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2024年4月16日,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杨兵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方咸宏教授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杨文艺教授共同担任联合主席,“2024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论坛”第四期课程在云端成功举办。
01
专题讲座
杨文艺教授——2023ESC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杨文艺教授通过一例糖尿病、急性肺栓塞合并药物难治性快速房扑患者的综合诊治过程,总结了2型糖尿病和房颤发病之间的联系,指出糖尿病显著恶化房颤患者预后。结合当前研究结果,血糖并不是引起房颤预后恶化的单一危险因素,强化的降糖治疗并不能显著改善预后,而综合的管理,例如体重管理、血压控制等却可以改善该类患者预后。因此,对于房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关注房颤和糖尿病治疗的同时,对于患者的合并疾病和患者本身的综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杨文义教授还指出SGLT2i,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最后杨文艺教授总结糖尿病患者应常规筛查包括房性心律失常在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关注综合管理,优选改善预后用药。

02
专题讲座
韩薇教授——严重心衰合并房颤的综合管理
韩薇教授通过分享一例房颤射频消融后肺动脉压力随着心率的变化而剧烈变化的患者的诊疗过程提出了心房衰竭和节律控制对于患者心功能改善的作用。随后,韩薇教授列举了目前针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诊断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指出单纯BNP评估的不足,强调了心房病变在心衰患者疾病进展中扮演的作用。在房颤合并心衰的治疗中,韩薇教授通过列举多项高质量临床研究,指出导管消融可以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甚至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进行导管消融,依旧具有改善预后的作用。在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中,除了关注CHA2DS2-Vasc评估外,还需关注左心房功能,综合评估房颤栓塞风险并予以合理的抗凝治疗。最后韩薇教授总结说明房颤合并心衰,尤其HFpEF的真实发生率和诊断标准尚不明确;将房颤心室率控制<100-110bpm似乎是合理的,并再次强调了导管消融和抗凝治疗在房颤合并心衰患者中的重要作用和适用情况。
03
专题讲座
魏薇教授——慢性肾脏病合并房颤的综合管理
魏薇教授首先概述了肾功能不全在房颤患者中的发病率,指出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进程,肾功能不全显著增加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随后魏薇教授对肾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进行了概述,尤其对于肾功能显著恶化的患者,应应用CKD校正的出血风险评估进行判定。结合2023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指出对于CKD四期患者应该考虑使用低剂量Xa抑制剂或华法林,对于CKD五期或透析的卒中高风险患者,在权衡患者卒中、出血风险和患者意愿后可决定应用华法林或阿哌沙班抗凝治疗。而CKD五期或透析的房颤患者,房颤射频消融并发症比例显著升高,国内外目前并无太多相关研究。随后魏薇教授指出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ABC优化管理在此类患者综合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应整体化的制定治疗策略,综合评估相关治疗风险。

04
病例报告
魏会强教授——终末期扩心病心衰合并快室率房颤诊治一例

05
病例报告
张宝伟教授——当房颤遇到透析:一例房颤合并透析患者的诊治体会
张宝伟教授分享了一例房颤合并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患者的诊疗过程。该患者为男性68岁,因“间断性胸闷不适6年”入院。该患者房颤病史明确,用利伐沙班或者华法林期间出现多次皮下出血病史,经评估CHA2DS2-Vas评分3分,HAS-BLED评分5分,具有高栓塞和高出血的风险。经综合评估,对该例患者进行了左心耳封堵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及出血,并且依据指南推荐,术后应用阿哌沙班2.5mg bid的给药方式进行治疗。经过随访,该患者目前未发生脑卒中和显著出血性事件,术后皮下出血显著降低,有望在后续停用抗凝药物。随后张宝伟教授结合指南和最新文献探讨了肾功能不全合并房颤患者的综合治疗策略,指出此类患者为高栓塞和高出血风险人群,需在制定血栓预防策略时权衡二者风险和获益,左心耳封堵和导管消融是可选的治疗措施,但仍缺少高质量临床证据支持。


最后,杨兵教授对本次学术交流会进行了总结:此次专题讲座涵盖内容丰富、全面,具有良好的实践指导意义。指出作为心律失常亚专科医师,在房颤患者诊疗过程中不能忽略合并症的管理。在老龄化趋势下,患者往往不止一个或一类疾病,在此类患者诊治过程中,应结合亚专科协助和多学科参与,共同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策略。最后,杨兵教授特别指出,我们所有的诊疗应该关注患者的长期管理,关注慢病、合并疾病管理,多方面优化治疗且不局限于一次诊疗,站在患者角度多思考,做到全生命周期优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