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希浦传导系统起搏会议完美上映手术直播(第一天侧记)

初冬时节,我们迎来了第六届希浦传导系统起搏会议。当天(12月1日,周四)是手术直播日,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和希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教授共同致辞。


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苏蓝教授团队、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常栋/蔡彬妮/李强主任团队、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琦主任团队、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伟/蓝荣芳主任团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傅发源主任团队等国内五家中心线上手术直播,共完成10台希浦传导系统起搏手术。手术过程顺利,完美成功,精彩呈现了希浦传导系统起搏手术的疗效。
黄伟剑/苏蓝主任团队第一例患者为合并LBBB的心衰患者,既往传统CRTD患者,此次因起搏器能量耗竭入院,由于传统BIV起搏纠正左束支欠佳,QRS波仍较宽,且合并房颤/房扑,此次手术术中选择行房室结消融+起搏器电极新植入(LBBP起搏),手术难点既往3根电极,新植入电极操作难度增加,且心肌有纤维化,室间隔增厚至15mm,黄伟剑/苏蓝主任以高超的技术短时间内成功实现左束支区域起搏。第二例患者为心肌病、房颤、心功能不全病史的老年患者,心肌纤维化,多位点难以拧入,黄伟剑/苏蓝主任团队再次以高超技术完成了希氏束远端起搏,各项参数达均实现优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常栋/蔡彬妮/李强主任团队分别对病窦和高度房室阻滞患者进行左束支起搏:第一例患者心室扩大,单纯应用C315鞘管电极难以到位,通过应用冠状窦鞘管和鞘中鞘技术,成功将电极旋入左室间隔面,实现左束支区域起搏。第二例患者术前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通过左束支区域起搏,成功纠正完全性右束支阻滞,QRS波时限由180ms缩短至118ms。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徐伟/蓝荣芳主任第一例演示病例为间歇三度房室阻滞患者,通过心室造影和鞘管塑性,成功为这位垂位心患者进行了左束支区域起搏;第二例病例为三尖瓣Ebstain畸形外科换瓣术后高度房室阻滞患者,通过鞘管塑性成功进行左束支区域起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傅发源主任团队为两例高龄病窦/房室阻滞患者,通过希氏束定位、心室和三尖瓣环造影,克服了低位瓣环等不利影响,成功进行了左束支区域起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琦主任团队为两例传导阻滞患者起搏治疗:第一例患者,通过希氏束定位,锚定左束支区域起搏,第二例患者合并完全左束支阻滞,在心室电极旋入室间隔过程中,可见右束支阻滞形态的室性早搏,局部电图可见束支电位,最终成功选择性左束支区域起搏,并且纠正了左束支阻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国内著名起搏电生理专家梁延春、陈样新、邱朝晖、刘兴斌、朱芳一、李新华、谢瑞芹、王海雄、叶炀、侯小锋、卢先本、黄晏、樊晓寒、韩宏伟、方咸宏、陈学颖、唐艺加等教授共同线上讨论。大会围绕希浦传导系统手术适应症、希氏束、左束支区域定位、电位识别、损伤电流、不同电压起搏图形变化、传导束夺获验证、鞘中鞘技术等等,详细探讨,会场热烈,近6000人网上观看了现场直播。
当天还举行了中欧论坛,由华伟、黄伟剑、苏蓝、牛红霞、陈学颖、常栋教授共同主持。
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的Haran Burri教授介绍了传导系统起搏(CSP)的定义、分类和标准。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黄伟剑教授介绍了房室结消融患者心室起搏最佳位点。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陈学颖教授介绍了对于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应症的心衰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成功率高,远期阈值低,而且较传统CRT应答率更高,显著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来自英国伦敦帝国大学健康中心的Zachary Whinnett教授介绍了心脏同步性评价和手术适应人群选择。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苏蓝教授介绍了传导系统起搏损伤电流在电极稳定、起搏阈值及安全判定等方面的价值。来自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的Kevin Vernooy教授从why,when, how比较了左束支区域起搏和左室间隔起搏不同疗法,强调左束支区域起搏对于左束支阻滞阻滞和长期依赖心室起搏的显著获益。来自波兰雅盖隆大学医学院的Marek Jastrzebsik教授介绍了左束支区域起搏的方法和技术要领。来自捷克查理大学医院的Karol Cruila教授通过电生理标测和超声显示,揭示了心动过缓患者心室不同起搏模式对心室同步化收缩的影响,强调传导系统起搏有利于心室同步化收缩。来自意大利米兰的Francesco Zanon教授介绍了希氏束起搏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大会同时线上直播,共有近6000人在线参会和观看,再次彰显了希浦传导系统会议的高度学术引领和学术辐射!窗外雪花飞舞,不若希浦共舞!
阅读数: 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