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4B会议|王宏宇:25年探索创新,中国血管医学发展任重而道远

2022年12月3日-4日,第五届血脂、血压、血糖、血栓(4B)防治高峰论坛暨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2022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第八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疾病防治高峰论坛顺利召开,众多专家云集线上,共畅未来医疗事业发展。

期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兼血管医学中心主任王宏宇教授带领大家系统性地回顾了中国血管医学25周年的发展历程。

近10-20年时间里,血管相关的心脏疾病以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主要疾病负担。

在我国,血管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现有3.3亿心血管病患者,这个基数还将持续增长。

但人类认知的血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对血管性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不全面。中国心脏和血管疾病防控,路在何方?

老一辈心血管专家在慢病管理领域高瞻远瞩,20世纪50年代,首钢医院与阜外医院合作进行高血压普查,首钢医院从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心脑血管病管理办法——以病人为单位,建立起了从厂区到社区,从工作区到居住区的管理网;病人无论是在工厂的工作岗位还是退休回到居住的家中,直到生命终止都有专业人员管理。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称此为“首钢模式”,并向全球推广首钢心血管病防治经验。

可以说,首钢医院是全世界最早开始探索慢病医联体心血管病防护的中心,拥有非常成熟的经验。

1997年,王宏宇教授在老师龚兰生教授的指引下,开始进行高血压血管功能研究。1997年-2000年,我国也开始了针对血管功能的系列研究,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早期血管就出现了问题。因此,王宏宇教授表示,高血压至动脉硬化机制的问题,其实就是血管的问题。

2004年,原卫生部提出“十年百项计划”——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项目中国心脏和血管健康促进计划,并把这个血管结构功能评估技术向全国各地推广,这意味着国家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了以健康促进为中心。

王宏宇教授说道,虽然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当时已经进行大力推广,但在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血栓管理、并发症的处理等围绕心血管病的管理模式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因此,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于2010年成功建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全身血管疾病和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维护的综合医学中心,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促进了心血管疾病早期社区管理融入家庭医生社区。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2015年王宏宇教授带领团队建立了新的血管健康分级标准与血管医学——北京血管健康分级法,这个方法突出血管功能,即血管功能比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更为重要,2019年,此分级法进一步更新细化,具有预测心脏病、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价值。

王宏宇教授最后指出,血管性疾病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发展过程中,要以血管健康系统评估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特征,从“疾病治疗”转变为“健康管理”,也要改变仅关注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诊疗模式,重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尿酸、牙周疾病相关的免疫因素、睡眠障碍、营养状态、运动方式等非传统血管健康危险因素。

同时,血管性疾病拥有非常显著的全科医学,需要培养更多优秀医生,联合各个附属及教学医院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以进一步促进血管医学的发展,建立中国的血管性疾病的防治体系。


阅读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