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北部战区总医院王辉山教授、赵科研副主任医师团队应用J-Valve,一日内连续完成3例TAVR!
病史简介
患者为71岁男性,9年前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内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
心超见主动脉瓣平均压差43mmHg,流速4.5m/s,舒张期反流束9.8mm。
超声提示: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后9年;生物瓣狭窄(重度)伴关闭不全(重度);二尖瓣钙化并关闭不全(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高压;左室收缩功能减低;EF 48%。
入院诊断:
1.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后;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2.退行性瓣膜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3.心律失常;4.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5.胸腔积液
CT分析







手术策略
该患者为外科生物瓣术后,定位件如何卡进生物瓣凹槽是关键。拟选择瓣脚在前方的投照角度,确保一个定位件处于后方。根据18.5mm的瓣环内径,选择21mm瓣膜,视情况球囊扩张和扩开原有瓣架。
手术步骤
术前食道超声显示人工主动脉瓣开放受限并大量反流:

猪尾放置于无冠窦行根部造影:

定位件入窦:

调整定位件方向,确保其进入原有瓣架凹槽:

造影确认:

瓣膜释放,深度大概为50/50:

释放瓣膜后,复查根部造影确认位置和深度,瓣膜形态良好,双侧冠脉显影良好:

即刻行食道超声,瓣架展开完全,瓣叶启闭良好,深度合适,瓣周未见明显反流信号:

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心尖和闭合皮肤切口,手术完成。
病例二:高龄、重度狭窄且钙化较多
病史简介
患者为83岁女性,1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头晕症状,无胸痛,运动耐力稍受限,就诊于他院,行心脏彩超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此后症状间断发作,半年前上述症状较前有所加重,运动耐力受限较明显,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
CT分析








手术策略
该患者存在较多的团块状钙化团,定位件或不能进入窦底,但预计并不影响瓣膜释放。此外,钙化分布较均匀,无融合脊,预期球囊扩张效果好,拟20mm球囊预扩。根据23.1mm的瓣环径,选择21mm瓣膜+高位释放。
手术步骤
术前超声长轴和短轴切面可见主动脉瓣瓣叶开放受限:


根部造影,确定瓣环平面:

20mm球囊预扩,无漏,冠脉显影良好:

定位件入窦:

造影确认定位件均在对应窦内:

释放前造影确认位置:

瓣膜释放:

复查根部造影确认位置和深度,瓣膜形态良好:


即刻行食道超声,瓣架展开完全,瓣叶启闭良好,深度合适,微量瓣周漏,未进行球囊后扩:


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心尖和闭合皮肤切口,手术完成。
病例三:重度狭窄伴反流,Type 0型二叶瓣
病史简介
患者为70岁女性,1年前开始出现胸闷气短症状,运动耐力稍受限,就诊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超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此后症状间断发作。1月前因胸闷、气短,尿量减少1个月入院。
超声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主动脉瓣狭窄(重度)伴关闭不全(轻度),肺动脉高压,左室收缩功能减低,频发早搏;EF 38%;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
入院诊断:1.主动脉瓣狭窄(重度)伴关闭不全(重度);2.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3.2型糖尿病;4.肾炎。
CT分析









手术策略
该患者的主动脉根部结构存在异常,瓣叶瓣窦界限不清,似有窦瘤存在;为Type 0型二叶瓣,对植入深度要求较高。根据24.4mm的瓣环径和较大的瓣上结构,拟选择25mm瓣膜。使用23mm球囊预扩。
手术步骤
术前超声可见瓣叶增厚,明显钙化,交界粘连,开放受限:



根部造影,选择窦瘤居中体位将左右窦分开:

23mm球囊预扩,无漏,受窦瘤限制有些微腰征,冠脉显影良好:

定位件入窦,左窦未进窦:

再次调整后,左右定位件入窦。瓣膜件第一次下降,造影确认位置:

调整定位件,确认位置:

左右定位件均在窦内:

释放瓣膜:

最终根部造影,瓣膜位置及形态满意:

即刻行食道超声,瓣架展开完全,瓣叶启闭良好,深度合适,未见明显瓣周漏:


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心尖和闭合皮肤切口,手术完成。
本次手术中三例患者病情复杂,为手术带来多重风险和难度,王辉山、赵科研教授团队迎难而上,一日内完成三例挑战。术前团队根据患者各项评估,因症施治,制定了个性化手术策略,在J-Valve瓣膜助力下顺利完成手术,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此次手术的顺利完成,体现了团队日益精进的专业技艺和应对复杂病例的能力,未来,团队将继续勠力同心,为本地区广大患者带来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专家简介
王辉山
北部战区总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部战区总医院副院长兼心血管外科主任,全军及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房颤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胸心血管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会员。长期致力于复杂先心病外科、野战外科、心律失常外科及危重冠心病的临床救治和相关基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承担多项国家军队及省部级课题。
赵科研
北部战区总医院
医学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母儿围产期心脏病委员会常委,辽宁省细胞生物心血管外科委员。共发表论文20篇,SCI论文2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基金2项。参与全军十一五课题1项,省课题2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者获辽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荣立三等功1次,嘉奖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