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要点1张图,彻底读懂暴发性心肌炎急性期救治

心肌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性损伤。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最为严重的弥漫性心肌炎,其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患者很快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可继发或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早期病死率极高 。 


以往由于对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病特点及病理生理机制认识不足,临床误诊、漏诊和延误诊断较为常见,并被认为罕见。《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强调极早识别、极早诊断、极早预判和极早救治,并强调了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现将该指南中急性期救治要点汇总如下:


1. 救治原则


采用“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强调早期识别、诊断、预判和救治。


目标是度过危险期,改善长期预后。


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早期病死率高,但是患者一旦度过危险期,长期预后大多数较好。


患者的突出问题包括急性循环衰竭和心原性休克。


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过度免疫激活和炎症风暴。


2.“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核心内容包括


(1)机械生命支持:使用机械循环装置维持循环稳定和保证器官灌注,让衰竭的心脏休息,而非使用强心和血管活性药升血压,机械生命支持为治标之策;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置入临时起搏器和开展血液净化治疗;


(2)免疫调节治疗:使用足够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足够剂量的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为治本之策;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帮助减轻心肌损伤等。


3. 生命支持治疗包括机械循环支持和呼吸支持


A.机械循环支持:


暴发性心肌炎时,心肌出现泵功能衰竭、低血压或心原性休克,加之肺淤血和肺部炎症损伤,全身血液和氧的供应严重障碍。机械循环支持主动减少心脏做功,在系统治疗下恢复心脏功能,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和救治的中心环节之一。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剂等将加重受损心脏负担,加重多器官缺血及促进心肌炎症损伤,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剂仅仅是在缺乏机械循环支持条件时短暂使用,一旦有条件立刻采用机械循环支持 。


IABP:IABP的球囊在心脏舒张早期快速充气(30~60 ml不等),球囊占据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至左肾动脉开口近端)内空间,可升高主动脉压,驱动血液流动,增加心脑和肾脏等脏器的灌注;在心脏收缩期前球囊快速放气,这时主动脉内压力降低,可减低心脏收缩时的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增加每搏输出量和前向血流灌注 。


ECMO:采用VA-ECMO,直接将血液从右心房水平引流至体外氧合再回输至主动脉(1~6 L/min),能够完全或者部分替代心肺功能,达到迅速稳定循环的作用。VA-ECMO应用于暴发性心肌炎治疗已得到大量临床数据支持 。VA-ECMO辅助启动时机:①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使用IABP支持休克仍不能完全纠正,仍有周围灌注不足时加用ECMO;②暴发性心肌炎心脏骤停患者,尤其是标准心肺复苏超过10 min没有恢复有效自主循环或间断短时间恢复自主循环,期间又反复出现心脏骤停者,或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者;③无ECMO辅助禁忌证 。


Impella和其他心脏辅助装置:除了IABP和ECMO两种机械循环辅助支持技术外,还有Impella和Tandem Heart 。Impella系统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导管前端的内置微型轴流泵将左心室的氧合血液经导管跨过主动脉瓣直接泵入升主动脉,建立左心室-升主动脉引流途径,部分替代左心室功能 。


B.呼吸支持:


呼吸机可作为急性左心衰的辅助治疗手段,能改善肺功能,尤其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劳力负荷和心脏做功。根据尽一切可能减轻心脏负荷这一重要原则,建议在患者呼吸急促/窘迫、呼吸频率快或呼吸抑制时,无论是否合并血氧饱和度降低,即刻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对于暴发性心肌炎,有创机械通气的适应证较其他疾病明显宽松。虽然目前缺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评估早期有创机械通气对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意义,但国内的经验证明,有创机械通气能更有效地改善低氧血症,降低呼吸做功,缓解呼吸窘迫,帮助心脏功能恢复(Ⅰ,A)。


4.CRRT


主要目的是帮助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持续清除毒素和炎症因子,减轻炎症风暴所致的损伤,同时帮助调节体液及酸碱平衡,稳定内环境。合并肾功能损伤或急性左心衰时应早期使用(Ⅱa,C) 。


5.免疫调节治疗


暴发性心肌炎时由于过度免疫激活和炎症风暴导致心肌严重损伤。针对这种病理生理基础,采取包含足够剂量糖皮质激素和足够剂量免疫球蛋白的免疫调节治疗,而非使用细胞毒性药物的免疫抑制治疗,能够阻断发病环节、减轻炎症水肿、抗休克、缓解临床症状、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


6.抗病毒治疗


虽然根据临床前驱症状仍然认为病毒感染是心肌炎最常见的始动因素,但是大部分患者并没有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而且除流感病毒外,大部分抗病毒药物均为非特异性的,并且效果不确定,所以暂不作特别推荐。


7.血管活性药和正性肌力药


常用的血管活性药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和垂体后叶素等。对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原则上不使用这类药物。但是,在不具备机械循环支持条件时可短暂使用,在维持重要脏器最低灌注的情况下,使患者的MAP维持在60~65 mmHg ,尽量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剂量和时间,及早行机械循环支持或者转诊到有机械循环支持条件的中心救治(Ⅰ,A) 。 


8.其他治疗


积极进行一般对症和支持治疗,主要内容包括:


①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和干扰,避免情绪刺激与波动;


②给予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或者经鼻饲管营养;


③鼻导管、面罩吸氧或正压给氧;


④曲美他嗪等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 ;


⑤补充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将有助于预防DIC;


⑥液体补充:量出为入,切忌液体快进快出;


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防止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⑧高热时可物理降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建议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添加小严学习助手

回复关键词:【爆发性心肌炎】,领取“爆发性心肌炎”精品好课



· END ·



阅读数: 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