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代谢培训班第二期圆满举办:多病共管优化精准诊疗策略,多学科交叉融合惠泽千家万户

继202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代谢培训班第一期开班课程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参会人员热烈反响后,2021年6月6日,在第一期课程成功举办的经验基础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代谢培训班第二期课程再度顺利举办

培训班发起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携手医院心内科、医务处、运动营养研究室、超声心动图室及北京地区多家医院相关学科专家延续培训班主题,从运动、生活、心理等多角度展开沟通交流,分享临床诊疗经验,以修正和补充心血管代谢管理系统。

由于疫情原因,第二期课程依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学员们学习热情不减,截止会议结束,丰富多彩、前沿实用的培训班课程吸引了来自北京、河南、山东等9个省份、106个城市,12459人次观看直播、参与互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宋纯理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务处处长胥雪冬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陈凤荣教授、郭静宣教授、常翠青教授、徐顺霖教授、李昭屏教授、冯新恒教授、童素梅教授、朱丹教授、田信奎教授、范媛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黄榕翀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邵春丽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李静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史旭波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绿娅教授史冬梅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刚教授、高莹教授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及北京市多家中心、医院多学科资深专家受邀出席本期培训班课程、同时参与主持、讨论及讲课。

宋纯理: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系统性管理刻不容缓

培训伊始,宋纯理教授受邀作开班致辞。他指出,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冠心病发病趋势泛年轻化愈加明显,死亡率和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代谢紊乱则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现阶段我国对代谢紊乱患者尤其是合并多重代谢紊乱患者缺乏系统性管理,这也是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的原因。

心血管代谢疾病作为一种新概念,自2019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圣塔克拉拉大学首次呼吁建立专业学科以来,国内外医院进行多次尝试。唐熠达教授率先垂范,勇于创新,带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于2020年10月30开设了全国首家有规模、有规划、有流程的心血管代谢门诊,组建了心血管专业医生和护理团队,开展并推广了多项新技术。历经8个多月的运营和摸索,医院心血管代谢门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好评和关注。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心血管代谢疾病重视程度,第二期课程如期召开,也希望通过本期课程传递新知识、新理论,使更多医生面对心血管代谢疾病更加游刃有余。

唐熠达:关注心脏病患者的代谢紊乱问题,建立多病共重、共管的新模式

唐熠达教授表示,随着现代医学对疾病的分类越来越细化,各专科之间的壁垒也变得愈加精细,导致专科医生关注本学科疾病多而关注其他学科疾病少的状况;但多病共患的患者非常常见,而这些患者疲于奔命于多个科室,诊疗流程冗杂并且繁复。因此,当下亟需打破过去以治疗手段分科的旧有机制,建立多病共管、多学科协作的新模式;以科学有效的整合医疗资源配置,提升现代医院的管理水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代谢培训班的举办旨在促使各专科医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拓展知识领域,让更多医生关注患者综合情况,提升诊疗效果,从而优化精准诊疗策略,推广到千家万户,造福更多患者。

“期望各位同道携手同心,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推广相应治疗策略和手段,让患者更加获益,记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心血管代谢门诊!”

基础与临床结合,多角度切入助力知识融合

▼▼▼

聚焦于营养、运动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联系,合并多重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的管理策略的理论实践知识,本期培训班特设一场主旨演讲、上、下两场医联体工作会议/合并多重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的管理策略专场学术议程。

唐熠达教授于会后采访中提到,区别于国内其他医学会议或课程主旨演讲主要围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次培训则另辟蹊径,从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展开,强调不同治疗策略和手段对疾病的影响;而专场学术日程所关注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新概念、新理论尤其是代谢炎症阐释与解读,其二是针对不同代谢疾病出现的心血管问题、血脂异常进行多学科交叉讨论,以明确临床诊疗方法,改善诊疗思路。

与此同时,着眼于当下心血管代谢疾病患者多就诊于基层、社区以及县级医院的现状,培训班也会同期召开医联体内部会议,与基层医院单位成员垂直交流,使基层医生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掌握心血管代谢的临床意义和诊疗原则,更好的服务于日常工作。

主旨演讲环节,常翠青教授、徐顺霖教授先后围绕“治疗膳食模式与心血管健康”、“运动治疗与心血管健康”展开细致剖析,详细介绍了治疗膳食模式与运动治疗在促进心血管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合并多重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的管理策略专题会议上半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分析及专家共识、指南的解读,分享了他对SGLT2i抑制剂的心血管获益的真知灼见。研究发现TSH升高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李静教授以此为主题,深度解析了正常水平促甲状腺激素与心梗患者预后的关系。代谢性炎症是现阶段防治冠心病和糖尿病的重要干预靶点,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史旭波教授围绕代谢性炎症的新理念、新方向这两个方面,以糖尿病为切入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细致剖析。朱丹教授则介绍了GLP-1RA的心血管获益。

下半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童素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史冬梅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田信奎教授、范媛媛教授先后围绕医护协作的心血管代谢慢病管理模式、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脂管理、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血脂管理等各类心血管代谢慢病的管理模式与方法,结合临床实战经验展开了详细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含金量满满”的培训课程引发与会专家学者深入讨论的同时,也受到了在场嘉宾的一致好评。王绿娅教授、刘刚教授等多位专家均认为,培训班的举办极具创新意义,通过培训班课程不仅能增长见识,更能拓宽眼界。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可以了解多学科知识,掌握不同疾病的诊疗诊断方法;对于从事疾病研究的医生来说,更能从其中抽丝剥茧,挖掘出一些隐藏的、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总的来说,培训班课程已不再局限于学习层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至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代谢培训班第二期课程正式落下帷幕。

以多病管理模式,优化精准治疗策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通过一系列课程的举办,已将这一概念初步深入人心。

“我们有明确的目标,未来希望通过培训课程的举办,促使更多医生加入和学习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相关知识理论,从而共同探讨多病共管医疗模式、加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并将新的诊疗模式推广至千家万户,让更多患者获益。”唐熠达教授会后总结表示。

阅读数: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