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协同心脏超声科、麻醉科、心内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魏来教授,超声诊断科李伟老师的指导下,在双拥路院区外科手术室成功完成广西省内首例经心尖导管缘对缘二尖瓣夹合手术。
据心胸外科郑宝石教授介绍,近年来针对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使用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改善心功能,本次手术在单纯超声指导下完成,导管操作时间15分钟左右,患者二尖瓣反流降到轻微,术后3小时即拔除气管插管,第二日即转回病房,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病例基本情况
患者:女性,54岁,身高150cm,体重100kg。
主诉:以往行抗心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反复住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尽管患者心率恢复窦性,但是术前二尖瓣反流从轻度增加到重度,需要反复住院。更为棘手的是,经内科药物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改善,仍反复出现胸闷气促。
术前诊断: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
1、全心增大,以左房室为著+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
2、肺动脉高压可能(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98mmHg)。
3、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收缩功能测定在正常范围。
心超数据
【二尖瓣相关参数】二尖瓣重度反流(Carpentier I型);
AFMR5+,A2:2.37cm;P2:1.27cm,MVOA:4.5cm²,VC:1.98cm×0.8cm,后叶拴系47°,Tenting height:8mm。
手术过程
术前心超显示大量二尖瓣反流(反流宽度接近2cm)
X-plane及3D模式外科视角下,跨瓣器顺利跨瓣,ValveClamp夹合器上下夹定位及夹合


夹合后3D左房观,反流减少至轻微
难点分析
该患者全心增大为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目前国内外专家对该类型患者的TEER治疗效果存在着争论。由于该类患者瓣膜之间对合高度常常较小,全世界这类患者TEER手术经验较缺乏,且即使能行TEER也常需要多个夹子。ValveClamp相对其他类型夹子,无论是夹合深度还是夹合范围都更大,能产生更强的瓣叶对合。本例患者使用一个夹子,即产生很好的治疗效果,即使术前反流宽度接近20mm,仅采用一个夹子,术后反流降低为轻微。导管操作仅15分钟,一次夹合即到位,无需调整,显示器械操作便利性。
术中剪影


背景介绍
目前我国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超过1千万,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尽管接受了规范的抗心衰治疗,仍存在严重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心衰症状仍存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经导管的二尖瓣夹合手术可以降低患者的近中期死亡,二尖瓣夹合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小切口经心尖入路二尖瓣夹合手术,创伤小,避免体外循环及放射线损伤,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在单纯超声引导下就可以完成,是目前针对此类疾病的前沿治疗方法。
医院介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34年,是广西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广西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疗保健的中心。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全国爱婴医院,是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主席单位、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在郑宝石教授带领下,从2017年开始,联合心内科、超声科、麻醉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组建的多学科心脏瓣膜介入团队,率先在广西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经心尖TAVR),开启了广西心脏瓣膜治疗的全新时代,并在近几年陆续开展经导管肺动脉瓣介入术,经导管二尖瓣成形术,不断适应瓣膜外科发展的挑战,并为众多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治疗带来“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