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
全球首个国家级CVD综合防控评价体系
2017年,OCC会议首次发布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涵盖5个维度、52个指标。至2023年,已历经四版更新,全国CHI得分提升10分。CHI不仅是反映和衡量我国心血管疾病及救治状况的首个医学领域指数型指标,更是全球首个国家级高度立体扫描心血管疾病防控的综合性指数评估。
CHI网站:https://www.cvindex.org.cn/Home/Index/mapData

高血压管理:
中国方案,填补全球空白
FEVER:首次证实血压<140/90 mm Hg,心血管获益更多
2005年在欧洲高血压年会(ESH)上公布的FEVER研究,首次证实严格控制血压目标值<140/90 mm Hg可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心血管获益。此后多年,我国学者在ESH和ISH上公布了FEVER研究多项亚组分析结果,包括血压变异性和早期达标等。
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lww.com/jhypertension/abstract/2005/12000/the_felodipine_event_reduction__fever__study__a.8.aspx
CSPPT:H型高血压防治的“中国处方”
2015年ACC会议公布的CSPPT研究证实,与单用依那普利相比,依那普利叶酸片可降低21%脑卒中风险,对H型高血压患者效果更显著。该研究细分高血压人群,为全球脑卒中预防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中国处方”。
原文链接: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205876
《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填补亚洲家庭血压监测空白
2019年7月发布的《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填补了亚洲家庭血压监测的空白。指南指出,当家庭监测血压平均值≥135/85 mmHg时,可确诊为高血压或血压未控制。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ch.13779

STEP: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130mmHg对心血管更好!
2021年ESC会议上公布的STEP研究显示,对于60~8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将收缩压降低至更低水平(<110~130 mmHg)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该研究为新版《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文献链接: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2111437

CRHCP:依靠村医的血压管理模式,值得全球推广
2022年4月及2023年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CRHCP)”结果提示,乡村医生主导的高血压综合干预可显著提高农村高血压控制率,强化降压干预策略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柳叶刀》两度述评称,CRHCP研究显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说服政策制定者在农村社区推广降压模式,助力实现全球心脑血管疾病过早死亡率下降30%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原文链接:
(Ⅰ期)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2)00325-7/abstract
(Ⅱ期)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2)02603-4/abstract
REACTION-ABP:中国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和夜间血压控制最差!
2023年6月发表的REACTION-ABP研究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控制率低,尤其是夜间和清晨时段,仅21%的患者全天血压控制良好。诊室血压控制率相对较高,但白天、清晨和夜间血压控制率均不理想。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40-023-01336-5

中国发布全球首部《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2023年7月,我国发布了全球首部《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作为专业领域的首部诊疗规范,该共识不仅为推动我国夜间高血压的规范化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全球高血压管理贡献“中国智慧”。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ch.14757


血脂管理:
量体裁衣,智慧调控
中国胆固醇教育项目(CCEP)
中国胆固醇教育项目(CCEP)自2004年起,制定近20个血脂防控共识及建议。《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2019)》,首次明确了“超高危”概念,设定LDL-C目标值为1.4mmol/L。
原文链接:
https://med.wanfangdata.com.cn/Paper/Detailid=PeriodicalPaper_qkyxlcyjy201501002&dbid=WF_QK

China-PAR模型:预测10年ASCVD发生风险
2016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基于China-PAR研究,共同开发了适用于评估国人10年ASCVD发病风险的China-PAR模型。该模型综合了传统危险因素及中国特有因素如腰围、地域等,并分析了年龄与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多项基于此模型的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权威医学期刊Circulation、Chronic Diseases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杂志,为公众提供了有效的ASCVD风险评估工具。
文献原文: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6.022367

生活方式管理:
精准定位,对号入座
GenSalt:盐敏感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
2009年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GenSalt研究发现,我国农村有39%的人为盐敏感者,且女性(尤其>45岁)盐敏感者多于男性。基于这一结果,2021年发表于Hypertension杂志的研究证实,盐敏感者患高血压风险更高。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09)60144-6/abstract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HYPERTENSIONAHA.120.16758
PEACEMPP:心血管患病风险地图,对号入座抗风险
2020年12月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杂志发布的PEACE MPP数据显示,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比例高,主要受肥胖和高血压影响;而华南地区高危人群比例虽低,但不健康主食、代谢异常及体力活动不足问题最为严重。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ub/article/PIIS24682667(20)30191-2/fulltext
SsaSS研究:盐吃对,可降压!
2021年ESC会议公布的SSaSS 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有卒中病史或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中,食用代盐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
原文链接:
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2105675url_ver=Z39.882003&rfr_id=ori:rid:crossref.org&rfr_dat=cr_pub%20%200pubmed


关注环境变化,高效预防CVD
2022年4月,中国研究者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的一项包括全国129万余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发现,急性暴露于低于世卫组织标准的空气污染物(PM2.5、NO2、SO2、CO),可在1小时的极短时间内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效应可持续1天左右,尤其是在老年人和冬季最明显。另一项发表在e Clinical Medicine的研究则显示,不适环境温度(尤其是低温)可迅速增加AMI发作风险,效应可持续2至3周。
原文链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1.057179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clinm/article/PIIS2589-5370(22)00231-0/fulltext

审核:梁春 钱菊英
转自|东方心脏病学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