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R 20·专访|吴永健:向过去致敬,为未来前行
图片

专访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吴永健教授

2022年4月16日,对于全世界的TAVR术者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TAVR问世20周年。

自2002年4月16日,法国 Alain Cribier 医生成功完成全球第一例TAVR手术以来,20年间,全世界无数志士仁人汇聚在TAVR这条路上,上下求索,拼搏奋进。中国,也在TAVR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为纪念心血管领域这一里程碑式的时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发起,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共同主办“TAVR 20周年纪念活动”。会议前夕,严道医声网采访到了此次纪念活动的发起者和主要策划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请他为大家分享此次活动发起的初衷,并“剧透”活动的整体设计思路。

01

为什么做?

“在整个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新技术的发展构成了发展的主线索。”

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和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老年瓣膜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介入技术的出现,为不适合常规外科开胸手术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致敬过去,憧憬未来

“过去三四十年时间,中国心脏病领域最大的变化就是介入技术的发展,因为它无创而且效果明确。”

吴永健教授提到,瓣膜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过去一直认为是最困难的事情,因为如果要换瓣膜就必须通过外科开胸进行体外循环,仅仅通过导管换瓣,当时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TAVR的出现,把永不可能变成了一种可能,非常了不起。

但从无到有的探索道路,总是艰难而又曲折。

TAVR技术也不例外,经过了十几年漫长艰难的早期探索阶段才真正进入临床,之后又用了将近十年时间的努力才成为被临床肯定的一项技术。

所以,做TAVR 20周年纪念活动的初衷,首先,是要致敬TAVR走过的坎坷而曲折的道路,另外,是在TAVR技术发展成熟的当下,希望TAVR技术能够得到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是世界的纪念,更是中国的纪念

TAVR 20周年对于国内外许多始终从事和追随TAVR技术发展的心血管医生来说都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吴永健教授提到,最初和高润霖院士、葛均波院士、韩雅玲院士说起要做TAVR 20周年纪念活动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认为这个事情非常值得去做。

因为如果这项技术在中国还没有成熟的话,做纪念活动是没有意义的,但TAVR技术现在在中国已经发展成熟并且在快速推广过程中,所以举办这场纪念活动非常有必要。而且在TAVR 20周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学术组织肯定都会举行一些纪念活动,中国的这场活动也属于全球纪念活动的一部分。

虽然中国TAVR技术相比西方国家起步晚了十年左右,但发展很快。因为中国TAVR的发展阶段恰好赶上了国家鼓励创新,一切以民族创新为出发点的好时代。“中国TAVR的发展之路反映了在全民创新的大背景下一个行业发展的历程,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和特点。” 所以,对中国来说,举办这场纪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这更是中国自己的一个纪念活动,纪念中国TAVR十几年间走过的整体发展的艰辛道路。纪念从企业到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共同发力,携手推动技术产品创新和发展的历程。

更重要的是,随着六款瓣膜产品的相继上市,中国医生对TAVR的认知得到高度提升,中国大部分医院正以极大的热情来迎接TAVR这项新技术的到来,现在全国已经有400多家医院开展TAVR,TAVR变成了各家医院心脏科的一个发展目标。在这种背景状态下举办这场纪念活动,对于目前正在开展TAVR技术的医院和即将开展这项技术的医院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推动,可以在了解技术发展的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行的能量,非常有意义。

所以,整个行业都非常积极并且期待这场纪念活动的到来。

02

怎么做?系列活动,医工结合

一场不那么学术纪念活动如何去做?吴永健教授思虑万千,尤其是要在疫情状态下举办这样一场活动,其实并不容易。

“从春节期间就开始计划,并不断和行业中一些重要专家进行沟通,吸收大家的建议。”提到这场活动从想法的产生到一步步梳理内容、设置版块,吴永健教授感慨良多。

“最初的想法,是每家中心转播一台手术,这样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这种方式并不能有效传递这场活动要表达的信息,遂放弃。”

因为TAVR技术高度依赖器械的研发,中国TAVR技术的发展更是得益于很多领域的共同参与,因此,器械研发企业在整个TAVR技术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企业不去做这件事情,现在我国就有可能像日本、韩国一样器械完全依赖进口,可能也没有发展出独具中国特色的TAVR发展之路。”吴永健教授表示,我国的TAVR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医院和企业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双方共同来推动产品的研发和进步的结果。

“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们在世界舞台都是有底气的,因为我们有自主研发的适合中国患者的瓣膜。而且现在一代代各式各样的瓣膜产品不断涌现,可以解决不同病人的病症。所以,我们也是带着自豪、兴奋的心情来做这场纪念活动的。吴永健教授说到此处,兴奋地表示。

最终,决定把这场活动变为系列纪念活动

邀请目前在中国上市的六家瓣膜公司(四款国产瓣膜和两款国外瓣膜)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在4月16日之前的六天时间,每天一小时,每家企业以自己的方式讲述和医生共同合作研发瓣膜的历程,既能反映国际的发展,又能反映国内的发展现状。

03

做什么?讲好故事,致敬那些人、那些事

4月16日活动当天,邀请国内外TAVR领域的专家一起回顾过去二十年间的重要事件,致敬那些人和那些事。

囊括全球TAVR专家。

据吴永健教授介绍,此次活动邀请了进行世界第一例TAVR手术的Alian Criber教授和最早从事TAVR临床研究的加拿大专家John Webb教授等TAVR技术的先驱参加;有为中国TAVR技术的开创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来自德国的Horst Sievert教授和美国的Hasan Jilaihawi教授等国外专家加入;当然也包括极力推动TAVR技术在我国发展的高润霖院士葛均波院士韩雅玲院士国内的三位院士。可以说是一场非常高端的纪念活动。

两大主题,回顾TAVR的前世和今生。

主题一,TAVR的史前时代。首先Leif Thuesen教授Andersen教授一起讲述从理念诞生到动物实验,再到最终的人体实验的14年探索的艰苦历程。吴永健教授提到,“这次Thuesen教授会以连线的方式和Andersen教授一起呈现2002年第一例TAVR手术之前的14年的默默艰苦探索的过程,也被称为TAVR的史前时代。这部分内容所知者甚少,我想中国很多同道一定会非常感兴趣。”

主题二,TAVR的二十年发展历程。高润霖院士也会作为我国第一位推动国产瓣膜研发的首席科学家,代表中国同道讲述2002年-2022年二十年间国内和国际TAVR发展的波澜壮阔的画面。

讲述中国故事,精彩不容错过。

重要的中国TAVR故事也是构成此次纪念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

其中,葛均波院士团队将会讲述中国开展第一例TAVR的情况;高润霖院士团队也会和我们一起回顾中国第一例国产瓣膜研发的历程。

还有韩雅玲院士团队讲述为102岁的高龄患者做TAVR手术的经历和感受;杨跃进教授团队带来2014年中国第一次使用自主研发的器械向全球转播二叶瓣介入手术背后的故事;王建安教授团队介绍我国TAVR十年发展历程中的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陈茂教授也将代表整个行业进行学术平台建设的汇报。

“都是‘真金白银’的硬核内容,彰显了中国TAVR的发展和对世界TAVR的贡献。”

青年术者文艺演出,展示更加美好的未来。

“继中国第一代专家探索之后,新一代的专家已经成长起来,成立了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这一批青年术者更加朝气蓬勃,更加具有创造力。活动最后,将会由他们进行诗朗诵,为TAVR诵歌,相信会将这场纪念活动推上一个高潮。”

可以说,每个版块在凸显重大意义的同时又都兼具故事性和人文性,非常值得期待。

04

遗憾,未能呈现的故事

此次纪念活动包括企业研发人员在内,将近100多位专家参与其中,大咖齐至,内容精彩,可以说是一场TAVR领域的大Party。

但在TAVR 20年的发展历程中,没有讲述完的故事,还有很多。

据吴永健教授介绍,在国产第一例瓣膜的研发和上市过程中,国家医药管理局审批中心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引导作用和监督作用。从审批开始就帮助企业和医生积极推动整个项目的发展,到后期审批完成瓣膜上市后,还专门找病人问询产品的上市对其的获益,了解每一个病人做完以后的情况。

对于在国产瓣膜研发和上市过程中做出了重要推动引领作用的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所做出的贡献背后的故事,不仅是整个纪念活动中所缺少的故事,也是吴永健教授特别想加入的一个环节,但因为疫情原因很遗憾没有实现。

“这是未能呈现的TAVR故事之外的故事,想要通过这个故事的呈现,感谢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帮助、关心和推动,同时也由衷致敬他们的敬业精神。”

遗憾总是有的,不过终究未来可期,谁说不是为更好的发展未来留白呢?

TAVR 20周年纪念活动,以时间为基,以故事为脉络,串联起TAVR的史前、今生和未来,讲述瓣膜研发的故事、世界TAVR发展的故事、中国TAVR的故事……

这场全行业期待的纪念活动,将要呈现的或许会是一场TAVR发展历程的史诗级系列“大片”,让我们翘首以待~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407110158_副本.jpg

吴永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冠心病中心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冠心病二病区主任,阜外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冠心病和老年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及其相关研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主要负责人。

阅读数: 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