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月谈 | 病例交流——一例NSTEMI合并重度AS患者一站式PCI+TAVR
文章顶通.jpg

本院写作:北京医院 张慧平 杨晨光

编辑审核:赵庆豪

一、基本情况

患者84岁女性,主诉“反复胸闷、气短1月,加重15小时”入院。患者近一个月反复发生胸闷,气短,常在轻微活动或劳累时发生,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休息后可缓解,未进一步就诊。15小时前入厕后突发恶心、喘息,症状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伴不能平卧,就诊我院急诊。

既往:2型糖尿病20余年,高血压病17年,CKD 4期(Cr 120-170umol/l);否认烟酒嗜好,否认家族遗传疾病史及风湿性疾病史。

入院查体:血压112/63mmHg,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均可闻及3-4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均闻及广泛性湿啰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对称性可凹形水肿。


二、实验室检查

入院后查NTproBNP最高16496pg/ml,cTNI峰值33.68ng/ml,CK峰值1045U/L;HGB 78g/L,CRE 141-201umol/L(Ccr 20-30ml/min)。ECG提示广泛导联T波倒置,胸片提示肺水肿,动脉血气分析提示呼吸性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图1 入院心电图


三、 超声评估

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LVEF 55%,主动脉瓣钙化伴重度狭窄,主动脉瓣前向流速4.4m/s,峰值跨瓣压差78mmHg,平均跨瓣压差54mmHg,连续方程法测瓣膜面积约0.67cm2;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左房扩大(37×41mm),左室肥厚(最厚处约16mm),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少量心包积液,静息状态未见明确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四、 入院诊断及初步治疗

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入院考虑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急性呼吸衰竭、中度贫血及其他基础疾病史。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控制感染、冠心病二级预防、改善心功能、纠正贫血等治疗后,患者喘息症状改善,可平卧,休息状态未再诉胸闷。

经与患者及家属反复沟通,拟定先行CAG明确冠脉病变情况。CAG结果提示:左主干+三支病变,右冠优势型;LM钙化明显伴开口75%狭窄;p-mLAD 75-90%狭窄;dLCX及OM2分别50%狭窄;osRCA 75-90%狭窄,mRCA 50%狭窄。

动图1 术前冠脉造影

动图1-A 左冠脉造影:足位;

动图1-B 左冠脉造影:头位;

动图1-C 右冠脉造影:左前斜位


五、 CT评估

三叶瓣,轻度钙化,可见钙化相对均匀分布在三侧瓣叶,瓣环直径不大。左冠开口位置较低,右冠开口高度可,法式窦结构小。轻度横位心,左心室形态大小可,心肌可见增厚,升主动脉未见扩张,双侧股动脉均可作为主入路。

图2-A 瓣环测量:18.2×22.7mm,P=64.4mm

图2-B 瓦氏窦测量:24.3×25.8×23.6mm

图2-C 窦管交接区测量:23.6×25.1mm

图2-D 左室流出道测量:13.2×23.4mm,P=58.5mm

图2-E 升主动脉测量:32.8×33.2mm

图2-F 虚拟瓣叶形态及钙化分布

图2 术前CT测量

图3-A 瓣环上2mm

图3-B 瓣环上6mm

图3-C 瓣环上8mm

图3 主动脉根部多平面测量

图4-A 右冠开口高度13.2mm

图4-B 左冠开口高度9.0mm

图4-C 左心室形态,心腔不小,心肌增厚

图4-D 双股动脉入路均可,直径7mm以上

图4 冠脉及外周入路评估


 六、 治疗策略及术前关注点

1、患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心衰症状,瓣膜置换指征明确,STS评分9.5分,为外科手术高危人群;

2、本次住院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造影证实冠脉病变严重,双侧冠脉开口严重狭窄,冠脉血运重建指征明确;

3、患者高龄、虚弱、严重肾功能不全、基础疾病多,SAVR高危,反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PCI+TAVR及CABG+SAVR手术获益及风险,患者及家属接受PCI+TAVR一站式手术;

4、患者外周血管条件可,RFA作主入路,LFA作副入路;拟术中先处理双侧冠脉开口病变,再植入Venus-A 23mm人工瓣膜。患者主动脉根部结构小,法氏窦直径不大,左冠开口位置偏低,须警惕冠脉阻塞风险。术中尽量减少造影剂用量,术后床旁血滤。


七、PCI+TAVR手术过程

1、穿刺双侧股总动脉,右股动脉作为主路径,左股动脉作为辅路径。

2、经右股动脉置入22F大鞘,7F鞘管插入22F大鞘中。7F JR4.0指引导管至右冠开口,预扩张后,植入Integrity 3.5-12mm支架于osRCA病变处,残余狭窄小于20%,TIMI血流3级。更换6F JL4.0SH指引导管至左冠开口处,IVUS检查提示LM开口最小CSA 2.54mm2,局部大于270°钙化,参照血管直径约4.5mm;预扩张后于LM-pLAD病变处植入Xience Xpedition4.0-15mm支架,后扩张后,IVUS提示支架贴壁良好,造影示残余狭窄小于10%,TIMI血流3级。

3、直头导丝跨瓣后,更换Cook Lunderquist导丝进入左室心尖部;应用Numed Z-Med-II 20-40mm球囊于主动脉瓣扩张,扩张时无明显腰征及主动脉瓣反流,冠脉开口无受累。

4、根据术前CT评估,植入Venus-A 23mm瓣膜,于高位释放,但瓣上结构经球囊扩张后失去锚定能力,瓣膜上移。瓣膜裙边部分释放后瓣膜滑出,回撤至腹主动脉回纳入系统,撤出体外。

5、考虑瓣上4mm最窄位置已失去锚定能力,更换Venus-A 26mm瓣膜,跨瓣、定位,标记点位于虚拟瓣环线,主动脉根部造影,确认瓣膜位置,逐步释放瓣膜,瓣膜裙部及花冠部扩张完全。

6、交换猪尾导管,测左室压力168/14mmHg,桡动脉压力179/61mmHg,主动脉根部造影见少量主动脉瓣反流;食道超声见瓣膜膨胀及形态良好,瓣周少量反流。术中检测ACT250-320S,共用造影剂450ml。

动图2-A osRCAPCI术后

动图2-B PCI术前LAD-LMIVUS评估.gif

动图2-B PCI术前LAD-LMIVUS评估

动图2-C LM-pLADPCI术后(足位)

动图2-D LM-pLADPCI术后(头位)

动图2-E 20mm球囊扩张,无明显腰征及主动脉瓣反流,冠脉开口无受累

动图2-F 23mm瓣膜脱出,撤出体外

动图2-G 更换26mm瓣膜,稍高位释放,最终位置左冠窦深度2mm无冠窦位置接近0位

动图2-H 瓣膜释放,形态理想,主动脉根部造影见少量主动脉瓣反流

动图2 PCI+TAVR手术过程


八、术后随访及再次PCI

术后床旁血滤一周后停血滤,出院后继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无心绞痛发作。术后3月复查心脏超声主动脉瓣无跨瓣压差,无返流。

术后4月再发胸闷入院,cTnI 最高14.7 ng/ml,入院诊断:NSTEMI、TAVR术后,行急诊CAG显示LM支架开口75%狭窄,TIMI血流2-3级,RCA支架通畅,TIMI血流3级。造影后考虑冠脉血流通畅,暂予药物治疗。但患者仍频发心绞痛伴心电图ST-T动态改变。遂决定行再次血运重建。

6F JL 3.5导引导管不能到位,更换6F JL 4.0导引导管,多次调整Terumo runthrough导丝跨过瓣膜网眼进入LCX,经1.5、2.0、2.5普通球囊及3.0mm高压球囊逐级扩张,IVUS提示LM中远段支架贴壁良好,导丝通过支架近端网眼,支架近中段两层支架受压明显,支架开口局部见可疑原瓣叶组织,支架最小CSA 2.43mm2。导引导管支撑差,将Guidezila导管穿过瓣膜支架网眼送至冠脉开口,植入Integrity 4.0*15mm支架于LM近端,支架突出冠脉开口于左冠窦内约1/3,后扩张后,残余狭窄小于10%,TIMI血流3级,复查IVUS见原最小CSA恢复至7.15mm2。术后心绞痛症状未再发作,心电图T波倒置恢复直立。

动图3-A 急诊CAG左冠造影提示LM支架内再狭窄,血流TIMI2-3级

动图3-B 急诊CAG右冠支架通畅,血流TIMI3级

动图3-C JL4.0指引导管达左冠口,Pilot150导引导丝送至LCX远端

动图3-D 1.5、2.0、2.5、3.0m高压球囊逐级扩张后

动图3-E IVUS提示LM支架内再狭窄

动图3-F 送入6FGuidezila导管.gif

动图3-F 送入6FGuidezila导管

动图3-G PCI术后左冠造影

动图3-H PCI术后复查IVUS.gif

动图3-H PCI术后复查IVUS


动图3 再次PCI手术过程

--图5.png

图5 复盘再次PCI及IVUS影像。A、左冠造影;B、IVUS提示支架内再狭窄,最小CSA2.43mm2;C、再次植入支架,覆盖原LM支架;D、支架植入并后扩张后;E、术后复查IVUS,最小CSA7.15mm2;F、演示冠脉支架和植入主动脉瓣的位置关系。

图6 术后随访心电图


九、术后感

1、病例难点:

①高龄女性患者,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双侧冠脉开口严重狭窄伴钙化合并主动脉瓣严重狭窄,外科手术风险高。一站式PCI+TAVR增加了手术的操作难度。

②主动脉根部结构小,瓣环直径不大,法氏窦直径小,左冠高度偏低,冠脉阻塞风险高。

③自体瓣膜钙化较轻,摩擦力较小,瓣膜容易滑动;球囊扩张后主动脉根部结构改变,锚定位置出现变化,小号瓣膜可能会定位困难。

2、术后总结:

①TAVR术前应充分分析CT测量结果,对于主动脉根部结构小,冠脉阻塞风险高的患者,应作好充分预案,必要时行冠脉保护。

②术中出现意外时,要根据术中情况,当机立断调整手术策略,确保患者安全。对于冠脉阻塞风险高的患者应在瓣膜释放后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确保冠脉开口未受累。

③这类患者须警惕冠脉延迟闭塞的风险,当高度怀疑冠脉延迟闭塞时,应尽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如果有可疑冠脉开口受累,应多体位投照以明确。一旦明确受累,应行紧急开窗支架植入。导引导管及导丝的选择与常规PCI略有不同,多选用支撑力不强的JL导引导管,为增加支撑,Guidezila导管是一个选择。支架定位应确保支架的一部分在主动脉窦内。

④本例患者一站式术中,LM预扩后如果先采取预埋支架,待瓣膜预扩或瓣架释放后再评估冠脉是否受累,或再释放瓣膜,也许能降低TVAR术后冠脉开口延迟闭塞的风险。


官网二维码.jpg

扫描二维码,马上进入“瓣月谈”



阅读数: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