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道反流|真实世界中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手术干预时机可能更早


主动脉瓣反流和二尖瓣反流的分级方法在心脏病学指南中相似,可是左心室病理生理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研究通过比较相同分级的主动脉瓣反流(AR)和二尖瓣反流(MR)患者的左室重构差异希望能评估确定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需要进行瓣膜置换(TAVR)或修复的手术干预时机和指标参数。

研究方法

研究连续入组了2008年至2018年经核磁共振CMR检查的孤立性AR或MR患者,统计并比较CMR检查参数,包括EF值<50%,缺血性疤痕病灶>5%,瓣膜狭窄,继发性反流,随访患者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手术的时间节点。

研究结果

研究入组的孤立性AR(n=418)和孤立性MR(n=1073)患者中,AR患者男性比例和高血压病史的比例更高,而MR组心衰比例更高。在相同的反流分数患者中,AR组患者的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比MR组更大。在随访期间(平均随访时间为2.1年),18.7%的AR患者患者由于出现症状或者发生左室重构而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手术。值得关注的是,38.0%的患者在接受了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手术后的三个月内再次接受CMR检查患者情况得到改善。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反流分数(ReF)>35%和反流容积>38ml是指导是否需要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手术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指标阈值。

研究结论

相似反流严重程度的AR和MR患者,其左室重构是不同的。与目前专家共识所推荐的MR手术干预时机相比(反流分数50%,反流容积60ml),临床实践中主动脉瓣反流因出现症状或显著的左室重构而需要干预的患者,其左心室收缩末期反流分数和反流容积均更小,这提示临床,AR的干预阈值更低,或者换句话说,AR患者需要更早的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的干预,而不是疾病进展至有严重的症状或出现严重的左室重构后才干预。

研究者讨论


对于反流容积和反流分数相似的患者来说,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较二尖瓣反流患者的左室更大,EF值显著降低。临床观察到的由于出现症状或左室重构而需要进行AVR干预的的患者的反流容积和反流分数比指南建议的指标更低。由于此项研究是单中心单臂的回顾性分析,不能排除CMR参数的偏移,尽管增加了样本量,本研究是单纯主动脉瓣反流回顾性分析中规模最大的,但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增加多中心回顾性分析同时延长随访时间来进一步验证。



   专家简介

苏晞

武汉亚心总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专家会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主委、中国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分会副会长、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心衰中心联盟副主席、国家卫计委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亚洲心脏病学会理事、中国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冠心病介入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心律失常介入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介入培训基地负责人、卫生部介入培训基地冠脉培训导师、卫生部介入培训基地电生理培训导师、湖北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Eur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中文版)》副主编、《Circulation中文版》《中国心血管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心电与循环》编委、欧洲FESC、美国FSCAI、美国FHRS、欧洲EHRA会员等职务。

点击返回专栏


阅读数: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