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来,巴蜀一家亲。
黄岚
陆军军医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

“考虑到会议质量和延续性,此次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将两届合并召开,重庆和成都两地心血管同仁携手并进,相信学术氛围和内容会更加厚重,进而成为通力合作的典范。”会议召开前夕,大会主席、会议的发起者之一,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新桥医院)黄岚教授在接受严道医声网专访时这样说道。
合二为一,发挥“1+1>2”的作用
在成都和重庆两地交替进行,一直是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一直以来的惯例,但由于疫情原因,去年本应在成都召开的第十六届会议没有成行。
此次中西部心血管学术会议,迎来了发展历程中的首次合并——将第十六届和第十七届会议合并召开。
“合并,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历史延续性和会议质量。”
黄岚教授详细解释了“两届合一”背后的原因。
“一个会议从历史考究是需要连续的,其中断了一届,对会议的历史延续性会有一定影响。”
黄岚教授表示,会议需要有延续性,而且学术领域中新思想、新成果、新技术的产生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如果短时间内举办两届会议,势必会影响会议质量和学术内容的展示。
如何在保障会议水平的基础上,延续性地把会议办下去?是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相关主委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经过和华西医院商讨,我们决定把两届并在一起召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黄岚教授提到,虽然两届会议合并举行对于会议整体内容设置没有产生大的影响,但在会议整体筹备上,还是面临了一定的挑战,特别是人员的增加,让整体会议的组织协调更有难度。让人高兴的是,两家中心的目的是一样的,大家相向而行,沟通顺畅,把所有影响降到最低,齐心协力保证会议的顺利举行。
黄岚教授还特别提到,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讲,“两届合一”也与党中央号召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意图不谋而合。这种合并,可以说是重庆和成都两地心血管同仁通力合作的典范,也为后续很多会议树立了模板,对于如何应对特殊情况,如何在短时间内把更多、更厚重的内容传达给大家,如何组织协调都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众所周知,“面向基层,普及提高”,既注重心血管介入知识的普及,又关注心血管疾病从基层到临床前沿知识和技术的交流,是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独有的风格。
此次“两届合一”的会议也不例外。
“此次会议以线下为主,无论是操作技术、临床问题以及前沿性领域都会有更深入广泛的交流,同时,也对接了ACC等国际会议,所以它既是一个面向基层的会议,也是一个聚焦前沿的会议。”黄岚教授介绍到。
相信,重庆和成都两个高水平团队的强强联合,必将迸发出“1+1>2”的叠加、倍增作用。
拿好“接力棒”,做好“传承人”

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的前身是由南方冠脉介入专家组成员发起的培训学习班,主要发起人是已故的心血管知名专家朱国英教授。当时会议的切入点是南方和北方心血管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北方远远优于南方,所以朱国英教授带领以贾国良教授、黄德嘉教授、黄岚教授、陈纪言教授等南方冠脉介入专家组的成员,走遍了南方的各大城市和各个区县,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广心血管介入知识。
“随着推广的深入,我们发现仅仅推广基础操作技能,已经满足不了南方心血管临床医生们的需求,提高临床技能和临床水平,以及传递更加前沿的心血管技术势在必行。”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呱呱坠地,“面向基层,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服务患者”的办会宗旨,也由此定调。
“这是朱国英教授等老一辈心血管专家的心血,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要继承的一心为了患者健康的医者精神,我们要接过老一辈专家的接力棒,并把它发扬光大!”
黄岚教授深深懂得,不忘本来,才能开拓未来。
17年来,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贾国良教授、黄德嘉教授、黄岚教授、陈纪言教授等专家的带领下,从技术普及、临床技能提高,到前沿知识的掌握,再到更深层次上的创新成果和思维的交流,历经了数个发展阶段,对于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时俱进,一路进阶向上
黄岚教授最后表示,“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是大家期盼已久的传统会议,我对于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有充分的信心,因为人员更广、知识面更全、内容更厚重,相信通过此次会议的交流,大家一定会收获满满。”

扫码收藏会议微官网,了解最新会议信息
专家简介
黄岚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新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