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结构故事会|“捷径通优”---TMVR瓣中瓣技术路线优化
6顶通广告1180x370.jpg

2022年2月(总第7期)

根据自体二尖瓣的病变情况,TMVR技术被分为四个大类:① “瓣中瓣”(Valve in valve)技术,针对既往外科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的患者;② 环中瓣(Valve in ring)技术,针对既往外科瓣膜成形术植入人工二尖瓣瓣环的患者;③ 原位钙化瓣环植入(Valve in MAC),针对自身二尖瓣瓣环有严重钙化或关闭不全的患者;④ 原位瓣膜植入(Valve in native valve)。其中,外科生物瓣衰败后的瓣中瓣TMVR是目前最成熟,成功率最高的技术形式。

图片
不同二尖瓣病变的TMVR手术形式
TMVR瓣中瓣目前应用最多的人工瓣膜是球囊扩张瓣膜,较短的瓣膜支架,易于定位,手术创伤小等,优势明显。通常采用的手术入路包括经股静脉房间隔穿刺入路、经心尖入路,以及经左房入路。其中经股静脉房间隔穿刺入路创伤最小,可作为首选入路,但该入路手术难度相对较大,主要是准确定位房间隔穿刺和理想输送轨道建立有相应困难。
图片
TMVR手术入路选择
TMVR的房间隔穿刺位置与TEER技术和左心耳封堵技术所需房间隔穿刺位置不同,虽均建议靠后穿刺,但穿刺高度应位于两者之间,在卵圆窝中部较理想,术中还可根据二尖瓣人工瓣环中部作为穿刺高度的标志,不必太多借助TEE引导穿刺。穿刺成功后,建立理想输送轨道对手术顺利实施也至关重要。由于此类患者多数左房较大,轨道稳定性不佳,容易在操作中发生轨道脱入左房,甚至瓣膜支架脱栽等问题。本期结构故事会,我们结合一例生物瓣衰败TMVR病例,为大家分享经股静脉房间隔穿刺径路精准房间隔穿刺技术和预弯长鞘建立输送轨道简化手术操作的案例。
图片
TMVR房间隔穿刺位置

基本信息:

女,79岁,BMI 19.9,EuroScore II 11.20分,STS评分28.089%,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17年,伴间歇性气短6月。术前诊断: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起搏器植入术后,心功能IV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术前超声:

图片

长轴切面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图片

三维成像短轴切面观察二尖瓣

术前CT评估:

患者外科生物瓣置换术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房间隔增厚,左心房明显增大。二尖瓣瓣环内径23.4mm,面积428.4mm²,瓣架高度16.9mm,左心房85.8*70.5mm,左心室长径63.7mm,术中推荐投照角度:RAO61° CRA0°,模拟植入26mm瓣膜后neo-LVOT面积224.6mm²
图片
图片

术前心脏3D模型:

图片
3D数字模型不同面观二尖瓣及毗邻解剖结构
图片
3D打印模型不同面观二尖瓣及毗邻解剖结构

手术策略:

手术拟选择TAV26mmPrizvalve®瓣膜进行瓣中瓣手术;
设定充盈时直径达到26mm进行扩张;
手术路径选择经股静脉穿刺房间隔入路。

术中操作:

图片
超声引导穿刺房间隔
1.gif

房间隔穿刺成功

2222.gif

14mm球囊扩张房间隔

33.gif

图片
新型预弯鞘穿房间隔后顺利通过二尖瓣位

444.gif

预弯长鞘跨瓣就位

55.gif

瓣膜系统沿长鞘跨瓣

66.gif
瓣膜定位后撤预弯长鞘

77.gif

送入26mmPrizValve定位并释放

88.gif

术后造影无明显瓣周漏

图片
术后氧饱和度100

术后超声:

图片
图片
二尖瓣瓣叶开闭正常,无明显瓣周漏
图片
图片
房间隔左向右分流
该患者二尖瓣环内径23.4mm,选择经股静脉入路穿刺房间隔在二尖瓣位植入26mmPrizvalve球囊扩张式瓣膜,手术效果满意。该病例瓣膜植入并撤出系统后,房间隔处存在分流,我们结合彩超可见房间隔左向右小分流,同时术后氧饱和度为100%,基于此,本例患者无需再行房间隔封堵术。

总结体会:

1.TMVR瓣中瓣是目前TMVR技术中最成熟的一种技术形式,而采用经股静脉房间隔穿刺路径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是首选的入路。但该入路较经心尖入路手术难度相对较大,主要技术难点在于精准的房间隔穿刺位置和理想的输送轨道建立。

2.TMVR的房间隔穿刺高度不同于TEER,应穿刺卵圆窝中部,距离二尖瓣环3cm左右位置,术中可以DSA透视下人工二尖瓣环中点为高度标志,同时略靠后穿刺,可获得理想的跨二尖瓣输送轨道角度。对于首次外科二尖瓣置换手术时采用房间隔入路患者,由于术后瘢痕问题穿刺难度较大,应注意穿刺力度和技巧。

3.房间隔穿刺成功后,建立理想的跨二尖瓣输送轨道对手术顺利进行也至关重要。采用预弯长鞘直接跨二尖瓣后建立轨道能够提高手术效率,避免过度扩张房间隔,瓣膜支架脱载,跨瓣困难等问题,整体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本例手术,术前结合CT及3D打印技术周密规划手术策略,术中精准定位房间隔穿刺位置,结合预弯长鞘应用,有效提高了TMVR瓣中瓣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率,正所谓“化曲为直,捷径通优”。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223093958_副本.jpg

杨剑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心血管外科一病区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于德国洪堡大学Charité医学院、德国柏林心脏中心、美国Cleveland Clinic医学中心等国际知名医学中心访问研修。担任美国心脏协会专家会员(FAHA)、 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ACC)、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青年委员、陕西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专家咨询评价委员会专家。获聘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为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担任Eur Heart J, BMJ,AJC等杂志特邀审稿人,《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心脏杂志》、《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心血管外科杂志》、《精准医学杂志》编委。临床专长于复杂结构性心脏病的微创及介入治疗,在国内较先开展了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修复、二尖瓣置换以及瓣周漏封堵等创新性技术。主要科研方向为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新技术以及心肌细胞损伤修复、重构和再生的临床转化研究。在微创心血管器械研发、临床转化及以3D打印为主的多模态影像学评估方面有一定建树。先后在Eur Heart J,JACC等国际期刊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被Circulation,JACC等国际权威杂志引用500次,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基金,经费1000余万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Lillehei奖学金“菁英奖”、中国医师协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优秀青年医师“杏林奖”等奖励。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12部。

微信图片_20220223094001_副本.jpg

刘洋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微创结构性心脏病组组长,ECMO组组长。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专注心血管疾病微创治疗。先后开展微创介入瓣膜病修复及置换术,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介入封堵术,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冠状动脉漏介入封堵术等多项心血管疾病微创治疗新技术。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著70余篇,其中SCI论著28篇;主持军队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军队及省部级课题各3项;参加“863”重点课题,“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课题13项。获国家专利11项;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8部。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并先后获得美国ASAIO青年医师奖,欧洲Euro-ELSO青年研究者奖,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杏林奖,树兰卓越工程青年医师资助计划,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Lillehei 奖学金及厄尔巴肯奖学金。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陕西省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陕西省工作委员会委员。
阅读数: 1209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