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4月6日-7日,由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主办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新导管室开机仪式暨CTOCC中国行—结构心脏病及电生理进展研讨会”即将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举办。
作为此次活动的东道主,也是此次会议的执行主席、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刘学波教授接受了严道医声网的专访,提前“解锁”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新导管室,同时也分享了他基于CTOCC之上,对CTO-PCI技术发展的思考。

刘学波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我谨代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团队,诚挚邀请所有致力于心血管病诊疗的同道们,莅临指导上海同济医院心内科新导管室,参与CTOCC上海同济站活动。相互学习、合作进步,共同为我国心血管健康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刘学波
迎接新发展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新导管室
承载着同济百年医学品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立足上海,在新的时代,肩负起“与祖国同行,以医学济世”的历史使命,一次次攀登医学高峰。
刘学波教授表示,“新导管室的投入使用将为医院心内科医疗工作发展翻开崭新的一页。通过此次会议,也希望得到各位同道在经验上的指导,进一步提升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的医疗服务水平以及急危重症病患的救治水平,为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提供有力的保障。”
全面、丰富、详实
在实践中教学
据刘学波教授介绍,面对现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此次会议希望带给线上和线下参会的心血管医生更直观的展示、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内容安排上力求全面、丰富、详实,从CTO到结构性心脏病、从学术讲座到手术演示、从基础普及到前沿传递,打造一个学术交流的新平台。
4月6日:CTO理论与实战
4月6日开机仪式与影像中心授牌仪式结束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斌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蒋峻教授等专家将带来学术讲座,介绍国内外CTO-PCI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及临床难题。
同时还安排了国内一线术者演示12台CTO手术,包含入口模糊、迂曲、钙化、分叉闭塞、长段闭塞、齐头闭塞等多种复杂病况。不同技术流派、年龄阶段的术者在这里共同交流,通过优质高效的病例分享,极富借鉴意义的病例讨论,深入分析实战技巧,促进青年医生快速成长。
4月7日:结构性心脏病及电生理进展研讨会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积累沉淀,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在国内和上海较早拥有及开展希氏束生理起搏技术;在应用腔内影像和生理评估等先进技术指导疑难、复杂冠心病诊治领域,具有鲜明的技术优势。
4月7日会议围绕各个心血管亚专科,安排了结构性心脏病及电生理进展研讨会。一方面组织临床一线专家,以讲座与手术演示的形式,普及培训心血管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另一方面分享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的临床诊疗经验。
薪火相传的CTOCC
CTO病变被称为冠脉介入领域“最后的堡垒”。为了攻破这座“堡垒”,2005年,一大批有志于CTO-PCI的术者在葛均波院士的发起下,成立了CTOCC这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18年来,越来越多的术者向这座“堡垒”发起挑战,介入术者学习和探讨的热情从未间断。
刘学波教授表示,自己的成长同样也离不开葛均波院士与CTOCC的帮助,从2005年到2023年,从未缺席。“早先我在中山医院学习工作时,葛均波院士就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的心血管专家进行CTO手术演示,包括CTOCC的成立,帮助我学习和形成了整体的冠脉介入治疗技术,特别是培养了我对CTO-PCI的兴趣和热情。”
CTO病变的高难度、高挑战性,带给刘学波教授无穷的动力。同时,给年轻医生指导示教,培养优秀的青年医生尽快可以独当一面,这也是刘教授坚持在CTO一线的另外一个原因。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有一套完整的学科带教体系,同时也会不定期邀请国内外CTO“大家”来院指导,激发年轻人的学习热情。
在刘学波教授看来,CTOCC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介入术者,让中国CTO-PCI的发展可以一代一代人薪火相传下去。“我也很荣幸可以和我的团队一起举办这次会议,延续CTOCC的优良传统,将CTO人的信念与经验传承下去,带给心血管同道更多指引和启示。”
专家简介
刘学波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委员,美国心脏病学院委员(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委员(FSCAI)。具有丰富的心血管疾病诊治的临床经验;擅长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治;擅长腔内影像等技术精准诊治疑难冠心病。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5篇;编著专著15部;主持或参与“863计划”、国家科技部、卫生部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科委等科研项目14项;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各1项等荣誉。获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国之名医”、“首届上海市医务工匠”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