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现在、将来”——2022-2023年度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工作新闻发布会正式召开

2022年12月10日,“过去、现在、将来”——2022-2023年度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工作新闻发布会正式召开。会议总结了2021、2022年度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工作成果,并对2023年度工作展开规划。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主任委员孙宁玲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亚洲心脏病学学会主席霍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上海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王继光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血压研究所所长李南方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副主任委员陈源源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蒋雄京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秘书长王鸿懿教授出席了此次会议,就现阶段高血压防控治疗情况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孙宁玲教授致辞

霍勇教授致辞

孙宁玲教授首先代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对此次参与会议的专家与媒体工作者表示了感谢。孙宁玲教授强调,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高血压控制,是实现高血压有效防控的必要条件,未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也将继续联合各方力量,改善我国高血压防控现状。

霍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高血压介入治疗是近几年的新兴技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来说,稳定血压的主要方式是生活方式干预和高血压药物治疗,但这两种方式都需要患者终身坚持并依从。如今,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DN)的出现使高血压的治疗取得革命性突破,如何将这个疗法更扎实的落地到国内,使其更健康地发展,成了又一重要课题。

2022-2023年度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工作汇报

▼▼▼

随后孙宁玲教授以“过去、现在、将来”为主题,介绍2022-2023年度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规划。

1.完成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原因及治疗现状调查

在过去的2021-2022年度,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克服疫情影响,完成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原因及治疗现状调查项目。项目覆盖24个省、直辖市,包括158个地级市,参与单位320余家,报名参与医生905位,共计收到11394份问卷。调查提供了血压控制不良的原因,对改善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提供了依据。

2.发布《硝苯地平不同制剂在高血压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2022年12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组织专家撰写了《硝苯地平不同制剂在高血压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明确了硝苯地平不同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建议,同时也提出了硝苯地平不同制剂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3.启动中国高血压患者和临床医生对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的接受度调查、启动《难治性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撰写

面对2023年高血压防治新局面,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于2022年12月正式启动中国高血压患者和临床医生对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的接受度调查、启动《难治性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撰写,为高血压介入性治疗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媒体提问环节,多家媒体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原因、难治性高血压治疗进展、难治性高血压介入治疗的未来应用、我国临床医生与高血压患者对RDN的看法、硝苯地平不同制剂临床应用等方面提出问题,孙宁玲教授、李南方教授、蒋雄京教授、王继光教授、陈源源教授一一予以了细致的解答。

会议总结中,孙宁玲教授表示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也是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未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将继续推动我国高血压管理规范化进程,惠及广大高血压患者群体,降低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助力健康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

阅读数: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