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4日,“2022第九届南方心血管影像与干预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泛血管医学分会年会及第五届南方论剑心律失常论坛”将于五羊传说之城,广州隆重举办。
历经九载时光淬炼,大会以影像学为主打特色,与心脏干预前沿技术深度衔接,不断为广州及华南地区心血管诊疗事业的交流与发展搭建学术平台。风从海上来,潮涌大湾区。在一代一代心血管人的共同打磨下,如今的大会浸透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博学笃行的精神,乘着大湾区协同发展的东风,即将奔赴第一个十年之约。
修建成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会议正式召开前夕,大会主席、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修建成教授以全局视角阐述了本届大会的亮点,也为我们提前解读了大会将如何历“九”弥新,继续为我国心血管事业发展带来新力量。
01
深耕临床创新源头
促进影像学指导的精准治疗
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在心血管影像方面独特且先进的诊疗特色为大会的起源与成长提供了一片沃土。医院在历任科室主任与前辈专家的开拓进取下,不仅研发出具有国家一类新药证书的超声造影剂、国内首款声学造影剂,同时也围绕超声和造影开展了诸多基础研究并取得了优异成果。
心血管领域不同亚专科的发展相互交织,影像学的进步推动了医院心脏干预技术的发展。一项技术推动另一项技术,一家医院带动另一家医院,以交流院内影像学临床经验,共同提升实战技巧为初衷,南方心血管影像与干预高峰论坛由此应运而生,透过影像学之眼捕捉心脏干预前沿动态的学术特色也由此落地生根。
“大会也是我们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年会,会议始终保持着关注心血管影像技术的最新动态,并以此促进各类影像学指导的精准治疗这一传统和特色。此次大会我们全科上下也将共同努力,做好充分准备,希望更为各位同仁奉献一场丰富的学术大餐。”
因此,在沿袭往届会议的特色和亮点的同时,修建成教授进一步优化了大会的学术内容:
1.牵手科研大咖,碰撞思维火花
基础研究向来是临床医学发展重要支点,大会自举办以来即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通过设立基础论坛汇聚全国各地知名、权威临床医生、科研专家和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理论,以启迪医学创新思路,开阔诊疗视野。
历经多年发展,基础论坛俨然成为了大会的一大亮点和特色版块。本届基础论坛再次推陈出新,特别联动了广东省心功能与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将带来更丰富、更具影响力和更年轻化的学术内容。
修建成教授介绍,南方医院心内科是广东省心功能与微循环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单位,借助这一科研平台,科室和实验室吸引并汇聚了众多在基础研究领域有着极高造诣和成就的专家学者,每年都有大量的基础科研成果在此产出。近三年来,实验室发表了各类高水平基础研究论文两百余篇,引进和培养国家级学术型人才三名,省级学术型人才四名,获得了包括科技部重大专项以及国家自然重点等五项重点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青年基金的近四十项课题。
以此为平台,大会基础论坛将邀请省内外众多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于一堂,包括但不限于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通过开展专题报告和学术分享,促进青年科学家之间的互动,帮助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科研火花。
“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加速这些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助力更多从0到1,让大会上讨论的内容能更多地直接服务于临床。”修建成教授补充说。
2. 行医一生,老一辈专家传道解惑
一座白云山,一个杏林园,厚德济四方,热情写芳华。坐落在白云山下麒麟岗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有着超过一个甲子的时光沉淀,80余年的发展历史承载着一代医者为医为民的工作历程,一位位曾经风华正茂的临床医生在护佑人民身体健康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创新进取,用奋斗与奉献践行着医者初心和使命。他们大都行医一生,誉满学界。
岁月悠悠,如今他们已从满头青丝到双鬓染霜,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岁月催生华发,却消磨不了殷殷之情、拳拳之心,他们仍希望能为医学进步作贡献。
南方医院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刘伊丽教授就是其中之一。近90岁高龄的刘伊丽教授积累了大量且丰富的临床经典病例,有着深厚的临床诊疗知识,并且至今仍坚持每周查房,关注影像学在心血管疑难病例诊断中发挥的作用。
此次大会会上特设刘伊丽教授微课堂病例论坛,刘伊丽教授将倾情解读自己在过往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疑难病例,通过病例讨论呼应临床医生与影像学前沿发展,共同推进影像学在心血管疑难复杂病例诊断中的应用。
3.新技术创新交流,未雨绸缪布新局
当前正值我国各类医疗创新器械蓬勃的新阶段,无论是影像学还是心脏经导管介入领域都因器械的进步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今年5月,“Shockwave血管内冲击波”系列产品获批上市,代表着心血管医生对冠脉钙化病变处理有了更丰富的选择。修建成教授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创新技术,早早地带领团队接触、了解Shockwave IVL技术,在今年7月率先完成了华南地区首例Shockwave IVL上市后临床应用手术,迄今为止已积累了数十例手术病例。
借着此次大会召开的契机,修建成教授同步设置了一场Shockwave IVL专题会,届时将邀请华南地区开展过此类手术的心血管医生相聚一堂,相互交流经验,探讨技术应用要点,解析手术适应证。同时,修建成教授也将在专场讨论中与各位参会嘉宾一道,为之后制定Shockwave IVL使用流程图做铺垫。
“很多专家认为它相对比较简单,其实我们还是在应用过程中注意到了它很多细节,对于解决钙化病变病人预处理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能制作出一个简单的操作流程建议图,对之后这项技术在各地尤其是基层地区的高质量开展有着重要作用。”修建成教授解释。
此外,大会还将举办一场由我国医疗器械公司自主研发的血管内超声诊断仪及导管的区域上市会,修建成教授与团队在这款器械的研发阶段投入了大量心血,以医工结合的角度提供了诸多有效建议和创新思路。上市会上,修建成教授将与前来见证该款IVUS产品上市的各地专家一道,开展学术交流,分享心路历程,为国产新器械设备的临床应用贡献心内科人的一份力量。
02
以泛血管发展领航定向
扎实推动大湾区心血管事业协同发展
依珠江,傍南海,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等珠三角九市串珠成链。粤港澳大湾区正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片5.6万平方公里、有8000多万人口的热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大湾区心血管领域也顺势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021年10月10日,在领域内多位资深的老前辈、权威专家和线上线下众多同道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泛血管医学分会在广州正式宣告成立。修建成教授在会上被一致推举为分会主任会员,自此肩负着国内众多前辈及同道的支持与信任开始了大湾区泛血管医学建设的工作。
至今,分会成立已有近一年之久。本届大会也将同步召开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泛血管医学分会年会。会前,修建成教授简单梳理了分会过去一年在学术交流方面开展的亮眼工作。
第一,在南方医院成立血管介入组织,成员来自医院血管外科、神经内科、脑外科、心内科等,以共同处理血管疾病为目标,开展临床实践。
第二,联动粤港澳地区心血管病专家开展Shockwave IVL学术交流会,不仅讨论Shockwave IVL在心血管钙化病变的应用,还探讨了其在外周血管应用的可行性。同时还进行了手术录播演示,让国内专家更早接触和认识到此项技术的应用特点和适应证。
第三,聚焦影像学评估手段的研发和进步开设专场论坛,为泛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第四,联合泛血管分会医生一道,解析新型降脂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围绕此项药物的药理学机制及临床循证证据展开充分讨论,以此为突破口推动泛血管医学的精准诊断及优化治疗。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一系列学术活动的成功举办、泛血管理论的逐步发展完善,加之大湾区发展的蒸蒸日上,也让修建成教授对未来充满希望,面向未来,他希望粤港澳三地临床医生能以分会为依托,不断深化互利合作,助推大湾区心血管事业再上一层楼。
03
笃行军人作风
完成一代人的使命
“南方医院是由原来的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转制而来,医院承袭了部队的传统,有着极高的执行力。”修建成教授介绍,大会博学、笃行、求真、务实指导思想亦是医院精神的注脚。
南方医院历经五变隶属、四迁院址、十次更改院名、两次由军转民。几代人同心勠力,共铸辉煌,由一所军队医院发展成国内一流高水平的研究型医院。召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军人气概,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无私奉献精神,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也成就了南方医院在大转折中实现了大发展,在大变革中实现了大跨越。
以心内科为例,一代代科室主任的励精图治与科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为科室奠定了厚实的发展基础。现在的心内科站在前辈们的基础上追求卓越,再开新局,已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多项指标居于国内省内前列,专科在华南区排名第四,手术总量位列广州地区第二名。
而“博学”则取自南方医科大学院训。作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博学是医院最根本的要求。用修建成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大家不止要笃行实干,更要在前沿的理论基础上去实践,去开拓,同时还要有宣传和推广的功能在其中。”
几代人笃行致远,久久为功,共同成就了南方医院今天的盛况,也培育了一批有温度的医者,让他们以博学笃行,求真务实的姿态不断为学科建设与发展作贡献。大会也在南方医院心内科团队岁岁年年的建设下,圆满走过了9年时光,明年大会将迎来第十个周年。
过去与未来激荡,梦想与希望交错。大会的发展承载着过往几代人的奋斗积淀与科室成员们今天的心血,修建成教授同样对大会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我们会秉承大会博学、笃行、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结合大湾区先试先行的国家战略,聚焦基础研究、创新与转化,成为推动心血管学科发展的助推器。”
每一代人做好一代人的事情,完成一代人的使命。
驰而不息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是修建成教授对大会未来十年许下的承诺。
专家简介
修建成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导管室主任,增城分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IVUS fellow,美国心血管病研究所研究员,柏林心脏病中心、瑞典林雪平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擅长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及心血管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冠脉复杂病变、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及主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以及IVUS、FFR、准分子激光、冠脉旋磨成形术等技术。近年来,带领南方医院瓣膜团队开展了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及缘对缘二尖瓣钳夹术等微创瓣膜手术。任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泛血管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九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第九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心病与动脉硬化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黄金会员、中华医学会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专家委员会常委等职。主持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部级课题,参与“973”、“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重点课题。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广州军区医学创新奖一等奖,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