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引领生理性起搏新高度-——记2024年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生理性起搏学组论坛活动



2024年12月21日,2024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学术大会生理性起搏学组论坛在浙江省医学会的支持下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以及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教授致辞拉开帷幕。本次论坛以“推动生理性起搏技术普及与规范”为主题,聚焦学术前沿与临床实践,进一步推动生理性起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学术报告与思维碰撞

论坛设有生理性起搏进展篇、实战篇以及热点问题讨论三大模块,与会专家围绕前沿热点展开深入交流,内容精彩纷呈。


生理性起搏进展篇由衢州市人民医院屠晓鸣主任、宁波市第二医院江隆福主任、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魏文娟主任、东阳市人民医院斯红萍主任主持,安吉县人民医院董十月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林艳副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胡有东副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圣杰医师作为讨论嘉宾。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教授率先作《传导束起搏最新循证与观点》专题报告,系统梳理了传导束起搏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循证依据,强调其在心脏电生理领域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随后作《TAVR术后传导异常处理策略和最新进展》的专题报告,深入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应对策略及最新研究成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晓晟主任的《新型CRT植入时代下LBBAP和BVP》报告提出了创新方案,引发热烈讨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晓寒教授围绕《LBBAP和起搏介导心肌病》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导临床操作实践。


实战演练与技巧交流

生理性起搏实战篇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徐耕主任担任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涵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晓寒教授、江山市人民医院徐爱建主任、瑞安市人民医院潘嘉西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叶炀主任杨莹主任以及金华市人民医院盛晓生主任主持。嵊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陈浩副主任医师、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李丹丹副主任医师、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赵秀娣主任、乐清市人民医院戈睿佗主任、义乌市中心医院傅婷主任、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陈巧莉主任、海宁市人民医院冯莉医师作为讨论嘉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泽峰医师分享《房间隔生理性起搏概述》,解析Bachman房间隔起搏的操作技巧与应用要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盛夏主任通过《房颤CSP同步化策略和技巧及选择》报告详细讲解同步化策略的优化方案。浙江省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李支娣副主任医师围绕《希浦系统起搏后的导管插拔与参数设置》,提出接口插接实用建议。浙江省人民医院周颖主任的《疑难左室电极植入技巧和策略》聚焦复杂病例中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蓝主任展示《Stylet-driven电极CSP植入技巧》,总结不同鞘管和电极植入经验。而吴圣杰医师以《左束支起搏非确诊性指标的价值与意义》报告,解读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叶炀主任则通过《影像指导下的精准传导束起搏植入》,展示影像技术在精准植入中的核心作用。


热点讨论与辩论碰撞

热点问题讨论将会议推向高潮。诸暨市中医院章柳萍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王敏副主任医师主持该环节,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小旺副主任医师、浙江省台州医院程颖副主任医师担任讨论嘉宾。在“CSP是否需要明确夺获传导束”的辩论中,海宁市人民医院吉亚军主任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进副主任医师围绕不同观点展开讨论,思想交锋激发深入思考。


总结与展望

会议最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教授总结指出,生理性起搏是心血管领域未来的重要方向,需不断创新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推动技术进一步发展与普及。此次论坛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术与临床结合”的宗旨,为与会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支持下,并依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和各地专家的积极参与,论坛连续四届成功举办,有力推动生理性起搏技术的普及和规范化发展,助力中国技术走向国际舞台。


会议当天适逢中国传统节日冬至,与会专家共聚一堂,品尝汤圆和水饺,气氛热烈融洽。相信在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引领下,生理性起搏领域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2024年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生理性起搏学组秘书处

· END ·



阅读数: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