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获“心”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球最小最轻全磁悬浮人工心脏Corheart®6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2024年11月8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邱罕凡教授率领的由外科组、超声组、麻醉组、体外循环组、重症组和护理组结合的综合协作团队,成功为一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植入了Corheart®6左心室辅助装置(俗称“人工心脏”)。术后通过团队的精心照料,患者现已顺利康复出院。



患者基础信息


患者为61岁老年男性,起病急,病程长。既往曾三次因“心肌梗死”行PCI术(右冠近中段、前降支开口-近段、近段-中段)。入院前10小时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气喘,伴胸闷、腹胀、下肢水肿。入院后完善心脏彩超检查,LAD 4.37cm,LVDd 6.31cm,EF 20%。提示:左心扩大,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EF值重度降低;肺动脉压增高(估计肺动脉收缩压预估67mmHg),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手术方案


经邱罕凡教授团队评估,患者系缺血性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术前予规范抗心衰及抗心室重构等治疗,患者仍存在持续心衰表现,左室明显扩大,EF值显著降低,且因血液灌注不足已累及肝肾功能,继发肺动脉高压。考虑到病情危急、心脏移植供体短缺,为防止患者病情进行性恶化,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团队决定为患者行全麻体外循环下左心室辅助系统置入术[LVAD置入术]+单乳房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三根冠状动脉的(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左心耳结扎术+二尖瓣成形术。

经过完善一系列术前的检查、评估,不断调整术前状态,邱罕凡教授带领心脏外科、麻醉、体外循环、超声等在内的手术医护团队,为患者开展手术。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同期还为其行了冠脉搭桥术、二尖瓣成形术和左心耳结扎术、组装泵、定位最佳植入点、放环固定……无影灯下4个多小时的精雕细琢,顺利为患者置入“人工心脏”,最后吻合人工血管、接通电源、启动……自此,这颗“人工心脏”将不间断旋转,化身为患者衰竭心脏的强大助力,源源不断地将血液从其左心室里抽出,推动血液进入动脉,流向其全身各个器官。


术后情况


患者术后转入ICU进行监护,仅一天成功拔管,精神状态良好。在心外科团队和重症监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术后第二天便开始康复训练,可自行饮食积极配合治疗。


术后第10天,患者返回普通病房。


经过后续一段时间的观察、康复训练,患者如今健步如飞,可以回归正常生活。患者及其家属说到:“从手术出来到今天,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感谢,感激福建医大附一心脏大血管外科所有的医护人员。”




专家说


近年来,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攀升,而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最后均会出现心功能衰竭。我国现有1370多万心衰患者,相当一部分会发展为终末期心衰,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这是心脏医生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此阶段药物治疗已无法阻止心衰恶化。因此,左心室辅助装置、心脏移植成为最后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由于心脏移植仍明显受供体限制,使LVAD在晚期心力衰竭治疗上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由深圳核心医疗自主研发制造的Corheart®6左心室辅助装置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重量仅为90g,植入方便,手术侵犯性小。且体外部件轻便续航时间久,极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人工心脏(心室辅助装置)作为终末期心衰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植入数量和临床效果不断提高。该手术的再次顺利开展,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心外科领域的又一次成果突破,未来将让更多的终末期心衰患者重获“心”生!

· END ·



阅读数: 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