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Lab研究最新数据解读:OCT标准工作流程与术者经验的双重加持对PCI效率和质量的影响
1.jpg

2021年3月CIT公布了LightLab关于OCT标准化路径(MLD MAX)指导PCI的临床研究的最新数据。该临床研究数据一经公布便备受学界瞩目。

CIT 2021举办期间,会议再度聚焦学界热点,以“LightLab研究”为话题,于2021年5月6日顺利举办“CIT2021 Online 雅培卫星会——OCT标准化路径指导PCI的应用”,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担任主持,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伟宪教授受邀倾情加盟会议,并担任会议讨论嘉宾。

2.png
会议首先从理论出发,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尹栋教授深入浅出、全面细致地解读了LightLab最新研究数据,颇具临床指导意义。
3.png

01

以解决临床困惑为基点,LightLab研究启动背景

数据显示,尽管OCT作为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腔内影像学技术指导PCI优化有充分的临床获益证据,但其利用率仍然很低。调查发现,限制OCT普及的主要因素包括术者认为耗时、没有必要、操作不熟练和缺乏培训、各研究中对于术后最优支架植入的腔内影像学评判标准往往不一致等。

在此背景下,本着“通过标准化地使用OCT指导PCI,消除临床对OCT的‘’刻板印象”,改善导管室工作流程、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效率”的美好愿景,来自16家美国研究中心的临床技师开始持续进行前瞻性的数据收集,以评价按照标准工作流程使用OCT的作用和影响,LightLab研究也由此诞生。

02

循序渐精,遵循LL流程可最大化提升OCT治疗效果

4.png

尹栋教授指出,LightLab是一项评价常规使用OCT标准工作流程的作用和影响的多阶段研究,第一阶段通过横向对比仅术后进行OCT评价和遵循LightLab项目流程(LL)的手术效果,旨在评价真实世界中采用完整LL流程(MLD MAX)对PCI效率和质量的影响。

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对于仅行术后OCT的病变组未行术前OCT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术者认为没有必要,因为血管造影已足够。在横向对比方面,研究结果显示LL工作流程组对比仅行术后OCT组,反而可以提升OCT指导PCI的手术效率,总手术耗时仍是缩短了5.3分钟,并减少了造影剂用量(单病变),降低膨胀不全的发生率及严重贴壁不良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在手术流程方面,术前行OCT检查可以减少术后的额外优化,遵循LL流程则可减少术后优化的球囊数量,避免了不必要的介入操作,进而使得整个手术流程更为精准、简化。

综合来看,术前术后全程采用LL标准工作流程,与仅行术后OCT相比,反而能够提高治疗效率、优化治疗效果。

03

熟能生巧,40例MLD MAX培训即可提升OCT使用技能

5.png

该研究的第二阶段则通过基线、入门及进阶三个阶段的纵向对比,评价了LL流程及其培训对术者手术熟练度和策略的影响。

根据LightLab研究的数据,尹栋教授表示,尽管入选医生在参与LightLab研究前的OCT使用率较低,中位数在30例/年以下,但当术者接受培训并且将其纳入日常实践后OCT使用率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复杂的C型病变中,OCT的使用率增加了21%。

同时,随着使用频率增加,绝大多数术者在完成40例OCT标准工作流程后OCT回撤图像质量显著提升,80%左右的术者都可保证无伪影的良好成像,且医生行术前及术后OCT所需的时间随着经验的累积而减少。此外,前期报告称59%的术前和64%的术后不需要做OCT,但实际上OCT提供的信息改变了88%的病变基于造影的治疗决策。

因此,尹栋教授总结认为,经过标准OCT工作流程的培训和推广应用后,术者行OCT检查的采纳度和熟练度也有所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治疗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伟宪教授结合尹栋教授解析点评表示:LightLab研究阶段性结果提示遵循规范化操作使用OCT是完全可以有效减少造影剂用量且提高手术效率的,但前提是术者需要经过培训和练习来掌握规范化操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点评“MLD MAX流程的提出方便了介入医师对于OCT标准操作流程的技艺,无论是在支架植入前还是后,OCT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OCT影像的判读有助于术者制定更好的临床决策。”

实践出真知,OCT指导下的两例PCI手术

▼▼▼


随后的会议部分,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邓捷教授带来一例应用MLD MAX流程的精准PCI手术复盘,江西省人民医院曾洪教授也通过一例OCT造影融合功能优化PCI的精彩病例,展示了OCT指导PCI优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6.png

着眼于手术实况分析,邓捷教授以手术录播的形式带来了一例MLD MAX指导下的钙化病变精准治疗手术操作复盘。该病例为一名老年男性,冠脉造影示三支病变,其中LCX病变已于一月前完成血运重建,此次入院拟行RCA血运重建。入院后再次行冠脉造影评价病变严重程度,RCA可见弥漫长钙化病变,FFR值为0.76,具备血运重建指征。根据MLD MAX流程使用OCT全程指导完成手术,通过OCT影像提示支架膨胀及贴壁良好,无边缘夹层形成,达到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7.png

曾洪教授则分享了一例以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的老年男性手术病例,一月前已急诊行LCX血运重建,此次入院拟处理LAD CTO病变。手术过程中,经过导丝升级技术开通LAD闭塞病变,在微导管支撑下送入旋磨导丝进行预处理后行OCT回撤成像,可见LAD中段以纤维斑块为主,近段可见钙化病变及血肿,钙化评分为3分。通过OCT造影融合技术支持,在造影和OCT图像同步显示指导下,使用球囊扩张预处理后植入支架后,行球囊后扩张和POT优化支架植入效果。术后,支架扩张及贴壁良好,未见边缘夹层,取得良好效果。曾洪教授总结造影融合技术极大程度提高了OCT辅助病变处理的精确性以及辅助支架着落点的定位,同时也为指导支架术后的再优化提供了便捷性。

随后,杨伟宪教授和罗建方教授结合两例手术操作对OCT指导PCI手术的重要意义展开了探讨。两位专家均表示造影融合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精确反应每一个节点的病变情况,而需要使用好这一技术的前提是对于病变的预处理特别重要,既要确保推注造影剂后获得高质量的OCT图像,同时也要确保患者的安全。此外,支架植入后的贴壁是否良好(<200um)以及膨胀是否充分(>90%)与预后息息相关,而OCT能为临床提供这方面最为精确且直观的信息。

尹栋教授对于造影融合技术的评价:术者仅凭OCT横断面的图像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才能和造影相结合指导PCI,而OCT造影融合功能可以让术者更方便且精准地识别病变部位、评价病变性质,指导旋磨的位置以及支架落脚点,大大提高了临床使用OCT的便捷性。

会后,徐波教授为会议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在诸多辅助技术中,OCT因其极高成像分辨率在优化PCI方面备受肯定,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的陆续公布也为OCT的应用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通过临床实践众多医生也已发现,被誉为“血管腔内的第三只眼睛”的OCT可以在PCI全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本次“CIT2021 Online 雅培卫星会——OCT标准化路径指导PCI的应用”的举办,既有前沿数据的实时解读,又有临床实践的经验分享,可谓是促进了PCI朝着精准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相信未来随着临床研究的累积以及术者手术经验的积累,OCT在PCI手术中的应用也会愈加广泛,从而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便捷和福利。


阅读数: 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