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明 李妍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研究背景
研究结果

图1. 研究流程图

图2. 研究随访3年期内两组患者LDL-C水平变化情况

图3. 目标值组中他汀类药物强度的变化

图4. 主要终点:MACCE事件率

图5. MACCE事件各组成事件发生率

图6. 次要研究终点

图7
专家点评
张明明副教授:LODESTAR研究是首个比较他汀剂量的目标值治疗和大剂量冲击3年随访结果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冠心病患者中,对于3年的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方面,从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开始并逐步滴定剂量,直至使LDL-C降至50至70mg / dL之间的目标值方案不劣于高强度他汀类药物起始治疗方案,而新发糖尿病和肝肾功能损伤则明显低于高强度治疗。这一结果提示目标值治疗方案能够在保障有效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带来安全性方面的获益。本研究的亮点在于大样本量和相对较长的随访期,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支撑。但该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目标值组LDL-C控制情况并不理想,仅60%患者达到目标,研究者认为可能与他汀强度调整和其他药物联用的力度不够有关。
李妍教授:“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也逐渐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理想。LODESTAR研究正是探索这一理想落地实际效果的尝试,并给出了目标值治疗不劣于高强度治疗的答案。事实上,尽管目前ACC/AHA指南的态度仍然倾向于高强度治疗,ESC指南则已经对目标值治疗作出了LDL-C应控制在55mg/dL以下的明确推荐。然而,LODESTAR研究也反应了一些实际问题。“量体裁衣”以何为尺?目标值的确定尤为重要,LODESTAR研究并未沿用ESC指南,而是选取了50-70mg/dL,这可能会影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仅60%患者达到目标值,也提示了个体化治疗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从这些层面看,他汀用药的个体化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专家简介
李妍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全军优秀人才岗位津贴,荣获空军高科技人才资助。全军心血管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委,陕西省心血管分会常委。美国心脏学会fellow(FACC)、欧洲心脏学会fellow(FESC)、美国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学会fellow(FSCAI)。长期从事结构性心脏病、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经验丰富。获得全球ADR技术带教导师、左心耳封堵术带教导师,TAVR独立术者称号。开展多项临床新技术,荣获中华医学会首届中青年菁英奖(临床技术创新类)。主持国科金面上课题5项,军队及省部级课题及各类课题10余项,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2篇,最高影响因子14.739。荣获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荣获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张明明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前沿医学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生导师。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等。陕西省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入选陕西省科技部专家库。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衰,高血压病,心律失常起搏器治疗及先心病的诊治。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科金青年项目、陕西省项目、空军军医大学雏鹰计划等8项。相关研究成果在Redox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Diabetologia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四十余篇。副主编专著2部,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