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病学专业委员会、亚洲心脏瓣膜病学会(AAHVD) 中国分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主办的“2024亚洲心脏瓣膜中国论坛”于2024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广西南宁荔园维景国际酒店线下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是全世界心血管领域的高质量、促分享型学术平台,展示最新的技术成果与临床经验。培训进阶全方位,荟萃最新研究和成果,共同书写瓣膜疾病诊疗创新的新篇章。

捍宇医疗结构性心脏病专场午间会,作为论坛亮点之一,于11月30日12:30-13:30在南宁荔园维景国际酒店扶桑厅举行。本次专场围绕着我国首款上市的经心尖器械ValveClamp®二尖瓣夹系统关键性的FMR病例治疗展开,同时也从TEER术式、器械创新、操作要点到经典病例的深度剖析,以多维视角、丰富内容,全面而深入地探讨TEER技术的精髓。


大会首先在北京安贞医院张海波教授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刘健教授的主持下由郑宝石教授进行了开场致辞,强调了二尖瓣经心尖TEER技术治疗的优势,接下来会在这个新技术发展的契机上呼吁外科医生拿起经导管的技术勇于创新,不断向新技术发起挑战。随后刘立明教授也做了精彩的发言,对于新技术二尖瓣经心尖TEER的优势要把每台手术做好,尽量做到“开小刀,把介入做好,在保证手术安全和效果的前提下才能促进新产品技术的发展”。在这个时代下,作为中青年外科医生怎么样把手术做好,怎么样拥抱新技术给予了自己的看法。鼓励大家要勇于创新,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同时对于二尖瓣夹系统(ValveClamp®)也给予了厚望,造福更多的患者,也希望借着本次会议为更多学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未来我国瓣膜介入领域更高、更快速、更创新的发展。

专题会首先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赵元教授以病例结合的方式介绍了目前二尖瓣反流VFMR治疗进展。对于目前中国二尖瓣发病人群整体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超过75岁的人群发病率高达9.5%,我国初步调查提示,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3.4%。以反流为例,二尖瓣病变越严重,预后越差,年均死亡率高达7.2%,严重再住院率高达90%。死亡率高达50%。随后赵元教授从VFMR病变机制及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短期影响角度来说VFMR会降低心脏壁应力,通过减少左心室的压力,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和左心室破裂的风险。从长期影响来说会加重心力衰竭,导致左心房左心室的扩大和重构,进一步恶化心脏功能。同时也从继发性二尖瓣反流(FMR)COAPT治疗研究中也得出了关键性的结论,在指导的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的心衰合并中重度或重度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中,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安全性良好,与单独药物治疗相比,5年随访时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较低,心脏功能总体得到了改善。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王圣教授分享了本院应用二尖瓣夹系统ValveClamp®完成的一例高难度FMR实战病例。从患者的术前临床指征和术前心超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影像分析,术中操作Step by Step分享了该病例操作关键步骤与难点,最终良好的术后结果对进一步开展该类型的手术进行了精彩分析与总结,并强调该技术的应用在本院也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对于一些复杂型挑战病例接下来也会不断挑战与尝试,高质量做好每一例手术,经心尖TEER技术是心外科医生挑战更加复杂的解剖病变的强有力武器。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柳柳教授分享了应用二尖瓣夹系统ValveClamp®用于DMR的两例病例,首先介绍了二尖瓣夹系统ValveClamp®的诞生过程及背景,作为我国首款二尖瓣夹系统于2023年9月正式获批。随后分享在本院两例高难度病例,从初步经验分享了2023年4月-2023年1月探索性研究5例和上市后广西的首例作为病例数据依据,阐述了关键性术后随访结果指标,最终早期经验总结(1)、对于外科高风险的DMR病变,二尖瓣夹系统ValveClamp®是一个最优的选择;(2)、对于低风险的DMR病变,解剖条件极具有挑战性的病例,还是建议外科手术;(3)、在术中在对于脱垂范围较大类型的病变,宽夹子也是作为首选的瓣膜夹型号选择。

会议最后各位讨论专家针对二尖瓣介入治疗的话题各抒己见进行了精彩的讨论,针对该技术在各自医院接下来的开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并提出了关键性的建设意见,随着该产品商业化在全国不断开展,更多的患者因此技术重获新生,同时也为该产品后续适应症的不断拓宽和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奠定了更好的基础,捍宇医疗不断为外科医生打造更多量身定做的优质化产品,借助这个优质的平台建立友好的学术交流,传递医学信息,研讨最新诊疗方案,共同促进各地区心血管治疗特别是心脏瓣膜领域健康事业的发展。展现了外科医生们在心脏瓣膜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管理全方位的经验及发展方向。

扫码进入专栏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