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尹春琳主任带领的心血管内科团队,在阜外医院吴永健主任团队的指导和宣武医院各科室部门全力配合下,首次使用杰成医疗(健适医疗成员企业)的经血管介入生物主动脉瓣膜系统成功为两位高危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

宣武医院瓣膜团队合影
健适杰成新一代经血管介入生物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研究在宣武医院院领导和医务处、医工处等职能部门领导的鼎力支持下,由心内科尹春琳主任带领、吴永健主任指导,王宇彬、高敬、夏经钢主任医师、谭静、桑城副主任医师、武德崴和陈阳博士等组成的心内科团队、王天龙主任带领的麻醉科团队、放射影像科杜翔颖主任等对患者进行了严格充分的术前心脏及多学科系统评估讨论,制定手术预案和围术期综合管理方案,介入导管室王珊护士长统筹协调,麻醉科王天龙主任、赵磊副主任、手术室刘婷护士长亲自坐镇,心内科病房和超声及重症监护室、麻醉手术室、导管室、放射影像科等多学科学组精英团队协同配合下,成功完成了两位患者的救治,成功完成宣武医院首次入组。
两例手术顺利完成,且均未使用球囊预扩、临时起搏、球囊后扩等措施,在主动脉瓣纯反流患者中取得了极好的临床效果,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质量,完美体现了杰成经股主动脉瓣膜的短支架结合定位件的设计优势。
随着未来该系统在临床更广泛的应用,将为本土众多主动脉瓣膜病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多元化临床选择。
病例一
▼▼▼
患者基本情况
男性,72岁,主诉因“间断心慌7月余,加重2月余”入院。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平均压差5.9mmHg,主动脉前向血流1.64m/s;升主动脉直径35mm,主动脉瓣环直径23mm,左房前后径45mm,二尖瓣微量返流。左室射血分数(58.5%)。
临床诊断:主动脉瓣返流(重度)、心房扩大、三尖瓣反流(轻度)、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功能II级(NYHA分级)。
术前动脉CT评估:
1.患者主动脉瓣三叶式,瓣叶基本等大,瓣叶增厚(2.1-2.8mm),未见明显钙化。
2.患者主动脉瓣环周长折算直径约24.4mm。
3.患者双侧冠脉开口高度可。
4.患者术中建议造影角度LAO:6°,CAU:16°。
5.主动脉走形稍有弯曲,双侧髂外动脉稍迂曲。

瓣环:24.4mm

瓣上2mm:23.9mm

瓣上4mm: 23.6mm

瓣上6mm:24.2mm

Valsava 大小

投影高度

窦管交界:29.9mm

LVOT:26.5mm

升主动脉大小:35.2mm

右冠高度:14.5mm

左冠高度:12.2mm

主动脉-心室角度

右窦居中位:LAO:6° CAU:16°

主动脉瓣环夹角:58°

血管三维重建
手术策略
患者为老年男性,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术前CT提示主动脉瓣瓣环直径24.4mm,选择杰成28mm瓣膜,患者为单纯反流患者,无需球囊预扩张,术中建立轨道后实现定位件的正确入窦,精准释放瓣膜,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球囊后扩张,主动脉返流患者,一旦纠正后,其血压可能会上升明显,术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
手术过程和结果
定位件顺利入窦:
瓣膜仓进入位置:
术后DSA:
术前术后超声:


病例二
▼▼▼
患者基本情况
73岁,因“间断胸闷、气短6年,胸痛2月”入院,既往冠脉造影提升三支病变,曾有2次PCI手术病史,近2月来多次因胸部不适就诊。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平均压差7.66mmHg,主动脉前向血流峰流速:1.98m/s;重度主动脉瓣返流;中度二尖瓣返流;双房增大;三尖瓣少量返流;左室收缩功能下降(EF40%) 。
临床诊断: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反流(重度),心功能III级(NYHA分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CI术后,高血压2级极高危,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术前CT评估:
1.患者主动脉瓣三叶式,瓣叶基本等大,瓣叶不厚,右冠瓣叶游离缘轻微钙化点。
2.患者主动脉瓣环周长折算直径约27.1mm。
3.患者双侧冠脉开口高度可。
4.患者术中建议造影角度LAO:7°,CAU:16°(其它参考角度如下图)。
5.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轻微钙化,左侧髂总动脉迂曲,管径稍宽;右侧髂总动脉局部似有夹层,管壁增厚。
6.室间隔膜部显示不清,误差较大。

瓣环:27.1mm

瓣上2mm:26.2mm

瓣上4mm: 27.0mm

瓣上6mm:26.6mm

窦管交界:34.4mm

LVOT:29.2mm

升主动脉大小:38.6mm

左冠高度:11.1mm

右冠高度:24.3mm

右窦居中位:LAO7° CAU:16°

主动脉瓣环夹角:59°

血管三维重建
手术策略
该例患者为73岁老人,既往病史有多次PCI病史,近期曾多次因心衰发作住院,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外科开胸手术风险极高,术前CT提示主动脉瓣环周长折算直径约27.1mm,计划采用28mm的杰成主动脉瓣膜,术中需确保定位件置于窦底,精准释放,因患者心功能储备差,使用杰成瓣膜可尽可能简化流程,缩短手术时间,术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
手术过程和结果
瓣膜仓进入位置:
术后DSA:
手术前后超声对比:


术前与术后超声短轴对比
专家点评
健适杰成独创的定位件设计优秀。一方面,狭窄和反流的双适应症可以为更多主动脉瓣患者带来微创的机会,在延续过去的J-Valve优势基础上拓展到经血管入路,在微创的基础上进一步微创。另一方面,今日手术两例患者均未使用球囊预扩、临时起搏、球囊后扩等措施,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TAVR流程,也符合TAVR手术未来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普及TAVR技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这将会给中国结构心脏病带来新的光明。
——吴永健教授点评
J-Valve的定位件和瓣周锚定设计增加了瓣膜的锚定能力,为单纯主动脉瓣返流且无瓣膜钙化的患者提供了最佳手术方案,进一步降低了高龄高危患者的手术风险。
——王宇彬教授点评
新一代经血管介入生物主动脉瓣系统
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杰成医疗瓣膜产品,获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除已上市的J-Valve经心尖介入生物主动脉瓣置换系统以外,新一代经血管系统已在各大心血管中心逐步开展临床研究。
J-Valve经心尖介入生物主动脉瓣置换系统是全球首款获官方批准可有效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和狭窄双适应症的TAVR系统。该系统具有自主定位装置,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应用原生辦叶配合短支架设计,大幅度降低辦周漏及Ⅲ°传导阻滞发生率,起搏器植入率的五年临床随访结果仅7.4%。它是我国经首个批量逆向输出欧美地区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此次尹春琳教授团队手术应用的杰成经血管介入瓣膜,在延续了上一代J-Valve系统优势的基础上,采用经股动脉(经血管)入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入路选择,同时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病人恢复更快等优点,将给更多的主动脉瓣狭窄及重度反流患者带来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