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19日,本期“奔跑的冲击波之FM135.7空中学术沙龙”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随着冠心病患者老龄化加剧,钙化病变的检出率不断上升,病变复杂程度更高,已成为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坚硬堡垒"。本期学术沙龙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荆志成教授担任主席嘉宾,香港伊利沙伯医院陳家俊医生 (Dr. Alan Chan)、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永太教授、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邱春光教授 、香港玛丽医院譚楚璋医生(Dr. Frankie Tam)担任主持嘉宾。(以上均按姓名拼音排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国峰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刘勇教授、香港伊利沙伯医院梁加维医生(Dr.Calvin Leung)、香港玛丽医院林峻濠医生(Dr. Thomas Lam)依次带来最新的钙化病变处理专题案例分享。本次学术沙龙香港内地权威专家云端聚首,围绕冠脉钙化前沿热点深度解析,聚焦重度钙化病变的临床处理难点,凝智攻艰,共破钙化。
内地与香港同心破壁垒,冠脉钙化共克难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窦克非教授
会议伊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教授对与会的各位专家进行隆重介绍,并对参与本次线上沙龙的香港冠脉介入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团队表示热烈欢迎。窦克非教授表示每一例复杂病变的成功处理,都在为行业树立新的技术路标,随着冠脉钙化处理“武器库”的进一步升级,钙化病变的处理将更加游刃有余。期待通过今天的思维碰撞,能催生更多元化的钙化病变解决方案,让内地与香港医疗协作的学术交流成果真正转化为患者的生命福祉。
广东省人民医院 荆志成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荆志成教授同样对本次两地联合的钙化病变学术交流表示期待。荆志成教授表示冠脉严重钙化目前依旧是令广大术者却步的“壁垒”,而冲击波球囊的创新应用实现了对钙化斑块的定向松解,通过技术创新穿透钙化屏障。本次学术交流将通过多个复杂案例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冲击波球囊在处理钙化病变中的优势,期待在冲击波球囊激起的学术涟漪中,广大术者能够共同绘制钙化病变治疗新蓝图,并预祝本次两地学术交流取得圆满成功。
病例分享启新思,学术切磋共前行
▼▼▼
ELCA无法通过的钙化病变处理一例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高国峰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国峰教授分享了一例极具挑战性的复杂钙化病例,通过运用了多种钙化处理武器,最终开通血管,为患者带来“心”生。患者为72岁男性,10月前冠脉CTA提示冠脉狭窄,于当地医院尝试2次PCI未成功,冠脉造影显示RCA近、中、远段均存在重度狭窄并伴有重度钙化,试行PCI,球囊,ELCA均无法通过。决定处理策略为在IVUS指导下,冲击波球囊联合旋磨处理钙化。术中IVUS无法通过狭窄处,遂率先启用1.5mm磨头对近段及远段狭窄端进行初步开通。后送入IVUS,提示钙化最重处达360°,厚度高,单独使用高压球囊无法打开钙化环,遂启用3.5x12mm的冲击波球囊对钙化进行进一步处理,多个周期后“腰征”消失,IVUS提示多处钙化环断裂,最终完成支架植入及后扩张,血流恢复良好。
嘉宾点评
邱春光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该病例为多种器械协同处理钙化病变的典型案例,高国峰教授团队经过缜密的策略评估采用"腔内影像学指导+旋磨开道+冲击波破壁"的复合战术,完美处理了患者右冠,不仅验证了冲击波球囊在钙化中的定向碎裂优势,更为复杂钙化"旋磨-冲击波接力"治疗全程钙化病变的组合范式提供宝贵经验。”
冲击波联合OCT治疗严重钙化病例分享
广东省人民医院 刘勇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刘勇教授通过一例冲击波球囊联合OCT治疗钙化病变的案例,为严重钙化的评估及处理提供重要参考。患者为66岁女性,主诉反复胸闷2年,外院冠脉造影就诊诊断为“左主干+三支病变”,先后于RCA置入4枚支架,1个月后复查RCA再狭窄后进行药物球囊处理,本次进一步处理LAD病变入院就诊。冠脉造影显示,LAD开口狭窄70%,近中段狭窄伴严重钙化;LCX开口及近段狭窄70-90%,TIMI 血流3级;RCA支架内未见再狭窄,PL近端局限狭窄90%,TIMI血流3级。本次手术拟处理LAD,术前送入IVUS进行评估,提示LM、LAD近中段钙化角度超过300°,厚度高,长度大于5mm。先后使用2.0x12mm预扩球囊以及2.5x12mm的高压球囊进行扩张,“狗骨头现象”明显,遂决定启动2.5x12mm的冲击波球囊对钙化病变进行处理,腔内影像显示钙化环出现明显断裂,后植入支架并进行后扩张,血流通畅,患者状态良好。
嘉宾点评
公永太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该病例诠释了冲击波球囊在挑战性钙化病变中的破局价值,当传统球囊遭遇"狗骨头现象"的物理极限时,冲击波球囊展现出革命性优势。通过IVUS/OCT双模引导,实现了钙化环的定向碎裂,最终完成支架的精准植入。不仅验证了该技术对重度钙化的突破能力,为攻克心血管介入的"硬骨头"提供了极具示范意义的解决方案。”
A calcium challenge - from anatomy
to effective strategy
梁加维医生 香港伊利沙伯医院
冠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伴钙化因其潜在的高风险成为介入医生的又一大挑战,来自香港伊利沙伯医院的梁加维医生带来一例高龄患者左主干分叉钙化PCI案例,分享了冲击波球囊在处理钙化病变过程中的应用心得。患者为84岁女性,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45%,为左主干+三支病变伴严重钙化,经术前充分评估后,决定启用Impella CP为患者保驾护航,先后处理右冠及左冠三支病变。针对左冠三支病变,由于空间有限,导丝操作受限,侧枝开口存在巨大钙化结节。遂采取主动旋磨处理LM-LAD段,减轻LCX开口钙化负荷,多次尝试后最终旋磨导丝成功通过LCX钙化结节处。仅LCX开口旋磨后送入IVUS对LAD及LCX分别回撤,显示LM-LAD段钙化负荷重,LCX开口存在巨大结节。后分别于LM-LCX和LM-LAD送入3.0x12mm和3.5x12mm的冲击波球囊,多个周期后钙化出现明显松解,管腔面积增大,后采取DK-Crush术对分叉处进行处理,术后管腔恢复,血流良好。
嘉宾点评
陳家俊医生
香港伊利沙伯医院
“对于超高龄高危患者,Impella支持下分阶段处理策略显著提升安全性,本例患者为左主干分叉病变叠加高负荷钙化,术前通过腔内影像学指导尤为重要。通过旋磨为冲击波球囊的使用创造了空间,破解了钙化结节阻挡导丝通过的难题。”
林峻濠医生 香港玛丽医院
香港玛丽医院的林峻濠医生带来一例腔内影像学指导下Orbito-tripsy处理钙化病变的经典案例,为术中优化冲击波球囊的使用提供宝贵的经验。患者为64岁男性,初步诊断为NSTMEI,冠脉造影显示为三支病变,其中LCX中度狭窄,LAD近中段严重狭窄伴钙化,RCA及PL狭窄严重。成功对RCA行PCI术后,拟对LAD钙化进行进一步处理。既往腔内影像显示LAD钙化成环,斑块负荷重。送入OCT进行进一步评估,LAD钙化积分达4分,计划采取主动轨道旋磨,对p-LAD,m-LAD段分别采取高速和低速旋磨,获得初步管腔获益。后进一步送入3.5x12mm的冲击波球囊对LAD近中段钙化处进行处理,球囊腰征消失,送入OCT评估,提示钙化环打开,支架植入顺利。针对LCX病变处,经多种球囊尝试无法顺利扩张病变,OCT导管无法通过,后送入2.5x12mm的冲击波球囊经多个周期后,OCT成功通过,提示LCX狭窄处出现多处钙化裂痕,后植入支架提示膨胀不全,后进一步送入3.0x12mm的冲击波球囊及高压球囊,管腔面积得到改善。
嘉宾点评
譚楚璋医生
香港玛丽医院
“通过腔内影像学指导钙化病变的处理能够优化手术策略,在OCT导管无法通过病变时,冲击波球囊对钙化地松解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冲击波球囊对优化支架膨胀不全同样有效,未来期待更多冲击波球囊的运用场景。”
钙化破壁开新局,陆港情深齐筑梦
▼▼▼
会议总结
内地与香港学术一家亲,在热烈的讨论中,本期“奔跑的冲击波之FM135.7空中学术沙龙”活动圆满落幕。香港内地多位心血管内科顶尖专通过云端联袂呈现了一场钙化病变治疗的学术盛宴。随着血管内冲击波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应用,钙化处理工具已形成立体化技术矩阵,其中冲击波球囊凭借对深层钙化的独特作用正引领介入治疗进入"精准碎石时代"。血管内冲击波治疗技术的应用场景十分广阔,其学习曲线短,能够克服较多高阻力病所带来的困难。希望在未来,冠脉冲击波球囊技术能够进一步向基层医院推广,造福广大的冠心病患者。