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2023丨李妍团队:路遥知马力——功能性二尖瓣反流TEER对比药物治疗:COAPT研究5年随访结果

马文帅 李妍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背景介绍


心衰合并左心室扩张的患者往往因乳头肌和腱索的错位、瓣叶对合不佳导致二尖瓣返流。这种继发性(功能性)二尖瓣返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 FMR)加重了容量超负荷,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心衰住院率升高、生存时间缩短。药物治疗和心脏再同步治疗可缓解此类症状,改善左心功能,部分患者可改善二尖瓣返流程度。然而纠正继发性二尖瓣返流能否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尚不明确。针对FMR的外科治疗如外科修复或置换二尖瓣均未能够降低FMR相关住院率或死亡率,且外科手术本身也存在并发症风险。因此大部分心衰合并二尖瓣返流患者主要选择保守治疗。

经导管瓣膜缘对缘修复(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repair, TEER)为减轻FMR提供了新选择。在EVEREST II中,使用MitraClip进行手术与外科修复相比更安全,但降低返流程度的有效性不如外科。值得注意的是,在亚组分析中, FMR亚组TEER与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结局事件发生率相似,提示FMR患者可能是二尖瓣TEER相对理想的目标人群。基于此,Stone GW. 等设计并开展了COAPT研究,旨在评价TEER治疗用药无法控制症状的心衰合并FMR患者相对于指南指导下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于2018年12月13日发表在NEJM杂志,在为期两年的随访中,TEER组在随访期间心衰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较药物组更低,且安全性良好。本次ACC大会上COAPT研究小组报道了该研究跟进随访5年的结果。

研究结果


COAPT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纳入了LVEF 20%- 50%且LVESD≤70mm、超声下中重度(3+级)或重度(4+级)继发性二尖瓣返流,指南指导的药物及心脏再同步治疗下仍为NYHA 心功能分级 II-IVa 级(非卧床)患者,剔除了ACC/AHA定义的D期心衰、血流动力学障碍或休克患者、需要血运重建的冠心病、长期家庭吸氧的COPD患者等。研究主要有效性终点为5年随访期心衰再住院,安全性终点为器械相关事件、与器械并发症无关的心衰进展。其他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和初次再住院组成的复合终点等。在研究最初纳入的302例TEER组患者和312例药物治疗组患者中,本次5年随访中,分别有270例和264例患者被随访到(图1),患者基线信息情况见图2。

图1. 研究流程图

图2. 基线信息表

在主要有效性终点方面,器械组5年随访心衰再入院率为33.1%/年,药物组为57.2%/年,风险比(hazard ratio, HR)为0.53(图3)。在主要安全性终点方面,5年随访时器械组总体安全性事件为10.8%,但其中器械相关事件发生率与术后30天相比并未增加,安全性事件发生率在5年间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与器械并发症无关的心衰进展(图4)。

图3. 主要有效性终点:5年随访期心衰再住院率

图4. 主要安全性终点

在死亡与初次心衰再住院组成的复合终点中,器械组5年发生率为73.6%,药物组为91.5%,HR为0.53%(图5)。器械组在复合终点中的优势在不同人口学特征、心功能、反流严重程度的患者亚组中保持稳健(图6)。

图5. 死亡和初次心衰再住院组成的复合终点

图6. 复合终点亚组分析

在Landmark分析中,两组患者心衰再住院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术后3年内,而第4-5年期间两组患者再住院率无差异(图7)。死亡率分析也提示器械组生存改善主要集中于术后2年内(图8)。为分析这一情况是否由研究过程中的治疗交所致(方案规定药物组随访满2年后可转行TEER治疗),研究进一步分析了TEER治疗、药物治疗、药物组转行TEER治疗患者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情况,发现TEER组与药物组转行TEER患者结局事件发生率相似,均明显低于药物组(图9-10)。

图7. 心衰再住院率Landmark分析

图8. 死亡率Landmark分析

图9. TEER治疗、药物治疗、药物组转行TEER治疗患者心衰再住院率比较

图10. TEER治疗、药物治疗、药物组转行TEER治疗患者死亡率比较

专家点评


马文帅主治医师:COAPT研究5年随访结果显示,对于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下仍有症状的心衰合并严重FMR患者而言,TEER手术能够安全而有效地降低患者心衰再住院率并改善生存。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无法进行盲法设计、研究结果来源于第一代MitraClip、研究人群不包括病情和反流程度较轻的患者。结合COAPT研究最初于2018年发表的2年随访结果对照来看,TEER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势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基本稳定,不同人口学特征、心功能、和反流程度亚组患者的获益也保持稳健。值得一提的是,在5年随访结果中死亡和心衰再住院的HR相比于术后2年略有降低,Landmark分析表明其主要原因应在于部分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2年后转行TEER,而这部分患者与TEER组患者结局相仿。遗憾的是药物组半数患者还未达到方案规定可转做TEER的2年随访期时即已死亡。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符合条件的患者中,TEER手术应尽早进行。

李妍教授:此次ACC大会上STS/ACC TVT真实世界研究为二尖瓣TEER在DMR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循证证据,而COAPT研究5年随访数据则证明了TEER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FMR患者也是理想之选。TEER作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在今年ACC结构领域捷报频传,为后续加快推进适用人群范围和真实世界应用的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铺垫。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COAPT研究5年随访中,TEER组患者死亡或心衰再住院率的复合终点,尽管较药物治疗组显著下降,但仍有73.6%,安全性分析也提示与器械并发症无关的心衰进展是导致TEER治疗长期随访安全事件增加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都提示我们,在应用TEER治疗的同时仍应当进一步关注如何尽可能改善左室功能障碍,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远期临床结局。

专家简介

李妍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全军优秀人才岗位津贴,荣获空军高科技人才资助。全军心血管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委,陕西省心血管分会常委。美国心脏学会fellow(FACC)、欧洲心脏学会fellow(FESC)、美国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学会fellow(FSCAI)。长期从事结构性心脏病、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经验丰富。获得全球ADR技术带教导师、左心耳封堵术带教导师,TAVR独立术者称号。开展多项临床新技术,荣获中华医学会首届中青年菁英奖(临床技术创新类)。主持国科金面上课题5项,军队及省部级课题及各类课题10余项,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2篇,最高影响因子14.739。荣获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荣获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马文帅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心内科主治医师,心血管内科在职博士研究生,擅长危重冠心病介入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二尖瓣钳夹术及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心血管内科ECMO组长,承担省课题一项,参与多项国科金,在国内外发表多篇SCI文章。

阅读数: 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