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4B会议|严晓伟:小核酸药物将开启心血管治疗新方向,助力ASCVD患者实现长久平稳的血脂达标

2022年12月3日-4日,第五届血脂、血压、血糖、血栓(4B)防治高峰论坛暨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2022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第八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疾病防治高峰论坛顺利召开,众多专家云集线上,共畅未来医疗事业发展。

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严晓伟教授分享了小核酸药物在ASCVD患者血脂管理的应用前景。

我国心血管防治工作道阻且长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冠心病死亡率逐年上升,造成极大的疾病负担。2019年,城市冠心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比例为19.4%,农村为18.8%。也就是说,每五例死亡就有近1例死于冠心病。在冠心病死亡患者中,因胆固醇水平上升造成的额外死亡占冠心病危险因素贡献的3/4。

根据SANTORIN研究基线分析,大多数ASCVD二级预防的患者LDL-C并未达标,达标率仅20%,降脂治疗明显不足,大多数以单药治疗为主,采用联合治疗的比例较低。2014年-2019年中国CCC-ACS研究结果也显示,冠心病患者入院前接受他汀治疗的达标率为36.1%,而入院前未接受他汀治疗的达标率为24.0%。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我国目前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上,还没有完全到位。

降脂治疗可让心血管事件显著获益

▼▼▼

随着近三十年来临床数据的不断更新,人们发现长期降脂不仅安全,而且有显著的心血管获益,国内外血脂指南/共识于是提出越来越低的降脂目标。对于极高危人群,2019年ESC/EAS血脂指南推荐LDL-C目标值从1.8mmol/L降低至1.4mmol/L,对于2年内发生两次不良血管事件的ASCVD患者,考虑LDL-C目标值为<1.0mmol/L。

由于LDL-C水平的高低、波动和持续时间会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未来,ASCVD患者的血脂管理趋势应该是更低的降脂目标和低而持续的血脂达标。

2022年Circulation子刊研究证实,降脂治疗时间越长,心血管事件获益越大,每1mmol/LLDL-C降幅带来的心血管事件获益并非固定,而是随着治疗持续时间的延长而稳定增加。

即便如此,对于LDL-C得到有效控制(<100mg/d) 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残余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依然是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风险因素,但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未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他汀+PCSK9单抗联合降脂方案能够提供更大的LDL-C降幅和心血管事件获益,但治疗时间长,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不过,严晓伟教授表示,相信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降脂药物会更加先进,用药周期更加方便。

小核酸药物或将开启心血管治疗新方向

▼▼▼

目前,小核酸药物主要包括小干扰RNA(siRNA)和反义寡核苷酸(ASO),或将开启心血管治疗新方向。

此类药物的作用原理是干预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减少蛋白质的生成,从而降低体内的血脂水平。siRNA英克西兰能够长久平稳地降低LDL-C,降幅可达50%以上,而ASO疗法对脂蛋白的降幅高达80%以上,且安全耐受性良好。

严晓伟教授最后指出,血脂管理不仅需要尽早开始,同时需要基于不同的个体血脂特征,采用个性化的联合降脂方案,而新靶点降脂药物的发展,使进一步优化降脂成为可能,其中siRNA、ASO药物可实现靶向肝脏和源头阻断PCSK9合成,延长给药间隔,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探索针对其他的血脂靶点的干预,助力ASCVD患者实现长久平稳的血脂达标,为长期血脂管理带来新变革。

阅读数: 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