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房颤脉冲手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教授领衔,丁立刚教授和郑黎晖教授共同完成,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手术是一例多次射频术后复发的复杂房扑,手术全程在三维指导下采用局麻的方式进行,手术时长约80分钟(门到门时间),整体手术平均射线时长约为110秒,且完成房间隔穿刺后,左房内导管操作未再使用X光。
经过高密度标测及拖带标测后,确认为右上肺静脉后顶部依赖的心房扑动,在后顶部消融完长程慢电位消融之后,患者心律即转为窦性心律。
随后又进行基质标测,发现左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均有电位恢复,进行补充消融后,完成双侧肺静脉隔离及后壁消融。随后又行二尖瓣峡部线消融及上腔静脉隔离并验证。虽然整体消融的工作量较大,但是得益于脉冲消融的更高的消融效率,依旧在40分钟内完成全部的消融和验证工作,且患者全程清醒,与术者沟通及时有效,体验良好。全程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手术圆满结束。
术后,患者的心律恢复并维持了窦性心律,且患者反馈良好。



术前基质标测

术前激动标测

术后基质标测

术中消融转窦
术后访谈
安全、高效、简单,助力我国房颤导管介入治疗未来发展
此次锦江电子脉冲电场消融系统房颤临床应用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肯定,同时也对脉冲电场消融未来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用进行了展望。


丁立刚教授和郑黎晖教授术后总结道:“ 本次锦江脉冲电场消融房颤临床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术中三维模型稳定,消融效率高,病人感受好,不需要全麻。目前国内有接近2000万的房颤患者,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国家对创新医疗器械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大及脉冲电场消融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推广应用,我相信国产企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同时技术革新也会造福更多中国房颤病患。”
锦江电子脉冲电场消融系统
房颤治疗“心”选择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患者基数大,可能导致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何安全、有效的开展房颤导管消融手术一直是困扰临床的痛点之一,而脉冲电场消融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通过瞬时的高电压脉冲电场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有效地阻断异常激动的传导路径,从而恢复正常心律。与传统的射频消融或冷冻球囊消融相比,脉冲电场消融具有手术更加安全,消融效率更高,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

锦江电子脉冲电场消融系统高度集成同平台三维标测系统,实现一根导管完成整个手术的建模、标测、消融、验证等步骤。导管操作全程可视、可追溯,X射线曝光量少,手术流程更加简单和顺畅,为进一步提高房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Pulsed FA脉冲电场消融导管采用环形头端设计,符合现在大多数医生的操作习惯,医生能快速掌握操作要领,几乎没有学习曲线。
特有的专利脉冲波形,使得房颤手术可在局麻下开展,几乎没有肌颤反应,患者体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