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希浦传导系统起搏会议开幕!规范化传导束起搏时代来临,中国学者引领生理性起搏新篇章

2024年4月25~28日,由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脑血管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希浦传导系统起搏进展"培训班 暨第七届希浦传导系统起搏会议盛大开幕在杭州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形式,旨在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规范手术操作,推进中国原创疗法的临床试验及指南撰写工作,以期将中国的创新疗法更好地推向世界。

在4月26日的开幕式上,继前一日紧张而充实的手术直播活动之后,大会通过三场兼具新意与深度的主题演讲,正式开启了第七届希浦传导系统起搏会议的学术分享新篇章。

活动现场

本次大会执行主席,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曾任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君柱教授;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脑血管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严静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沈贤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大会执行主席、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希浦系统起搏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教授分别发表了致辞,与在场嘉宾共同见证并推动我国希浦传导系统起搏的新突破与新发展。

开幕式嘉宾合影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嘉宾还有(按专家姓氏拼音排序)

陈柯萍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陈学颖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戴研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董颖雪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范洁教授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侯小锋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胡晓晟教授 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侯任主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江隆福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蒋晨阳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李若谷教授 上海市心律学会候任主委、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胸科医院;
李述峰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李学斌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梁延春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希浦系统起搏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部战区总医院;
牛红霞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邱朝晖教授 上海同仁医院;
盛夏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舒茂琴教授 重庆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苏蓝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宿燕岗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孙志军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颖教授 哈特瑞姆心血管病医院;
王楠教授 甘肃省人民医院;
项美香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谢瑞芹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姚亚丽教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于海波教授 北部战区总医院;
俞杉教授 贵州省人民医院;
郑强荪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朱芳一教授 青海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邹建刚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起搏“心”未来

今日的创新,明日的常态

▼▼▼

盛夏教授、苏蓝教授担任主持,本次活动以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场视频拉开序幕,展示了中国学者在心脏起搏领域的重大突破,从改良希氏束起搏到原创左束支起搏、从理论研究到临床实践,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开场视频播放结束后,李若谷教授接过主持棒,继续引导开幕式的进行。各位学会领导依次上台致辞,他们不仅对此次会议的举办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也对希浦传导系统起搏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傅国胜教授致辞

傅国胜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希浦传导系统起搏技术是近年来领域内最重要的进展之一,特别提到了黄伟剑教授在优化希氏束起搏基础上提出的新疗法,这一创新不仅使起搏技术更接近生理状态,而且有效改善了心脏传导组织的功能,实现了心室同步化治疗。他深刻体会到这项原创技术之所以能够迅速规范普及和提升,离不开学会领导的远见卓识和不懈支持。他坚信,在学会的引领下,全国起搏与电生理领域的同仁们能够不断优化这一疗法,推动中国起搏事业走向医学创新的前沿。

华伟教授致辞

华伟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希浦传导系统起搏技术是近年来心脏起搏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和研究热点,其影响力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华伟教授指出,从最初的小规模专题会议到现在,希浦传导系统起搏会议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议。他提到了前一天成功进行的手术演示,展示的11例手术非常成功,为国内同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交流机会。最后,他期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提高与会者对希浦传导系统起搏技术的认识,分享经验,共同提升技术水平,以更好地造福广大患者。

陈君柱教授致辞

陈君柱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浙江团队在希浦传导系统起搏领域所做工作的肯定和骄傲。他特别提到了黄伟剑教授团队在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的团结和协作精神。陈君柱教授认为,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本次会议是一个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新起点,以期获得更大进步。他对浙江团队的表现表示满意,并对他们的未来工作寄予厚望。


严静教授致辞

严静教授在线上致辞中,提到浙江省在希浦传导系统起搏领域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全国的认可,这些努力为全国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从而使得相关领域获益。他强调了在该领域投入常年的持久工作,不仅提高了患者治疗的精准度,也推动了我国心脏电生理学科的发展。最后,他期待大会能够成功举行。

沈贤教授致辞

沈贤教授在线上致辞中,回顾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历史背景、医疗服务能力以及在心血管内科等学科领域的成就和贡献。他特别强调了由黄伟剑教授团队牵头的希浦传导系统起搏技术,这是该院的原创性技术。它不仅提出了新的定义和理论,还实现了关键操作技术的突破,显著提高了植入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科研价值。最后,他感谢了黄伟剑教授及其团队在该领域的贡献,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王建安院士致辞

王建安院士在线上发言中,指出了心脏起搏技术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特别是希浦系统起搏技术,是当代技术进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王建安院士特别提到黄伟剑教授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不仅在国内推广了该技术,还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国医生在心脏起搏领域在国际上发出了更多的声音。他还提到中国专家参与了全球指南的撰写,多篇文献被全球专家共识引用,显著提升了中国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最后,他表达了对中国专家不懈努力和未来取得更高成就的信心,鼓励与会者多多交流,更好地利用起搏技术造福患者。

马长生教授致辞

马长生教授在线上发言中,提到了在心血管领域,尤其是希浦系统起搏领域,我国已经保持了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发表了重要的临床研究成果。马长生教授特别感谢了黄伟剑教授团队在早期健康教育方面的贡献,并鼓励在现有的临床治疗技术标准和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和评估更优的治疗方案,包括是否适合临床应用、适应症的确定以及术后效果的改善等。最后,他对所有为希浦系统起搏技术做出贡献的工作者表示了感谢。

黄伟剑教授致辞

黄伟剑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了希浦系统起搏技术从最初的小规模应用,已经迅速发展并深入到临床实践,全球年应用案例接近十万例,中国去年的案例数量达到了15000例,这一发展速度超出了预期。他认为,这一成就得益于抓住了机遇,得到了学会领导的支持,以及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特别感谢周晓红教授在早期为团队提供的科技和信息知识支持。最后,黄伟剑教授表示,尽管希浦系统起搏技术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已经显示出其在心脏起搏领域的重要地位。

聚焦“起搏”前沿

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

▼▼▼

本次会议的日程安排十分充实,议题广泛,覆盖了希浦传导系统起搏技术的多个尖端议题。在连续三场的专题研讨会中,与会的专家学者们针对希浦传导系统起搏的当前科研成果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的交流和讨论。

大咖授课,干货满满!


华伟教授对《EHRA clinic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conduction system pacing implantation》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在过去几年中,传导束起搏已经迅速成为心脏起搏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尽管传导束起搏技术还面临一些局限性,但根据目前的研究,其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华伟教授强调,随着相关植入工具的不断改进和创新,预计未来传导束起搏的操作将变得更加简便和高效。同时他提醒,尽管技术在进步,但术者的植入技巧仍然是确保传导束起搏安全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手术成功率并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过程的标准化和术者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他强调了发布专家共识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为了分享最佳实践和经验,更是为了帮助更多的术者通过系统的培训快速掌握植入技巧。通过这种方式,共识旨在推动整个心脏起搏领域的发展,提高治疗水平,最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黄伟剑教授在讲课中深入探讨了希浦系统起搏技术,主题为“小卒过河,见微知著”。黄伟剑教授的讲解覆盖了从技术关键点到术中细节的广泛内容,强调了跟台工作人员的培训、夺获判断、安全性评估、程控随访和资料整理的重要性。他详细讨论了多导干扰的排除方法、个性化滤波设置、模拟导联的盲法调整、分析仪的使用。此外,他还介绍了间期测量的标准化、起搏形态与损伤电流的意义、术中损伤变化的观察、连续记录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情况下的程控要求。通过案例分析,黄伟剑教授展示了如何针对特殊情况调整程控参数,并强调了团队合作和技能互补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整个讲课体现了黄伟剑教授对希浦系统起搏技术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见解。

希浦系统起搏标准化培训


专场一

上半培训专场汇集了众多知名专家,共同探讨和分享了关于希浦系统起搏的多个重要议题。通过专家们的深入讲解和讨论,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也为希浦系统起搏的标准化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蓝教授讲解了左束支电位的识别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这对于提高心脏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价值。江苏省人民医院侯小锋教授介绍了左束支区域的定位方法,这对于心脏疾病的治疗和手术规划非常关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专家讲课照片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江隆福教授,分享了连续记录技术在希浦系统起搏(CSP)中的应用,这一技术对于优化起搏效果和患者预后具有显著影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涵教授讨论了传导系统起搏程控的优化策略,这些策略对于提升起搏器的性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美敦力首席咨询科学专家周晓红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希浦系统起搏的解剖和生理基础,为参与者提供了深入理解这一复杂系统的机会。

希浦系统起搏标准化培训


专场二

下半培训专场继续深入探讨了希浦系统起搏的多个关键议题,通过这些专家的深入讲解和讨论,为参与者提供了关于希浦系统起搏的深入见解和实用知识,进一步推动了该领域标准化培训的进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晓晟教授深入讨论了传导系统起搏的并发症及其应对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预防和处理经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张杰芳教授分享了左束支起搏中如何精确定位电极深度,这对于提高起搏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专家讲课照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吕钽教授介绍了生理性起搏心电图的解读方法,这对于医生准确评估起搏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非常有帮助。甘肃省人民医院马旭明教授探讨了什么样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左)能够被纠正,这一议题对于临床决策和患者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感受中国学者智慧

见证中国创新辉煌

▼▼▼

回顾前六届会议的辉煌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在传导束起搏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一目标也正持续引导着本届会议的发展方向。得益于所有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与不懈追求,未来中国将在领域内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也将为世界生理性起搏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本次大会的隆重召开,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希浦传导系统起搏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的丰硕成果,也彰显了我国在心脏电生理领域的原创疗法和最新进展。第七届希浦传导系统起搏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全球同行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分享临床经验、探讨技术难题的高端平台。随着会议的深入,预计将有更多突破性的研究和讨论涌现出来,共同推动心脏电生理学科的发展。

阅读数: 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