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中心组织院内外多学科共同决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巨大室壁瘤

NYHA分级II级,LVEF 21%,巨大室壁瘤

梗死面积高达46%,冬眠心肌仅有4%

患者已无冠脉血运重建的指征......    

如何选择最安全、获益最多的治疗方案?

室壁瘤切除+左室重建术?心脏移植?还是服药观察+ICD植入?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中心在张萍教授组织带领下,就一例心肌梗死后巨大室壁瘤的疑难病例展开了多学科讨论(MDT讨论)。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顾承雄教授、韩玲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核医学科何作祥教授,放射科王田力教授,教学部刘芳教授,心血管中心佘飞教授、沈冬焱教授、何榕教授等分别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同参与了本次病例分析。

病例介绍

患者为51岁男性。

主诉:间断胸痛、胸闷5年,加重8月。

现病史:患者5年前(2017年)情绪紧张时出现心前区针刺样疼痛,此后胸痛间断发作。2年前(2020年)劳累后再发胸痛,性质同前,口服速效救心丸后30min好转,未诊治。2022年02月突发胸闷气短,症状持续数小时,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提示:LAD近段闭塞,回旋支中段60%狭窄,于LAD植入支架1枚;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增大,LV 5.9cm,室间隔增宽,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LVEF 52%。

2022年04月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诊断考虑“急性左心衰”,药物治疗后好转。05月复查BNP 1316pg/ml,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增大,LV 6.3cm,LVEF 21.8%。

2022年07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扩大、左室明显扩大,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心尖部室壁瘤形成(6.3*3.3cm),左室收缩功能间断,EF 24%;左心声学造影节段性心肌组织造影剂充盈不全,提示心肌血流灌注不良;心脏磁共振提示:左室继发性扩张性心肌病,LV 7.03cm;中部至心尖部左室巨大室壁瘤(9.36*5.67cm)伴附壁血栓形成,左室非活性心肌比例约25%;LVEF 25%;冠脉造影提示:LAD自起始段完全闭塞;钝缘支60%狭窄,右冠远段70%狭窄,后降支80%狭窄,左室后支60%狭窄,未行介入治疗。


核磁检查结果

2022年08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增大,LV 5.5cm,LVEF 18.8%。09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LAD支架内再狭窄;左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对左前降支近段介入治疗(扩张球囊)。

历次超声心动图结果概要

静息心肌灌注SPECT+心肌代谢PET/CT检查

10月患者为行室壁瘤切除术入院,完善心肌灌注SPECT+心肌代谢PET/CT等相关检查,提示:

1.左心室LAD供血区(小部分前间隔中段、小部分前间隔基底段)心肌血流灌注严重受损,心肌代谢正常,提示为冬眠心肌,约占左心室面积4%,约占血流灌注减低总面积的8%(4/50)。

LAD供血区(心尖段、各室壁心尖段(前壁、问隔、下壁、侧壁)、前壁中段和部分基底段、大部分前间隔中段和大部分基底段)、部分前侧壁中段血流灌注与心肌代谢均受损,提示梗死心肌,无冬眠心肌,约占左心室面积46%,占血流灌注减低总面积约92%(46/50)。

2.左心室心腔明显增大,呈“球形心”,严重心室重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重度受损。

11月复查超声心动提示:左室中部至心尖部左室巨大室壁瘤伴附壁血栓形成(矛盾运动范围9.36×5.67cm),左室非活性心肌比例约25%;左室舒张功能、收缩功能明显减低,射血分数25%;左心房增大。

静息心肌灌注SPECT+心肌代谢PET/CT

超声心动图

既往史:高血压10年,血压最高155/90 mmHg,平素规律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血压控制尚可;高脂血症1年,平素规律口服阿托伐他汀。

心电图:窦性心律(总心搏数94968次,平均心率77bpm),偶见房性早搏,室内阻滞,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ST-T改变符合前壁室壁瘤心电图改变,TWA:最大值V2导联41uV,HRV:SDNN81ms。

化验检查

血常规:HGB 113g/L

凝血六项:PT 12.3s,APTT 25.6s,D-dimer 2.07mg/LFEU,FDP 6.06mg/L;

心肌损伤标志物:NT-proBNP 1127pg/ml,TnT-hs 0.0189ng/ml;

血脂:CHOL 2.94mmol/L,TRIG 1.39mmol/L,LDL-C 1.53mmol/L;尿酸正常。

胸部CT

右肺少许索条,右肺尖肺大疱,左心室大、合并室壁瘤,冠脉支架术后,肝多发囊肿。

全主动脉+盆腔动脉增强CT

散在混合性斑块,管腔轻度狭窄;主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结果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心室室壁瘤,窦性心律,左心扩大,NYHA分级II级,冠状劫脉支架植入术后状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2.慢性心力衰竭;

3.高血压病1级(很高危);

4.高脂血症。

手术策略及过程

患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单支病变(累及LAD);左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植入支架后有再狭窄;左前降支近段介入治疗(扩张球囊);CTO病变使用正向导丝技术开通。

右冠脉造影

左冠脉造影

导丝微导管通过

交换导丝后造影

球囊扩张支架

IVUS证实在LAD真腔内,多次球囊扩张近中段闭塞处,但是前向血流始终无法恢复,提示左室壁室壁瘤形成后,无有效存活心肌。

IVUS证实在真腔

球囊再次扩张

微导管造影提示远端灌注不良

介入治疗最后造影

再次介入术后最后造影

左室造影

术中IVUS影像

有条不紊,排兵布阵高效应对复杂挑战

张萍教授、何作祥教授、王田力教授等专家现场讨论

该患者发病急,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而出现进行性心室扩大、左心射血分数下降、巨大室壁瘤形成。此次入院,即得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中心团队的重视,张萍教授迅速“排兵布阵”,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系统心脏评估。王伟民教授带领冠脉团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IVUS、右心导管检查、左心室造影;刘芳教授、向伟医生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计算出室壁瘤的容积、左室容积,估测切除室壁瘤后的射血分数及左室容积的变化;王田力教授采用心肌增强MRI,精确计算出左室17节段中各节段的纤维化面积、室壁瘤的容积,为下一步治疗选择提供准确依据;何作祥教授对心肌核素(灌注+代谢)显像检查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左室前壁、前侧壁、心尖部存在灌注缺损,除左室基底段外,血流灌注及代谢均显著减少;计算出梗死面积心肌为46%,冬眠心肌面积为4%,室壁瘤形态未见明显瘤径,非典型室壁瘤形态。

头脑风暴,携手构筑患者生命保护屏障

讨论中,张萍教授提出了患者目前的治疗困境,同时也是本次MDT讨论的目的所在,对于NYHA分级II级、LVEF 21%、巨大室壁瘤、梗死面积高达46%、冬眠心肌仅有4%的患者,已无冠脉血运重建的指征,如何能够在保障治疗安全性基础上,使患者获益最大化?这就需要心内科、心外科等多学科医生的群策群力。

佘飞主任教授从心内科角度出发,总结了决策治疗:①室壁瘤切除:根据影像学评估结果,力图量化评估,存活心肌比例、切除室壁瘤后剩余的心脏容积、构型、EF值,能否恢复至正常的心脏锥形形态、损伤二尖瓣乳头肌,估测切除后心室容积估计仅剩110ml、偏低,心肌中段明显受损、切除后有可能影响乳头肌功能,估测室壁瘤切除术后EF值30%,室壁瘤切除手术风险高,术后心衰风险高,对左室室壁瘤切除术后的心衰改善有限;②针对心衰、猝死的预防治疗:单纯用药的基础上、建议ICD植入,需要评估室间隔的纤维化范围、除颤电极的植入部位;另外有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的治疗,需要评估有无植入的困难;③心脏移植:患者射血分数减低、合并巨大室壁瘤,其他治疗手段疗效不确切,可考虑直接心脏移植,时机有待各位专家共同商榷。

何榕教授回顾了Fix-5临床研究结果,对器械治疗进行了适应证的分析。认为CCM需要植入右室间隔的两个部分(靠前、靠后位置),依赖于一定程度的存活心肌,该患者室间隔纤维化面积>70%,射血分数<25%,故不宜行CCM治疗,获益较少。患者治疗后LVEF<35%,存在ICD植入进行SCD一级预防的指征,但右室心尖部瘢痕形成,存活心肌局限在右室间隔基底段,存活心肌范围较少,植入ICD后仍存在恶性心律失常治疗失败的可能;因患者不需ATP及心脏起搏治疗,必要时可考虑皮下ICD植入(S-ICD)。

顾承雄教授、韩玲教授、沈冬焱教授等专家线上讨论

沈冬焱教授谈到,患者已无再血管外的意义,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形成巨大室壁瘤,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基底部运动尚可、二尖瓣少量反流、乳头肌功能尚可,有可能获益于室壁瘤成形术,但术后存在低心排、需要紧急心脏移植的风险。

顾承雄教授则从心外科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表示心外科医生针对巨大室壁瘤主要做两件事件:血运重建、室壁瘤切除。该患者射血分数减低、巨大室壁瘤形成(>左室容积50%),但临床症状不明显,原因在于每搏输出量尚可维持在80ml/beat(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容积360ml与收缩末期容积283ml的差值),每分钟心率80次/分,每分心脏排血量可达6.4L。综合各项检查,存活心肌(RCA、LCX供血区域)无明显缺血表现,LAD狭窄后大面积左室心肌梗死、存活心肌仅为4%,LAD远端、间隔分支已塌陷、血运重建后血流不理想,因此应主要针对室壁瘤进行治疗,随后提出以下治疗策略①室壁瘤切除+左室重建术:超声心动图已对室壁瘤进行评估,推测室壁瘤切除术后每搏输出量降至58ml(估测室壁瘤切除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161ml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103ml的差值),对正常心肌有损伤,会经过LVEF值更低谷的时期,提示术后出现低心排、需ECMO/IABP支持、甚至人工心脏、紧急心脏移植几率大,风险较高,需外科ICU团队及器械准备。室壁瘤手术选择以恢复正常心脏形态为目标,目前有多个层面的环缩技术,保持左室内膜连续性,如左室较小需补片技术;长期随访发现,有30%患者发生切除后心脏神经纤维再生、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②心脏移植:该患者目前心功能尚可,直接心脏移植可减少室壁瘤切除术后低心排等风险,并发症发生率较低。③药物保守治疗:目前每搏输出量尚可维持在80ml/beat,无须加用心肌收缩力增强药物,若盲目加用可导致室壁瘤进一步增大、二尖瓣反流等不良反应,建议每3个月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如有显著变化及时手术。

韩玲教授补充表示,目前我国心脏移植术后10年的生存率约为60%-70%,对于该患者而言,直接心脏移植可减少室壁瘤切除术后低心排等风险,如果考虑到经济及安全问题,可积极考虑心脏移植术。
张萍教授总结道,各位专家在心血管重症的救治方面经验丰富,拓宽了治疗策略选择思路,考虑药物保守治疗+ICD植入治疗风险较高,存在ICD治疗失败、泵衰竭等风险,故暂不推荐。因此,该患者有两种治疗方案可选:①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术:可考虑行该手术策略,但疗效不确定,通常术后3天即可看出心功能恢复效果,术后需配备专业的团队及器械辅助装置(IABP+ECMO)为心脏移植做准备,该患者为B型Rh阳性,供体较易获得但不能保证;2次体外循环的风险较高,并发症发生率高且花费较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②直接心脏移植:讨论专家一致同意进行心脏移植。对患者而言,直接心脏移植安全性最高,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衰发生风险大大降低。虽然患者心功能分级为NYHA II级,无顽固性心衰或心绞痛发作,但若发生顽固性心衰后再考虑心脏移植会增加患者心脏性猝死、泵衰竭风险,因此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共同决定选择进行心脏移植。

砥砺前行,坚持以患者利益为核心

MDT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打破科室壁垒,共同管理患者,讨论制定方案,不同学科专业医生通过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这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中心所秉承的“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宗旨相契合。

最后,张萍教授在讨论中强调,切实解决患者的疾病困扰,尊重患者选择,实现“患者、医生共同决策”是当前临床诊疗工作必须重视的理念,也对提升心血管中心的临床诊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2015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中心正式宣布开诊,本着一切以患者最佳体验为宗旨,心血管中心已逐渐形成科学迅速的救治链程和紧密协同的救治网格,八年间,在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脏康复等领域积极尝试并取得突破。未来,心血管中心会继续秉持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理念,更好地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生命所系,心心相依,清华长庚正年轻,未来皆可期。

向上滑动阅览

参考文献:

[1]Neumann FJ, Sousa-Uva M, Ahlsson A, Alfonso F, Banning AP, Benedetto U, Byrne RA, Collet JP, Falk V, Head SJ, Jüni P, Kastrati A, Koller A, Kristensen SD, Niebauer J, Richter DJ, Seferovic PM, Sibbing D, Stefanini GG, Windecker S, Yadav R, Zembala MO, ESC Scientific Document Group, 2018 ESC/EACTS Guidelines on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9) 40, 87–165.
[2]Ruzza A, Czer LSC, Arabia F, Vespignani R, Esmailian F, Cheng W, De Robertis MA, Trento A. Left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 for Postinfarction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Review of Surgical Techniques. Heart Inst J 2017;44(5):326-35.
[3]Athanasuleas CL, Buckberg GD, Stanley AW, et al; RESTORE Group. Surgical ventricular resto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due to post-infarction ventricular dilation. J Am Coll Cardiol. 2004;44:1439–1445.
[4]Menicanti L, Castelvecchio S. Left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on concomitant to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when and how? Curr Opin Cardiol. 2011;26:523–527.
[5]Sutton MG,Sharpe N.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pathophysi0109y and therapy[J]. Circulation.2020.101(25):2981.
[6]Yang H.Zhang FF,Peng XH,et al.Efficacy of medication directed by  home monitoring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chronicheart failure patie[J].Chin Med Sci J,2014,29(1):61.

专家简介

张萍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兼信息化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心电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药卫生企业协会慢病管理分会会长,中国康复学会心血管康复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常委等职务,《ESC cardiovascular》副主编、《中华心脏与心律杂志》副主编、《PACE》、《Cardiology Discovery》、《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等编委。

学术成就:擅长各类心律失常及冠心病、心衰、心肌病、高血压及疑难为重心血管疾病救治,曾获“人民好医生”“白求恩式好医生”“中国杰出起搏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阅读数: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