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郭晓纲教授团队成功挑战大瓣环巨量三尖瓣反流两组Trialign锚片修复技术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郭晓纲主任周逸蒋副主任王凯夏炜聪主治医师团队采用经导管三尖瓣修复系统(Trialign)成功完成1例高难度大瓣环巨量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修复手术。据悉,浙大一院心内科自2022年12月完成Trialign经导管三尖瓣介入修复全国首例确证性临床研究后,团队配合默契,已多次应用该技术治疗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目前为国内开展例数最多的中心。本例亦为国内首次开展的利用两组Trialign锚片完成的三尖瓣介入瓣环成形术。该病例由超声科余蕾主任经食道超声引导,在麻醉科、体外循环、介入护理、监护室团队等多学科的共同协助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效果显著,反流即刻改善,目前恢复良好,已于近期出院。

病例简介

患者75岁,男性,夜间胸闷1月入院,曾查心脏超声显示“三尖瓣重度反流,右心、左房增大,肺动脉高压”,进行药物治疗后效果欠佳。既往高血压病史8余年,心房颤动病史2年。

术前评估

术前TTE评估:三尖瓣功能性反流,反流程度6+(巨量反流),EROA为1.24cm²,缩流颈宽度VC(平均值)为1.40cm,TAPSE为22cm,LVEF(%)为65%,三尖瓣反流量128ml,反流束来源于中部。右心、左房增大,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反流1+,二尖瓣反流1+。

图1 术前心超影像

图2 术前三尖瓣环及冠脉CT影像

术前CT评估:患者三尖瓣环面积20.2cm²,瓣环面积巨大。三尖瓣环根部距离右冠状动脉距离风险较高,最近处约6mm左右。 

手术难点

患者瓣环面积巨大,达20.2cm²,且三尖瓣巨量反流(6+),三尖瓣瓣环根部距离冠脉风险高,需要较高的器械操作水平。

手术规划

预期在三尖瓣后瓣上植入两组Trialign锚片对三尖瓣进行环缩,如下图所示,即第一组第一个点在靠近后隔交接的后瓣环上,第一组第二个点在后瓣上距离第一个点2.5cm位置。完成第一组植入后,第二组两个点分别为与第一组两个点5mm位置。

术前规划

手术过程

全麻下经右颈静脉入路,在食道超声及X射线引导下,将三尖瓣导丝输送导管经三尖瓣指引导管送至右心室,定位三尖瓣瓣环穿刺位点。穿越导丝连接高频发生器穿刺三尖瓣环,并引导锚片输送导管完成第一组两个锚片植入,并通过折叠锁定导管将两个植入锚片拉近折叠三尖瓣瓣环,最后释放锁体固定瓣环折叠效果完成第一组锚片植入。即刻TEE显示三尖瓣仍有大量反流。随即进行第二组锚片植入。参考第一组锚片位置,采用上述同样器械操方式,分别在第一组锚片位置两侧5mm位置完成第二组锚片植入。

术后即刻评估,术中完成第二组锚片植入后,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降至2+左右,三尖瓣反流量由128ml下降至16ml,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由1.24cm²下降至0.26cm²,瓣环面积减少53%,三尖瓣反流改善明显,冠脉血流未见显著影响。

术后冠脉造影

术中器械植入后3D

术中器械植入前

术中器械植入后

三尖瓣治疗现状

目前针对三尖瓣反流疾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主要是给予高剂量的利尿剂,长期使用不仅利尿效果不佳,也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一些由于严重的三尖瓣环扩张、瓣叶脱垂或因之前的三尖瓣成形术失败而无法行三尖瓣成形的患者,可行外科三尖瓣膜置换术。但由于开胸加体外循环,创伤大,死亡率高,大部分心外科医生拒绝为患者单独施行三尖瓣修复手术,只有病人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开胸手术时,才同时手术处理三尖瓣。

经导管介入手术治疗三尖瓣反流通过颈静脉入路,经上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和右心室,在心脏正常跳动下经导管完成瓣环锚片植入、折叠和锁定,使瓣环环缩及二瓣化。该方法不影响左心系统,操作精准可控,创伤小,术后当天可以下地,心衰患者耐受性好,在解剖适合的患者可以有效的治疗三尖瓣反流,且极大降低围术期风险。因此,介入治疗三尖瓣疾病是极具临床前景的技术,该技术的发展将造福广大三尖瓣疾病患者,且是外科手术禁忌患者的最佳选择。

公司介绍

北京卡迪泰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公司秉承科学创新精神,致力于探索和开发疾病治疗的精准解决方案,专注于解决心血管及肺部疾病诊疗等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公司经导管三尖瓣修复系统(Trialign)于2022年4月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产品“绿色通道”。同年产品获批进入确证性临床试验。该产品采用经导管介入方式治疗或减少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将为国内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手术高危的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带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阅读数: 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