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由钟志雄院长、李斌教授率领的多学科团队成功为一位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的患者植入粤东地区首例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
此次手术,心内三科李斌教授为患者选用了可进行1.5T核磁全身扫描的A209除颤器和3501除颤导线这一全新组合,该组合也是兼容MRI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国内首批植入。

本次接受手术的是一位46岁的女性患者,病史介绍:11月19日因“胸闷、心悸3年,再发4天”入院治疗。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EF值为26%,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全程心房扑动,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部分连发,部分呈三联律,伴短阵反复室性心动过速。评估患者为猝死高危患者。
体表心电图筛查结果报告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取左腋中线平等第5-6肋为预定点,切开一约5cm切口,电刀逐层分离至皮下,分离囊袋至背阔肌与前锯肌之间。再次于胸骨柄右缘1cm为预定点,切开一长约3cm切口,逐层分离至深筋膜层,预埋两根缝合线用导引针,于切口间建立隧道,后引导除颤电极于皮下,固定除颤电极。再次于胸骨柄上缘(距下切口14cm处)为预定点,切开一长约2cm切口,逐层分离至深筋膜层,用导引针导引除颤电极于深筋膜层至上切口位置,固定电极头端,连接脉冲发生器(S-ICD A209),固定脉冲发生器于深筋膜层,排除空气后关闭深筋膜层。进行DFT测试,采用50HZ,200MA交流电方式进行诱颤,SICD正确识别,经首次65J除颤成功,除颤阻抗61欧姆。缝合皮肤,术区纱布覆盖,包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手术圆满成功,耗时约1小时。
术中DFT测试


术后影像
心脏性猝死是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由室颤引起,及时有效地除颤,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
S-ICD是在心脏性猝死预防领域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新技术。S-ICD能够提供与经静脉ICD相同的预防心脏骤停的治疗。它的整个系统只植入于皮下,不直接接触心脏和血管,能够彻底杜绝可能的血管损伤、减少潜在的系统感染风险,保留静脉通路,避免经静脉导线植入或拔除的相关并发症,为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综合以上,S-ICD适合不需要起搏、无CRT适应证的患者植入。特别是为静脉通路有障碍,高感染风险的患者,如发生过囊袋感染或者容易发生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尿毒症、终末期肾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较年轻的一级预防患者;肢活动较多,容易造成经静脉除颤导线磨损引起误放电的患者,提供了更加优异的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选择。
专家介绍

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房颤中心联盟单位副主席;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梅州市医院协会会长;梅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心血管病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协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梅州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及心脏急危重症的诊治,熟练掌握各种心脏介入技术:冠脉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