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鉴·OCT|钱菊英教授专访:遵循OCT临床路径,优化介入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微创®冠脉联合严道医声网特别策划《洞鉴·OCT》栏目:既可观浩瀚,也可察微澜。用文字与影像记录微创阿格斯™OCT的诞生过程,用卓越的“黄金眼”,刻画精准PCI时代。

观/浩/瀚 察/微/澜

《洞鉴·OCT》

1985年,首例独立PTCA完成后,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开始起步。

三十余载的岁月长河里,从球囊到支架、从BMS到DES再到BRS、从简单病变到复杂病变,中国PCI手术量已突破百万。

作为PCI介入治疗中的“灵魂”组成,腔内影像学工具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2年5月27日,苏州微创阿格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重磅推出微创阿格斯OCT系统及国内唯一“免冲洗”成像导管,真正实现国产OCT的伟大愿景。

浩瀚宇宙无法私有,但却可以寄存于追寻理想的眼中。

本期访谈嘉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钱菊英教授

严道医声网:OCT作为近年来国内外备受关注的腔内成像技术,成像分辨率高,在指导PCI精准治疗全程中均有重要价值。请您介绍下OCT疗法在循证证据上的发展历程,以及我们在未来的疗法推动中应该怎么样指导和规范OCT在PCI中的临床路径?
“无论是在支架植入前还是后,OCT都扮演着重要角色,OCT影像的指导有助于术者制定更好的临床决策。”
钱菊英教授:OCT作为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是把导管送入冠状动脉管腔提供管腔横截面图像,从而可以直接观察到管腔结构、管壁上的斑块。
虽然OCT相比血管内超声问世较晚,但已经做了很多研究,积累了一些循证学证据,如CLI-OPCI、ILUMIEN系列研究和Pan-London 、October等,都是将OCT与冠状动脉造影以及血管内超声进行对比,而且研究结果显示OCT对PCI的指导价值要优于单纯的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更有利于改善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

基于这些循证证据的积累,OCT在国内外指南中的推荐级别也在不断升高。2018年ESC和2021年美国AHA/ACC介入治疗相关指南中,都把OCT升级为Ⅱa类推荐,用来指导支架内的介入治疗,尤其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处理和优化整个介入治疗的效果。

OCT在临床应用中也有一个规范化的临床路径,有人总结成“MLD-MAX”。

术前,对病变性质的评估和进行测量选择器械的大小,是MLD所带来的意义。首先利用OCT导管观察斑块性质(M),如进行钙化病变的测量以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法,如果是较明显的表浅钙化但钙化较厚就要选择旋磨等,然后确定支架长度和落脚点(L)以及支架和球囊的尺寸(D)。

介入治疗完成后,即刻可以通过OCT评估来优化治疗效果,这就是MAX。

M是指支架边缘夹层的形成,如果夹层局限于内膜,一般不会有不良后果,如果夹层是撕裂到达中膜,这个夹层就需要处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额外植入支架来避免夹层扩大水肿的形成和血管的急性闭塞。

A是血管内支架的贴壁情况,OCT超高的分辨率可以直接测量支架的梁和血管壁之间的距离,根据这个距离定义贴壁是否完好,如果支架明显贴壁不良,会影响支架表面的内皮化,影响愈合,从而增加未来支架内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X指的是支架的膨胀情况,支架的膨胀指数可以通过支架内最小管腔的面积跟两端的参照结端的面积比值进行评估,明显的支架膨胀不完全、支架膨胀不良会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和未来发生支架内血栓的风险。

所以,OCT在介入治疗术前可以通过斑块的性质、血管大小的测量,来指导介入治疗中预处理的方法策略和器械大小;术后可以通过OCT评估来优化介入治疗的效果。可以说如果遵循MLD-MAX标准路径,就可以优化每一例介入治疗病人的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严道医声网:据了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微创阿格斯™OCT上市前临床研究的临床中心之一。从临床数据的角度出发,您觉得微创阿格斯™OCT的临床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微创阿格斯™OCT系统的成像质量和安全性,都达到了我们的期待。”

钱菊英教授:首先是高分辨率,可以让医生更清楚地观察到斑块的解剖结构,斑块表面是否有斑块糜烂,是否有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等。

二是不需要用造影剂冲刷,导管远端涂有亲水性涂层,增加了它在血管中的通过性和能力,并且是一体化焊接的结构,在通过迂曲病变时候,通过性明显提高。
三是导管直径比较小,头端距离镜头更近,可以在冠状动脉内送入更远端的位置,成像距离也更长更远,在临床上具有很大优势。
另外光灵敏度的提高,也使成像质量达到进口品牌水平。在国内三个中心(北京安贞医院、天津胸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的上市前临床研究的119例病人中,可以看到跟进口OCT导管相比,微创阿格斯™OCT的图像质量也非常优越。
作为国产器械,微创阿格斯™OCT无论是成像质量还是安全性都没有问题,非常期待这样一款优秀的OCT导管产品未来能够在国内有更多临床使用,帮助医生更好的评估病人病变、了解病人发病机制,指导冠脉介入治疗的优化,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严道医声网:作为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在目前大的时代背景下,您希望微创阿格斯™OCT怎么协手临床专家一起推动OCT在国内的发展?

“继续教育和培训、建立标准化路径,是推广普及OCT的重要举措。”

钱菊英教授:创新来源于临床,很多临床医学中的想法,或者临床医生所遇到的困难,都是医学创新的源泉,所以需要临床医生跟企业和工程师紧密合作。

微创阿格斯™OCT也是医工结合的产物。对于如何推动OCT在国内的发展,首先要对OCT的临床使用价值在医生中进行不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让介入医生认识到腔内影像技术在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指导介入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另外,可以通过标准路径的不断规范和普及,指导帮助临床介入医生了解如何应用OCT技术。

OCT让介入医生多了一双眼睛。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会不断有更多介入医生了解OCT在提高手术质量、观察介入治疗病变本身的变化、解释病人为什么会发病等方面的价值,就会在介入过程中更多的使用这些腔内影像辅助手段,从而降低并发症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诊疗质量。

专家介绍PROFILE

钱菊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上海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心内科副主任,心脏介入中心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FESC)、美国心脏病学院FELLOW(FACC)、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FELLOW(FAPSIC)、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延伸阅读

向上滑动阅览

洞鉴·OCT|高润霖院士专访:腔内影像学是PCI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洞鉴·OCT|葛均波院士专访:国产OCT上市之后,毫无疑问增加了这项技术的可及性

洞鉴·OCT|陈纪言教授专访:OCT的高分辨率与高清晰度,可以指导优化PC

洞鉴·OCT|冯庆宇先生专访:低噪声光传输,微创阿格斯™OCT助力医生实现精准PCI

洞鉴·OCT|霍勇教授专访:以OCT为代表的腔内影像技术,推动介入治疗进入精准新时代

洞鉴·OCT|刘学波教授专访:加强系统性培训,对OCT的普及推广至关重要

洞鉴·OCT|于波教授专访:助力精准治疗,哈医大二院OCT数据库接近两万例

洞鉴·OCT|袁祖贻教授专访:实现精准PCI,理念与器械缺一不可

洞鉴·OCT|吴振英先生专访:操作简便、患者安全,微创阿格斯™OCT为临床全面优化介入治疗方案

洞鉴·OCT|刘斌教授专访: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OCT在优化PCI方面具有优势

洞鉴·OCT|刘寅教授专访:OCT对临床介入治疗极具指导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阅读数: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