主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孔祥清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担任讨论嘉宾,各位与会专家就“没有经验的中心如何开展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如何看待ESC关于生物瓣膜抗凝的最新研究”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3.png


QICC

开展瓣膜介入,重在打造一只多学科的“心脏团队”

近年来,随着瓣膜介入技术的发展,以及瓣膜器械国产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心投身到瓣膜介入治疗的大军中来。
陈茂教授结合自己开展TAVR的经历指出,作为希望开展瓣膜介入的新中心而言,首先要重视心脏团队的建设。心脏团队的成员要包括心脏内科、心脏外科、超声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医生及护理人员。
陈茂教授特别强调心脏团队要有自己的团队文化,要经常在一起讨论,对手术后的病例进行及时复盘分析,形成共同的语言文化。同时,要做好瓣膜介入治疗还特别需要得到医院的大力支持,因为瓣膜介入治疗会涉及多学科人力、物力的调配,没有医院的大力支持,就很难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吴永健教授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心希望加入瓣膜介入治疗当中,这是一件好事,但需要更好地做好培训,以使得这些中心从开始就能规范地开展治疗。
“没有一定的准入制度,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他表示,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冠脉介入在发展推广规范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有必要建立一定的准入制度,由学会开展规范化的培训。同时,对准备开展瓣膜介入的医生也要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如每年完成的PCI、先心病等介入手术的例数等。同时,医院要组织标准化的心脏团队,从而保障手术的安全。
孔祥清教授也表示,心脏团队确实非常重要,但随着介入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发展,心脏外科医生在团队中的必要可以重新进行评估,但超声科、影像科、麻醉科等专家的参与还是必不可少的。他同时表示,资质认证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在瓣膜介入治疗的推广过程中,有必要将这一传统重新发扬起来。
刘先宝教授也表示,对于新开展瓣膜介入的中心而言,心脏团队的建设的确非常关键。在王建安教授的带动下,目前浙江省已有10多家中心开展了TAVR治疗,但这些中心都是三级医院,有完善的团队,尤其需要成熟完善的心外科团队的保驾护航。

QICC

ESC 2020发布的抗栓研究结论还需进一步观察

近日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大会(ESC 2020)发布的POPular TAVI研究结果显示,TAVI术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出血事件风险,且并不增加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对于未行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且近期不曾行支架置入的患者,推荐TAVI术后行阿司匹林单抗治疗。

对于这一研究,吴永健教授首先进行了解读。他表示,早期在开展TAVI治疗时,在抗凝抗栓方面主要采用的外科经胸行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标准,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AVI与SAVR的生物瓣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这也是POPular TAVI研究的意义所在。但POPular TAVI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所选取的病例多为早期的病例,现在临床中所使用的瓣膜产品与之相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因此他认为,如果不考虑瓣膜本身产生血栓的因素,单用一个抗血小板药物是足够的,但如果形成指南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数据来支持。
陈茂教授认为,首先必须肯定的是,在TAVI术后需要进行抗栓。但如何抗栓就需要对病人进行分层,如要评估病人是否有房颤,是更容易栓塞还是出血等等,未来希望能够建立起一定的评分系统,对病人进行更精确的评估,为其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应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病人的风险进行预判,从而更好地开展抗栓治疗。
孔祥清教授则认为,POPular TAVI研究显示抗栓对于TAVI术后依然非常重要,但它所提供的证据还比较薄弱,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建议还是应该参考外科的标准进行抗凝抗栓。

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各位专家结合各自经验,各抒己见。刘先宝教授在最后的总结中表示,虽然此次钱江论道瓣膜专场只有半小时的探讨时间,但相信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一定会对关注瓣膜介入的医生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帮助。



10.jpg





阅读数: 257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