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远航 杰瓣同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经心尖TAVR手术交流会圆满举办

3月22日,“‘杨’帆远航 杰瓣同行 -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经心尖TAVR手术交流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启了一堂“干货满满”的心尖必修课。

杨剑教授现场介绍参会嘉宾

本次会议邀请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剑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金成教授,健适医疗科技集团张极博士担任特邀嘉宾并发表致辞;广东省人民医院刘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尚小珂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谢涌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海波教授共同担任主持嘉宾;张极博士,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陈敏教授、李兰兰教授、孟欣教授、杨剑教授、刘洋教授分别在会上带来精彩主题分享及手术演示。

本次会议线下会场

嘉宾致辞

与时俱进,研经心尖TAVR新技共成长

刘金成教授:携手共进,共促TAVR蓬勃发展

刘金成教授首先对莅临此次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回顾了我国瓣膜介入事业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2000年左右,瓣膜介入在我国起步,起初外科医生大都持保守怀疑的态度,但随着该领域不断发展,外科医生逐渐认识并认可这一治疗方式所带来的优势。现阶段,我国在手术技术、产品研发、手术种类等方面发展迅速,微创瓣膜介入手术是引领心脏外科继续向前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心脏外科在本世纪的重大技术突破。希望大家能够广泛交流,携手共进,共同促进TAVR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张极博士:坚持探索,以创新促赋能技术应用

张极博士对各位专家在引领心脏外科走向介入微创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示感谢。他说道,目前经心尖入路的J-Valve人工主动脉瓣膜在治疗主动瓣疾病方面发挥出显著特色,同时,经心尖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不仅是对于主动脉瓣疾病,在未来很有可能对二尖瓣疾病的治疗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健适杰成在坚守阵地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研发出更具特色的产品,紧贴临床需求,为广大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

交流中解惑

理论到应用,全面认识经心尖TAVR

本次会议学术讲课环节,邀请张极博士、陈敏教授、李兰兰教授、孟欣教授、杨剑教授围绕经心尖TAVR器械操作、手术策略制定、团队建设等方面带来专题分享。

张极博士:J-Valve介绍及操作分享

张极博士介绍了J-Valve设计特点和操作步骤,对器械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给出了可行性建议。如在荷包中心行心尖穿刺后,沿穿刺针置入导丝,使其经主动脉瓣至升主动脉,此时使用的导丝不宜过长,如果长度过长,在穿行时会导致导丝弯曲,有可能触碰到左心室内的腱索结构;而在放入单弯导管,换用长导丝时,导丝在主动脉中的穿行深度不宜过深,深度到达膈肌平面下即可。此外,张极博士还根据自身经验,就止血技巧、瓣膜释放位置等给出参考性意见。

陈敏教授:TAVR的麻醉管理

陈敏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相关疾病的麻醉工作,有着极其丰富的麻醉经验。她在会场分享了麻醉的种类及选择、麻醉选择的因素、麻醉药物、术后镇痛方式等内容。陈敏教授表示,随着诊疗技术与临床需求不断变化,麻醉管理要适应微创操作,了解现行的技术,并且始终为急性或灾难性并发症做准备。

李兰兰教授:3D打印指导TAVR手术的精准和个性化治疗

李兰兰教授结合病例和国内外前沿研究,形象地展现了3D打印指导TAVR的优势。她表示,3D打印可以还原解剖结构,通过展示模型,也有助于患者更加清晰明了地了解情况,医生还可以提前进行手术模拟,做好并发症预案,此外还可以应用于TAVR教学,有利于缩短学习曲线等优势。

孟欣教授:超声在经心尖TAVR全程管理中的应用

孟欣教授分享了超声在经心尖TAVR全程管理中的应用。她指出,超声在术前评估,如主动脉根部、左室流出道、左室大小和功能等方面;术中监测,如即刻评估人工瓣膜形态、瓣架位置、流速、压差等方面;以及及术后评估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杨剑教授:从一到千——西京心外TAVR团队建设经验分享

杨剑教授介绍道,西京医院心外科在众多专家前辈带领下砥砺前行,经过多年沉淀发展,在多项领域收获果实累累。随着疾病发展形势不断变化,临床需求多样化,西京心外TAVR团队应时而生,目前已开展千例不同种类的TAVR手术,熟练掌握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四个瓣膜全瓣位的治疗;推动了科室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介入治疗的发展;未来,团队将继续坚持多学科合作,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努力造福更多患者。

实战见真章

手术示教复盘,加深经心尖TAVR体会

临床操作,唯有实战方能见真章。本次会议上,杨剑教授、刘洋教授与团队带来了两例各具特点的经心尖TAVR手术演示,围绕手术策略、操作技巧等内容实时与全体参会专家展开互动。

病例一: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该患者的主动脉右冠瓣严重脱垂,主动脉瓣下大量反流,二尖瓣少量反流,EF值42%,心功能较差,左室扩大。

团队进行心尖切口4-5cm,缝心尖双荷包(推荐六边形荷包),于荷包正中心行心尖穿刺,沿穿刺针置入泥鳅导丝至升主动脉,植入6F动脉鞘管,再沿导丝置入单弯导管,更换长导丝,将导丝经主动脉弓至降主动脉远端至肾动脉平面,移除单弯导管,植入器进入,造影保证三个定位件分别落入主动脉瓣窦后,释放瓣膜,撤出植入器。

病例二:Type Ⅰ型二叶瓣关闭不全伴狭窄

该患者主动脉瓣多发钙化伴重度关闭不全并轻度狭窄,主动脉瓣大量反流,二尖瓣少量反流,主动脉左右瓣叶嵴部融合伴有钙化,升主动脉壁较薄,扩张明显,大血管走形迂曲。

由于该患者的主动脉左右瓣叶有嵴部融合,因此在释放瓣膜时有挑战,且该患者外周血管走行迂曲,经心尖是一个很好的入路选择。由于患者主动脉瓣轻度狭窄,在瓣膜释放后,又置入26mm球囊进行后扩,球囊扩张后,取得了优异的治疗效果。

复盘交流

两例极具教育意义的手术演示将会议的讨论氛围持续升温,如第一例在确定三个定位件是否分别落入冠脉窦遇到挑战,通过造影可以明显观察到其中两个定位件分别落入左冠状窦和无冠状窦,而难点在于判断第三个定位件是否落入右冠状窦,围绕以上内容,术者与参会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话题1

如何判断定位件完全落入主动脉窦内?如果有一个定位件没有落入窦内就释放了瓣膜后会有什么影响?

张极博士:如果首次造影后不容易判断三个定位件是否完全进窦,此时可以顺时针旋转植入器,再次观察定位件的变化。对于主动脉瓣狭窄及二叶瓣患者,则不需要三个定位件都落入瓣窦。

尚小珂教授:如果有两个定位件落入窦内,而第三个没有落入,在释放瓣膜后,瓣膜和主动脉根部的同轴性较好,此时瓣膜的稳定性应该较佳;如果同轴性并不好,则在释放瓣膜后,造影可能会发现存在瓣周漏问题。

话题2

经皮TAVR和经心尖TAVR如何选择?

尚小珂教授:具体选择何种入路方式,应综合患者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如果患者主动脉瓣反流,瓣环不大,升主动脉直径尺寸合适等,可选择经皮;如果病情较复杂,不能确定经皮放置瓣膜后的稳定性,那么经心尖更好。因为经心尖入路的J-Valve人工主动脉瓣膜有三个锚定的定位件,稳定性更好,此外也要考虑术者操作技术熟练度和经验;同时,手术团队也需在治疗中长期观察、分析图像,积累选择入路的经验。

张极博士:无论是主动脉瓣反流还是狭窄,经心尖入路的J-Valve人工主动脉瓣膜在TAVR中都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者可根据病情进行选择。

本次会议在全体参会专家的热烈讨论中逐渐接近尾声。杨剑教授和刘建教授在总结中都提到,随着临床需求不断变化,学科不断发展,各项新技术、新器械不断涌现,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是每一位术者所必须思考的。依托便利的多媒体平台,众多专家同道能够通过主题讲课、手术演示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会议不仅仅是观摩学习,更重要的是交流手术经验,分享掌握新技术器械的每一步操作细节。

好风凭借力,“杨”帆正当时。未来,西京心外TAVR团队还将持续发力,也期待与更多地区的TAVR团队携手并肩,共同推动TAVR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阅读数: 965
留言请输入昵称
发送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