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浦浪花千尘雪, 东方明珠百度春。
2023年1月5日,第三届上海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高峰论坛暨2023新华全生命周期心血管健康论坛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医学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发育与再生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承办。多位院士领衔、海内外医学专家拨冗而至,齐聚沪城,共同赶赴一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

1月5日8点整,大会开幕式正式拉开帷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郑忠民副院长担任主持人,在线下以及线上出席本次大会开幕式的领导嘉宾有:
·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教授
大师齐聚,共话学科未来
唐国瑶:打造心血管学术新高地,为建设创新杨浦贡献力量

唐国瑶书记首先代表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进行重要讲话。唐国瑶书记特别强调,我国心血管病的负担日渐加重,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依托多学科的优势,整合了本院儿童以及成人心血管领域的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和带动了相关领域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在前两届新华心脏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新华医院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继续深耕心血管发育与心血管修复再生两大方向,打造了心血管领域的学术人才培养新高地。
跨过60余载的风雨兼程,在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时刻,新华医院将实施新一轮的学科建设规划,以心血管发育再生医学研究所为主要基石,进一步的推动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相互促进,为建设创新杨浦、打造上海科创中心贡献重要力量。
葛均波: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助力健康中国203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为大会的顺利召开送来祝福。葛均波院士强调,上海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高峰论坛连续三年展示了心血管诊疗领域的创新发展,不断吐故纳新,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线下以及线上参会的的各位心血管同道,也共同见证了新华医院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的发展壮大。
孙锟教授开创性地提出宫内儿科学的概念,,研究从胚胎期受精卵开始序贯至儿童青少年乃至全生命周期的疾病早期预防、筛查诊断及治疗。新华医院也将儿童与成人心血管领域资源整合,建立全生命周期治疗,学科交叉,强强联合,共创新辉煌。在十四五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大背景下,面对新时代新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衷心的希望新华心血管疾病的高峰论坛能够继续做新思路、新转化、新方法的开拓者,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交流,为健康中国2030助力。
黄荷凤:推动妇儿学科与心血管学科深度合作

黄荷凤院士在开场致辞中提到了与孙锟院长以及新华医院在发育源性心血管疾病领域已经有了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希望通过本次大会的召开,通过对临床问题的提出与探索,解决心血管疾病现实难题。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慢性病之首。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30年中,全球30-79岁高血压成年人人数从6.5亿人增加到12.8亿人。如何防治?何时开始防治?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两大重要课题。全生命周期心血管健康理念的提出,是一项全新的理论和创举。黄荷凤院士表示,未来希望妇儿学科与心血管学科可以有更多深度的合作,从源头解决我国心血管疾病严峻的形势。
陈义汉: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医药器械研发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首要死因,也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人数达到3.3亿,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倡导预防,将心血管疾病预防重点放在零级预防、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层面,例如健康饮食、控制体重、积极运动、管理血压、控制血脂和控制血糖等等。
近半个世纪以来,心脏病学领域的新的理念、新的药物、新的技术、新的器械层出不穷,大大改变了人类的心血管健康状态。但是我国心脏病学的原始创新仍然任重而道远。陈义汉院士呼吁大家要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器械研发、关键干预靶点的挖掘、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始终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杨宝峰:打开国际化视野,开启激扬思想的学术对话

杨宝峰院士在致辞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居民疾病谱发生了重要变化。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所有疾病中最高的,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给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
今天的大会邀请了国内外众多权威心血管大咖进行授课,分享学术新见解。相信各领域顶级专家高屋建瓴的学术观点和国际化视野,将开启一场激扬思想的学术对话,推动心脑血管疾病诊疗以及再生医学向前发展。
张伯礼:从更高层次解读心血管健康,惠及广大患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在致辞中提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的加快,以及广大群众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由此造成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也不断的攀升。
新华医院在儿童先心病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从上世纪80年代起,新华医院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儿童先心病的诊治,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培训专科医师,促成了中国先心病医师团队的建立。为了加强我国心血管学科的临床医师的学术交流,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承办的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高峰论坛正式召开。
本次大会孙锟院长提出全生命周期管理应从受精卵开始,从更高层次的解读医疗与健康,“我想这种理念一定会推动我国心血管诊治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惠及广大的患者,为全国人民的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马长生:通过高规模、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引领心血管疾病防治

马长生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了衷心的祝贺。马长生教授表示,在孙锟院长的带领下,在陈丰原教授、张力教授的努力下,新华医院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也是心血管人才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期待通过上海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高峰论坛这样特色会议的的成功举办,引领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与诊治。
Joseph Hill:深化全球合作,共筑心血管健康未来

Joseph Hill教授首先感谢新华医院心血管发育与再生研究所组织了这场大会,这为让来自全世界的心血管学者提供了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感谢组织方周密的安排。
Joseph Hill教授充分肯定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的主题,相信上海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论坛会越办越好。与此同时,Joseph Hill教授提到,心血管疾病在不同地域呈现出异质性,明确其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全球心血管健康问题。这将在后面的主旨发言中与大家详细探讨。
最后,衷心希望中美乃至全球心血管医生、学者加深合作,共同为人类心血管健康做出贡献。相信疫情终将过去,期待未来与各位同道一起线下见面,探讨交流。
孙锟:秉承全面性、国际性、创新性特点,搭建思维碰撞的平台

孙锟院长作为大会主席在致辞中说道,依据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到2030年,要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责任。上海新华医院是上海市三级医院中唯一一所同时拥有围产和完整儿科亚专业的综合医院。新华人历经60余年励精图治,打造出了儿科与成人学科门类齐全的学科格局。
在前两届的新华论坛新浪论坛当中成功举办的基础上面,本次大会继续秉承全面性、国际性、创新性的特点,以更丰富精彩的形式来展现国际心血管病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进展。血管重塑与功能调控、心脏损伤修复、心脏重构和心力衰竭、代谢、免疫炎症、衰老与心血管疾病等领域设置多个基础与转化研究专题版块,同时围绕心血管的防治,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心血管疾病管理与展望等设置了多个临床专题的板块。
“我们希望本次大会能够为参会的心血管医生提供一个取长补短、融合创新的机会,在不同类型思维的碰撞当中全面提升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患者。”
范先群:面对新时代,全力建设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

范先群院士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表示,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团结奋斗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迎来了建院70周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81项,连续13年保持全国医学院校第一。
当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在全力建设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们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救治和康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是我国著名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在儿科领域,尤其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方面具有优势的学科。近年来,新华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18年心血管发育再生医学研究所成立后,深入的开展了心血管病学科临床和基础的重大课题的研究。2022年新华医院的心血管学科获批教育部工程中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医疗服务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在随后的主旨发言环节,陈义汉院士、韩雅玲院士、黄荷凤院士、董尔丹院士、张运院士、吴以岭院士、杨宝峰院士等国内权威专家分别从中国到世界再到未来的前瞻视野,带来了让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的学术演讲。《Circulation》杂志主编Joseph Hill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列根和妇女医院Peter Libby教授、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心脏和血管研究所主任Samir Kapadia教授、斯坦福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Alan Yeung教授等国际顶尖心血管领域专家做学术报告,继续为广大心血管同道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和展示舞台。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在新时代、新征程、新健康的大背景下,第三届上海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高峰论坛暨2023新华全生命周期心血管健康论坛的胜利召开,以实际行动推动上海乃至全国心血管学科的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