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钙化增加了冠脉介入手术的难度与风险,是患者长期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既往,旋磨为钙化病变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随着Shockwave血管内冲击波(IVL)技术的普及,临床医生钙化病变处理又添一枚新武器,而新技术、新器械如何优化钙化病变治疗策略亦成为临床热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团队锐意进取,奋楫笃行,积极探索Shockwave IVL加旋磨——钙化病变治疗“最优解”。
病例一
女性患者,汉族,67岁,以“间断心前区不适1年,加重伴喘憋1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1年前开始典型心绞痛症状,活动后发作,持续时间10余分钟左右,部位位于心前区及后背,服用丹参滴丸可缓解。1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就诊外院行冠脉造影提示LAD 80-90%狭窄,LCX闭塞,RCA近中段弥漫狭窄伴钙化。患者既往诊断糖尿病12年,目前应用优泌乐及二甲双胍控糖,发现血压升高5年,最高达200/120mmHg,平素血压控制差。入院化验cTnI、肝肾功、血常规均大致正常,Nt-proBNP轻度升高,糖化血红蛋白9%。主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行冠脉造影,提示LAD近段70%狭窄伴钙化,LCX近段完全闭塞,RCA弥漫性80%狭窄病变,且从开口至第二转折处弥漫重度管形钙化,厚度大,供血范围广。

术前造影
在尝试开通LCX的CTO病变失败后,拟对患者RCA进行干预。考虑到患者钙化严重且弥漫,为精准化钙化病变预处理方案,对患者进行OCT检查。结果提示自RCA第二转折开始直至RCA开口均存在钙化,环形钙化长达31.1mm,最厚处达到1.01mm,钙化评分高达4分,MLA为1.37mm²,最小管腔直径为1.32mm。

考虑导远端参考血管达到3.5mm直径,因此启动主动旋磨,并选择1.75mm直径磨头以14-16万转/分对RCA开口至第二转折处钙化病变进行旋磨治疗。

但病人对缺血非常敏感,术中多次出现心率下降甚至阿斯发作,在磨头通过靶病变后,终止旋磨,以3.0及3.5NC球囊进行20ATM扩张,结果球囊膨胀并不理想。

为充分打开钙化环,并获得更大管腔面积,故选用Shockwave 3.5*12mm Shockwave IVL血管内冲击波导管对球囊膨胀不理想处进行钙化断裂,经过8个序列治疗后,第一和第二转折处钙化环充分断裂。随后顺利串联植入三枚支架,术后效果十分满意。在Shockwave IVL血管内冲击波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展现出其较高的安全性。

术后造影
病例二
男性患者,汉族,78岁,以“头晕恶心11年余,加重2天”为主诉入院。患者11年前出现头晕恶心,当时诊断“急性心梗”,植入支架1枚,患者两天前再次出现头晕恶心,伴心前区烧灼感及大汗,持续7-8小时未缓解,于外院行CAG后未植入支架,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15年前罹患脑梗塞,入院查体大致正常。入院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心肌阶段性变薄,运动异常,室间隔上部心肌增厚 舒张功能减低(II级)。主诊断冠心病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LM 90%狭窄伴重度钙化,LAD近中段90%狭窄伴钙化,最重处位于第一对角支近段,LCX开口大致正常,弥漫80-90%狭窄,RCA原支架通常。

术前造影
考虑LAD严重狭窄伴有血流减慢,考虑此次NSTEMI靶血管为LAD,予介入干预治疗。但血管钙化极重,且工作导丝通过过程阻力极大,拟主动旋磨。选择1.25mm直径磨头以15万转/分对LM至LAD近中段进行旋磨治疗。但磨头在D1开口附近钙化最重处遭受巨大阻力,将旋磨转速调整至20W转并多次尝试仍未能通过病变,且LAD于D1开口附近迂曲较大,磨头头端指向分支方向,继续旋磨出现血管穿孔风险极大,因此终止旋磨,选用Sprinter 1.5*15mm、YINY I2.0*15mm、NSE 2.5*13mm球囊以16-18atm对病变进行扩张。
IVL前Rota

扩张后效果并不理想,且2.25*18mm支架通过失败,故选用2.5*12mm Shockwave IVL血管内冲击波导管对D1开口附近的严重钙化进行钙化断裂,但Shockwave IVL球囊并不能完全通过病变,仅头端进入,进行数个序列治疗后仍无法通过病变。

因此再次应用1.25mm直径磨头对该处进行旋磨治疗,但此次旋磨过程中,磨头在靶病变处头段指向主支,经过数次尝试后最终通过病变,达到钙化减容的目的。

IVL后Rota

后经再次Shockwave IVL及预扩张球囊处理后,管腔达到满意状态,成功串联植入三枚支架,术后效果理想。

术后造影
术者点评
钙化病变极大的增加了冠脉介入治疗的难度与风险,而Shockwave IVL与旋磨均在冠脉钙化病变治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病例一中,患者钙化负担重,管腔狭窄重,且在旋磨的过程中多次出现心率下降,提示其对缺血的敏感性。因此在旋磨为IVL打磨出一条前进通道后,IVL充分断裂钙化环,使得最终获得更大的管腔面积,患者临床获益。同时患者全程无再发心率减慢,展现了IVL较高的安全性。
在以往的经验下,往往认为IVL球囊通过性相对不高,对于严重钙化病变需要先行旋磨为后续的球囊通过建立基础。但病例二中,对于D1开口附近的迂曲病变,旋磨磨头无法通过情况下,使用Shockwave IVL头端扎入钙化病变中进行碎石治疗,最终使磨头头端指向主支远端,降低旋磨风险,为磨头前送并最终通过病变提供了支持,颠覆了以往观点。最终患者也收获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团队合影

专家简介
孙英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科带头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高血压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Internal Medicine》(SCI收录杂志)副主编。共发表SCI文章384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299篇,影响因子达1083.634。
张海山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999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2年获得硕士学位,2011年博士毕业。现为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讲师。2004年-2005年赴以色列学习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主要从事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擅长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及抢救,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在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包疾病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经验。
陈子涵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博士研究生,讲师、主治医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曾任职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医师,参与十三五国家重要课题项目,有较多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经验,对于冠脉支架植入术及腔内血管成像方面有较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