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达新专访:TAVI的普及开展是大势所趋
编者按:
  “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学术会议暨PCR-CIT China Chengdu Valves 2016”于2016年11月4日~6日在成都隆重召开,会议聚焦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技术,会议期间,严道医声网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国内最早开展TAVI技术的专家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
 
周达新专访:TAVI的普及开展是大势所趋
严道医声网:
  中国(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学术会议聚焦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技术,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该技术的专家之一,您如何评价TAVI目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及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此次会议的意义?
周达新教授:
  2010年4月10日,我协助葛均波院士一起做了国内首例TAVI手术,到现在已经六年多的时间,这个过程中我们国内只有少量中心总共完成了600多例的病人,而国外仅2015年一年就完成了71000多例,有几百个中心在开展这个技术,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国内在TAVI技术的开展方面是滞后的。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器械的限制,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没有自己的器械,而政府部门至今也没有批准国外进口的器械,所以国内只有少数大中心做临床创新技术的研究,引进这项技术做了少量的病人。直到杭州启明公司研发的VENUS-A瓣膜和上海微创研发的瓣膜在国内开展临床实验,我们才做了一些病例。
  陈茂教授和欧洲的PCR以及中国的CIT联合起来举办PCR-CIT China Chengdu Valves 会议,我觉得对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加深国内临床医生对TAVI技术的认知、推动TAVI在国内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个人非常赞同和支持这个会议的举办,这次我是全程参与的。
 
严道医声网:
  会议期间,国内外专家就“目前在中国是时候简化TAVI流程了吗?”话题进行了辩论探讨,您个人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周达新教授:
  因为TAVI的患者都是高危患者,一般STS评分≥8分,这些患者除了瓣膜病外,还有其它的病变,例如血管钙化甚至是有夹层形成,这些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并发症随时可能发生,这除了和术者的技术有关系外,和病人本身的疾病状况也有着很大关系。
  所以目前我们一般推荐TAVI手术在Hybrid手术室做,尤其是刚开展该技术的中心,有些没有Hybrid手术室的医院就在导管室做,但是需要外科医生的支持,少数患者推荐术前的经食道超声,如果有瓣周漏、二尖瓣返流等情况会看的清楚一些,但不是必须的,大部分患者常规做的经胸超声很大程度上就可以了。麻醉方面现在一般是全麻,因为手术过程中在做球囊扩张的时候,要阻断血流,如果不麻醉有些病人会引起抽搐。
  我相信随着我们对TAVI技术认识的深化和术者经验技巧的积累以及技术的成熟,我觉得流程是可能简化的,比如经食道超声可能不需要,在麻醉方面,可能不用全麻,只需要在做球囊扩张的时候局部镇静麻醉就可以,充分评估前提下术后留院观察的时间也可能缩短。
 
严道医声网:
  您如何看待TAVI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前景?
周达新教授:
  TAVI这种治疗方法在欧美已经很成熟了,大量的患者受益于此,欧美相关指南均针对高危、外科手术风险大的瓣膜病患者做了推荐,我觉得科学、技术是无国界的,虽然目前我们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TAVI的推广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但这是一个过程,这项技术确实是能给很多危重病人带来有效治疗,而我们国家有大量这种亟需治疗的患者;器械方面随着国内自主研发器械的临床研究的开展,以及未来可能会引进国外器械,这方面所受到的限制应该会逐步改善;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相比起外科手术,微创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是一个发展趋势;从术者团队的培养来说,TAVI的学习曲线我认为也不是特别长,学习掌握TAVI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献身精神,因为我们面临的都是一些高危患者,所以需要有坚强的毅力才能坚持,从难度上来说有一定基础的心内科医生只要有坚强的毅力都可以去学习钻研这个技术。
  所以从这个技术本身的优势和我们国内的临床需求以及学习曲线这几个方面来说,相信TAVI将会在我们国内逐步开展起来,我觉得这是大势所趋。
  我们和葛均波院士、王建安教授牵头撰写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国专家共识》已经发布,包括陈茂教授、吴永健教授等国内率先开展TAVR的专家都参与了共识的起草工作。我们希望该共识的发表能推动TAVR在国内的规范化推广普及。
阅读数: 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