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孙锟:全生命周期管理,应从受精卵开始

全生命周期,是指人的生命从生殖细胞的结合开始一直到生命的最后终止,包括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老期等,其每个阶段都是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特点,但又存在内在联系。

2023年1月5日-7日,第三届上海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高峰论坛暨2023新华全生命周期心血管健康论坛即将召开,会议召开前夕,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教授讲述了从受精卵到分娩前这段时间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宫内儿科学的发展和由来,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从受精卵开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01

胚胎早期,对全生命周期健康至关重要

“某些成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可能早在胚胎发育期就已经启动。”


这种理论,有没有震惊到你?

1995年,“胎儿起源学说”的出现认为妊娠中晚期如胎儿营养不良,会引起其生长发育失调,从而导致成年期易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1世纪初,多哈理论在“胎儿起源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强调除遗传和后期生活方式外,人类在生命早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经历不利因素,组织和器官在结构与功能上会发生永久性或程序性改变,影响成年期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精神行为异常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


可见,生命早期的健康状况对于未来人类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而据孙锟教授介绍,胚胎(胎儿)发育是遗传信息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编程”过程,其“宫内起源学说”就是指孕期营养改变,特定发育时期环境、药物、感染以及其他应激因素的暴露,都可能通过表观遗传,导致子代组织结构及功能改变,从而影响全生命周期健康,甚至产生多代效应。


也因此,孙锟教授认为,“关注胚胎早期,直接关系到儿童期,甚至是生命远期的健康结局。”


基于此,孙锟教授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了宫内儿科学的概念,提出了起点前移,提出了要与产科医学交叉融合,共同发展,才能真正保障人们的生育意愿。


02

宫内儿科学,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石

孙锟教授表示,“宫内儿科学会带给孕期家庭以希望、惊喜和奇迹。”


那何谓宫内儿科学?


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提出“Fetus as a patient”这一全新理念,第一次把胎儿当作病人来看待,旨在对产前明确诊断的某些先天异常疾病进行宫内干预,改变其自然疾病史,提高患儿出生后的存活率,这也意味着胎儿医学时代的来临。胎儿医学强调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进行宫内诊断与干预,也强调疾病的预测和预防,但缺乏从胚胎期到子代远期健康的序贯性关注。


鉴于胎儿健康对儿童甚至成人健康的重要影响,孙锟教授团队在2021年于Lancet全球健康子刊杂志中首次提出“宫内儿科学”的概念,以发育源性疾病防治为目的,研究从受精卵开始序贯至儿童青少年乃至全生命周期的疾病早期预防、筛查、诊断及治疗的一门学科。


宫内儿科学,进一步将胎儿宫内诊疗和儿童健康的全生命周期序贯性管理进行了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强调儿童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的全过程和一致性。


孙锟教授特别提到,2018年8月18日,新华医院的产科、儿科团队在国内完成了一例子宫内胎儿严重心脏病的治疗,改变了这个孩子出生即死亡的命运。


“我们是在孕30周的时候做的手术,等孕40周足月分娩后,我们竟然没有在他的身上找到宫内治疗时留下的针眼,子宫给了他神奇的愈合能力。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宫内儿科学的意义。”孙锟教授感慨道。

除此之外,新华医院的宫内儿科疾病诊治中心还会定期会开展多学科门诊诊疗,把产科、儿科、影像、遗传学等一系列专家聚集在一起,提供给大家较为权威的判断和诊疗方案。同时,将宫内心脏诊疗模式推广应用于其他儿科亚专科,目前已经完成了2000例从宫内到围生期序贯治疗的孩子,胎儿期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获得了很大突破;先天性食道闭锁的治愈率达到了96.8%,先天性隔疝的总体生存率也达到73%。


“正因为如此,我们希望更多的产科医生、产科超声医生,以及广大的孕期家庭,要对中国的儿科医生常怀希望与信心。如果孩子存在可能的异样,不要快速否定,而是找宫内儿科学的医生们来看一看。”


03

关口前移,提高孕期胎儿出生缺陷防治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产科医生、产科超声医生都能够了解儿科医学的发展。


孙锟教授提到,我国虽已初步建立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推广建立了三级预防措施来降低出生缺陷发病率,但值得警惕的是,由于网络建设缺少儿科医学的参与,部分地区出现对孕期诊断的误判及过度解读,某种程度上会增加不必要的医学流产情况的发生,打击育龄家庭的生育信心,影响出生人口数量。


“我在门诊中就发现有因为胎儿动脉导管未闭而来咨询的准妈妈,她们非常焦虑,因为当地产检医生告诉她这个孩子长大会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事实上,胎儿期的动脉导管未闭是个正常现象,这符合胎儿生长发展的规律。不仅如此,先天性心脏病的治愈率非常高。”


在基层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里,很多人的认知仍停留在既往的印象中。


因此,加强学科交叉,进一步提高对孕期胎儿出生缺陷的关注与干预的认知度和重视度迫在眉睫。

新华医院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新华医院就在国内率先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培训专科医师,促成了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医师团队的建立,其诊疗、研究等能力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可以说,80%以上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是可以治愈,像健康孩子一样长大、运动、读书、结婚、生子……”


除此之外,提高宫内儿科学的普及和发展,也是新华医院着重发展的方向。


据悉,新华医院目前已经初步建立宫内儿科学的学科体系,将关注点从受精卵开始,贯通至儿童生长发育的全周期,逐渐衍生形成以儿童各大脏器系统为基础的、宫内起源性疾病为焦点的宫内儿内科/外科/诊断学/影像学/病理学等。

孙锟教授最后表示,未来,新华医院会继续探索宫内基因诊断和治疗,宫内的介入治疗机器人,以及宫内儿科全体系平台建设。希望产科与儿科更好地合作,统一临床规范,开展更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推广培训,推动胎儿与宫内儿科医学体系专科人才的培养和教材体系建设,最终通过一系列地工作为积极的生育支持政策提供一些人的决策依据。


专家简介

孙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儿科心血管疾病病因学、影像学诊断、介入治疗及胎儿/婴幼儿先心病诊治等研究,创设宫内儿科学。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新华儿童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院院长,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儿科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教委小儿心血管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儿童遗传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6届亚太小儿心血管学会主席等学术任职。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系教材《小儿内科学》主编。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863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上海市教委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及科研创新计划等3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康复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迄今发表论文403篇,其中SCI收录80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Circulation、cell death & disease等杂志;获得专利11项。先后获得15项教学表彰/奖励,10项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阅读数: 4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