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了解药物球囊,这本秘籍值得收藏!——淇心•冠注,SCC2022申淇医疗专题会圆满落幕

“其介入无植入的策略优势,使得DCB成为临床实践中浓墨重彩的一笔”,Fernando Alfonso教授曾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上如此评价DCB。无聚合物基质、无金属网格残留、减少内膜炎症、降低血栓风险,这些优势使得DCB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022年4月16日,第23届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SCC2022)举办期间,申淇医疗携手国内冠脉介入治疗领域一线专家,聚焦DCB的共识解读、操作要点及临床应用,带来一场内容详实的学术盛宴。

从共识说起

共论药球发展趋势

▼▼▼

本次专题会第一站着眼于DCB国际专家共识,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担任主席,湖南省人民医院潘宏伟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蒋峻教授从理论层面探讨DCB的发展与应用,同时特别邀请海南省人民医院李斌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袁军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图片

罗建方教授表示,随着“介入无植入”理念深入人心,DCB的适应证不断扩大。申淇医疗作为优秀的本土医疗器械企业,推出了swide® 淇济®药物涂层冠脉球囊导管。本次学术活动则是聚焦DCB的专家共识以及临床应用,在探讨中共同学习。

潘宏伟:共识发展齐解读,药物球囊国际专家共识解读

图片

近年来,“介入无植入”的优势越来越得到医患认可,其独特优势在于:避免了ISR病变的支架重叠植入,减少对冠脉解剖的影响;药物均匀涂布减少内皮化延迟;没有DES上的多聚合物,减少晚期血栓形成风险;减少双抗疗程及并发症,降低费用。对于小血管、迂曲、分叉等DES植入效果不佳的病变,操作更为灵活的DCB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目前,使用DCB治疗冠脉疾病已经获得多项指南及共识推荐,成为冠脉介入治疗发展的新趋势。

2020年,《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疾病》(以下简称2020《国际专家共识》)正式发布,并刊登于《JACC: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制定了DCB治疗冠心病的策略。该共识强调,充分预处理是DCB发挥疗效的关键。在适应证方面,除了最初的ISR病变,2020《国际专家共识》指出,DCB的造影适应证还包括大/小血管、分叉病变De-novo病变,合并糖尿病、高出血风险和ACS患者可作为临床适应证。

蒋峻:俯瞰全局晓方向,DCB应用场景举例

图片

自2012年起就开始有DCB在AMI患者中应用的探索。数据显示,DCB治疗De-novo病变血栓发生率极低,且无异物植入为患者后续留下了更大的治疗空间。需要强调的是,AMI病变中的血栓会影响药物摄取,因此血栓抽吸极为重要,血栓负荷重的病变可以先恢复血流,择期PCI时考虑DCB植入。

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EVELATION对比了DCB与DES在STEMI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将9个月的FFR作为主要终点,结果显示DCB组与DES组主要终点无显著差异,证实在预处理满意的情况下,STEMI患者使用DCB不劣于DES。PEPCAD NSTEMI研究9个月随访结果同样支持DCB不劣于支架治疗。

随后,蒋峻教授分享了4例使用DCB治疗的病例,包括ISR及De-novo病变。因此,对于AMI患者来说,已有部分数据表明DCB不劣于DES,期待未来有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出现。

从操作精析

收获治疗闯关秘籍

▼▼▼

专题会第二站重点关注预处理治疗操作,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刘斌教授担任本场主席,邯郸市第一医院赵秀峰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晞明教授结合专家共识聚焦于DCB的预处理操作,及影像学与功能学评价带来精彩的专题讲座,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晓君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覃远文教授参与讨论。

图片

陈晞明:梳理脉络商方案,DCB植入前的影像及功能学评价

图片

传统冠脉造影不能明确ISR病因,无法提供术者需要的详细信息。腔内影像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术者明确病变特征、评价病变性质、确定预处理工具、指导DCB尺寸选择、观察DCB即刻植入效果,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结局。

对于小血管病变,预扩张前首先应该通过IVUS明确预扩张是否必须,对于需要预扩张的病变要根据IVUS测量参数选择合适的球囊,并在预扩张后评价有无夹层。对于分叉病变,主支支架植入后可以使用腔内影像学评价边支开口是否受到影响,避免DCB输送失败。充分的预处理是DCB发挥疗效的关键。OCT及IVUS的影像学支持是评价预处理效果的重要工具,尤其是ISR病变需要更为充分的预处理,实现残余狭窄<20%。此外,腔内影像学技术还可以对病变血管的血流储备进行预判,避免预处理后严重夹层带来的血管闭塞风险。


从病变深入

探讨策略实操真章

▼▼▼

专题会第三站聚焦药球在不同类型病变中的临床实战经验,特别邀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邱春光教授担任主席,中山市人民医院张劲教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陈玺全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庞新利教授结合自身体会,分别分享了DCB在分叉、原位及ACS病变中的应用经验,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任长杰教授、粤北人民医院唐良秋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出席了会议。

图片

张劲:独到之处观结果,DCB在分叉病变的应用经验

图片

分叉病变仍是PCI领域常见且棘手的问题,每一例分叉病变因其解剖形态和病变特点不同而需要不同的治疗技术。COBIS-II研究显示,真性分叉病变边支闭塞风险高,应用双支架技术可能存在覆盖不全或贴壁不良的问题,符合“介入无植入“理念的DCB成为治疗分叉病变的新选择。2020《国际专家共识》指出,DCB可用于主支及边支治疗,或单独用于边支血管;DCB还可作为Provisional术式的有力补充。

张劲教授分享的第一例分叉病变其造影结果为LAD开口-近段狭窄99%,LCX近中段狭窄70-95%,手术在IVUS指导下精准定位,LAD和LCX分别植入支架,分叉处血流未受到影响。第二例病例为LCX开口支架内次全闭塞病变,既往LM、LAD均有支架植入,考虑到患者冠脉内已有多枚支架植入,此次手术选择了3.5*20mm 申淇药物球囊扩张ISR病变,获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陈玺全:独得之见琢流程,DCB在原位病变的应用经验

图片

小血管病变是PCI术者面临的常见问题,但小血管不等于小问题。目前小血管病变的最佳治疗策略悬而未决。随着DCB的适应证扩大,单纯DCB成为治疗小血管病变的新策略。PEPCAD I研究已经证实,单纯DCB治疗小血管病变优于DCB联合BMS治疗。2020《国际专家共识》已经将小血管病变列为DCB的造影适应证。

除了小血管病变,DCB治疗大血管De-novo病变也获证据推荐。2019年一项国际多中心、all comers研究显示,DCB治疗大血管De-novo病变与小血管病变无差别。此外,国内三大中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北京医院开展的研究也显示,在充分预处理后使用DCB治疗大血管De-novo病变前景良好。

放眼实际临床场景,陈玺全教授分享的第一例病变为LCX远段重度狭窄病变,狭窄段与正常段管腔直径差别大,经过充分的预处理后使用了一枚2.0*20mm申淇药物球囊,获得了理想的造影效果。第二例则是LCX近段的大血管De-novo病变,使用3.0*20mm申淇药物球囊治疗后获得了满意的即刻及6个月随访效果。

庞新利:独出心裁探可能,DCB在ACS病变的应用经验

图片

2020《国际专家共识》将ACS患者列为DCB的临床适应证。直接PCI中使用DCB治疗ACS患者的临床研究虽然有限,但这类患者也有其适合DCB治疗的原因。PAPPA研究初步验证了DCB在STEMI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随后,新加坡一项针对单纯DCB治疗在STEMI患者中可行性的观察性研究同样显示DCB用于直接PCI是可行的;2017年首个对比DCB与DES用于直接PCI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MACE事件及管腔直径无差异;最新的PEPCAD NSTEMI研究进一步证实,在NSTEMI患者中单纯DCB策略不劣于支架治疗,REVELATION研究则在STEMI患者中有类似发现。

庞新利教授分享的病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显示LAD近中段狭窄80%,D1狭窄90%,D2狭窄80%,LCX远段狭窄90%,功能学检查显示LCX及D2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LCX FFR仅0.64,此外D2 FFR为0.70。于是术者对D2进行了PTCA,LCX植入2.5*30mm申淇药物球囊,复测FFR结果满意。

2020《国际专家共识》明确指出,DCB的造影适应证包括ISR病变、大/小血管及分叉De-novo病变,临床适应证包括糖尿病、高出血风险和ACS患者。由申淇医疗推出swide® 淇济®药物涂层冠脉球囊导管采用紫杉醇+碘普罗胺的经典组合,创新超声喷涂技术和多次喷涂工艺造就的高致密均匀涂层具有独家专利,保证药物涂层稳定牢固,并减少输送损失,优越的推送系统使得通过性和操作性大幅度提升,已成为临床实践中术者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为“严道医声”发布,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转载发布须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阅读数: 1753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